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與你失去聯系

攝影:李巧兒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與你失去聯系

撰文、攝影:李巧兒

1?一個桔子剝奪了22年的光陰

終于見到你的時候,你哭了,而我只能手足無措地望站你,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不是三年前母親生病需要輸血,我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及你的存在。母親出院后,我通過尋親網站來找親生父母。兩年的時間過去了,什么消息也沒有,隔了22年的世道無常,誰又知道發生了什么。

就在我覺得希望越來越渺茫的時候,一個叫思文的女孩和我取得了聯系,她也在網上發布過尋親消息,描述的情景和我提供的線索十分相似。

我告訴思文,這些年我時常會夢見一個落霞滿天的傍晚,有個女人總會唱著千百惠的《走過咖啡屋》……思文沒等我說完,就叫了一聲“哥”。

思文聽說過我失蹤那天的情景,她確定我就是她哥。于是,我馬上請了假要去見你——我的親生母親。可是,當你真的出現在我面前時,之前的急迫的思念,夾雜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疏離感,讓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只能看著你哭。

那一年我5歲。一天傍晚,你帶我去菜市場買水果,在你和水果販子討價還價時,我被不遠處的歌聲吸引,跑了過去。

賣唱的是一個雙腳殘疾的年輕女子,用甜甜的嗓音唱著:“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

歌聲通過她自帶的擴音喇叭,在落霞滿天的菜市場上空飄蕩。人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我好不容易擠進最里層,一個陌生的中年女人給了我一個桔子,還親熱地說有一個地方也有這樣的阿姨唱歌,問我想不想去聽。

中年女人長得很好看,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我喜歡她,毫不猶豫地跟著她走了。

誰也沒想到,這一走就是22年。

“你爸為了找你,把工作也辭了,省吃儉用一年四季地奔波在外,風里雨里就落下了病根,還沒來得及和你見上一面就走了……20多年呵,我一閉上眼,就看見你哭著鬧著要回家要找我,耳邊還響著那個女人唱的歌……”

你如數家珍地講我5歲前的事情,好像講得越多越詳細就越能證明我是你的親生兒子。

可是,血濃于水這種事,本來就是無需證明的。你說了那么多,無非是對這22年來我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消息的空白,感到恐慌和不安。而我又何嘗不是呢?


攝影:李巧兒

2 在我的天秤上你和她的重量相同

一個星期的假很快就結束了,我準備回杭州。

思文問我:“哥,你真的要回那個家嗎?”

我還沒來得及回答,你突然哭了起來,大聲說:“我才是你的親媽啊!那個不是你的媽……好不容易把你找回來了,你竟然不愿意陪你親媽過日子!你……”

你的話深深地沖擊著我的耳膜。我頓時心情復雜。

我向你解釋說年底工作太忙,一般這時候公司都不準假,因為我的事,老板才給了我7天假,如果我不回去,頂我工作的同事會忙得受不了的。

可是你絲毫沒有讓我走的意思。思文笑嘻嘻地安慰你說:“媽,我告訴你,你哭的樣子最難看了。就像現在,從上往下看,難看勁兒往下流;從下往上看,難看勁兒向上涌。你再繼續哭下去,就成了東施。媽,是東施喔,不是西施喔……”

思文是在我被拐后的第三年出生的。我知道你把我名字中的一個字嵌進思文的名字中,只是因為你對兒子的思念太深;我知道你不愿讓我走是因為舍不得,是因為這么多年來你還沒機會去了解兒子,而他就已經長大了。

果然,思文的話讓你破涕為笑,你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也不再說了。

可就是這樣的情景,溫馨得讓我心底充滿了憂慮。

因為我的憂慮,同樣也來自于她——我的養母。

在得知我找到親生母親和妹妹,并決定要去探望她們時,她立即就哭了。但是,哭過之后,她和父親就去了超市,買了很多當地特產,差點沒把我的旅行箱塞滿。

她說:“見到你那邊的媽,代我和你爸問個好。我和你爸等你回來。”

我知道,她一定想著她的兒子這次也只是像平常出差一樣,過幾天就回來了。然而,就是這句“我和你爸等你回來”,更加劇了我的憂慮。

我和養父母在一起生活了22年,我的生活和工作統統都有了這邊的印記。只有她知道我愛睡懶覺,知道我早餐只要一杯豆漿和一個煎餅,知道我愛吃什么菜、喜歡什么姑娘,我也習慣著這種生活,閉著眼睛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一個是懷胎十月生下我卻遭受22年思念之苦的親生母親,一個是慈愛有加把我養大并供我讀完大學的養母,你們在我的天秤上重量相同,是命中注定的難以承受的痛。

思文告訴我,自從爸爸去世之后,你的身體更加虛弱,靠著給別人打零工艱難養家。可就是這樣你仍然沒有放棄希望,你把這幢房子保持得和二十多年前一樣,就是為了有一天兒子回來不會感到陌生。

我已經無從想象這些年你過得到底有多艱難,可是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會好好彌補。

我給養父母打了電話,又聯系了公司。當我告訴你,我剛向老板提前休了一個月的年假,你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就像孩子收到新年禮物一樣,大聲地說:“這樣好!好!”


路邊的鬼針草。攝影:李巧兒

3 ?是不是所有的重逢都注定了分別

思文回她工作的深圳去了。家里只有我和你。

我已經不會說家鄉話,所以你只能用帶著潮汕口音的生硬普通話努力地和我交流。

你對我很客氣,客氣的讓我覺得拘謹。你從不讓我疊被洗碗,你總是大清早就把早餐端到我的床頭,你甚至想幫我洗內褲。我N次告訴你這一切我都可以自己來,你卻置若罔聞,按照你的喜好和方式,我行我素。

早上7點半,你又來敲門,又把一大碗香茹雞肉粥端到我床頭,催促著我起來吃早餐。我第一次對說了重話:“媽,我不喜歡吃這種粥!還有,我不想起這么早,能讓我多睡一會兒么!”

話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怎么能這么對你說話。可你似乎并不介意,只是聲音很低地說:“你以前最愛吃香茹雞肉粥……每次都是我端到你床頭給你吃,還常喂你……”

以前?以前的我才5歲。難道一個人5歲和27歲的習慣、口味,就一定能夠擁有22年的保質期,永不變質?

我說:“我是一個成年人了,有手有腳的,哪能讓你這么殷勤地侍候我啊!”

聽完這話,你的眼圈就紅了。我害怕你又嚎哭起來,牙都沒刷就端起粥喝。

一種沉沉的無奈涌上心頭。我明白無論是端粥還是疊被,都只是你每天接近我的借口。我沒辦法適應母子間竟然這么顫顫巍巍、小心翼翼。

接下來發生的一連串事情,讓我對這份有點變異的親情越發無奈。

當我在鎮里閑逛時,你總是躲躲閃閃地跟在我的身后;當我給養父母打電話時,總能發現你在某個角落偷聽;你也不準我吃桔子;甚至還試圖給我介紹女朋友,隔三岔五地說起哪家的姑娘怎么怎么樣。

哎,到底是農村婦女啊!我忍不住這樣想,過后又很內疚。

有一天,你突然對我說起工作的事,讓我去深圳舅舅的公司當主管。

可是,我壓根兒就沒有辭職的想法,就說:“媽,我不想放棄杭州的工作,我……”

還沒說完,你又開始抹眼淚了:“孩子,你老實說,你就是嫌我們家窮,圖那邊條件好,是嗎?可我是你親媽呵,我生下的你,你可不能忘本……他們家要是那么有錢,可以拿錢在我們鎮里給你買房子……”

給錢?我睜大了眼!養父母也是我的父母啊,他們養我22年,那也不是一份親情嗎?

那一刻,我的憤怒和厭惡沸騰起來。

也許,人在孤單和困苦中對親情的需求是通貨膨脹式的,可是,你到底想怎么樣?

“我在那個家生活了22年,他們也是我的父母,我的工作、朋友統統都在那里,現在我請假過來陪你,你怎么就不能讓我好好地安靜過些日子呢?你按照你的喜好做我不喜歡的早餐就算了,可是跟蹤、偷聽、介紹女朋友等等,這算怎么回事?你到底想怎么樣?”我幾乎是吼著說完這番話。

你顫抖地望著我,很久很久不說話。我覺得很后悔、內疚,可每次當我感到對你的疏離感一天比一天濃時,當我經常看著你的背影都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時,就會莫名地害怕,我擔心的是,重逢的喜歡悄然退兵,是不是意味著分別就在所難免?


繪畫、攝影:李巧兒

4 時間殘忍又溫柔

和你生活的這一個月,我覺得特別辛苦。年假終于快用完了,我已經巴不得要離開。

回杭州之前,你特意為我準備了一桌子的菜。這次你沒有哭,只是聲音低低地說:“有空就記得常回家看看,這里也是你的家呢。”

我連聲答應說好,好,一定會回來看你的。

你也不再說話,吃過這頓飯后,我們就真的分別了。

幾天后,思文跑到杭州來找我,她第一次沖著我生氣:“哥,你怎么能那樣說媽呢?她這么做都是為了想留住你,不讓你走啊!”

我何嘗不明白。你跟在我身后是怕我又走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讓我吃桔子是覺得桔子不吉利帶走了我;非讓我吃香菇雞肉粥、催我早睡早起,是不喜歡我的生活習慣被改變,你要糾正過來,否則就覺得我是別人的兒子;偷聽我和養父母打電話,是害怕我突然就走了;給我介紹姑娘,就是為了要把我拴住,留在身邊……

你擔心得比我還多。我有疏離感,你可能比我更感同身受。你害怕我們會再次失去對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單純地守護著失而復得的親情。只是時光很殘忍,我從你身邊被帶走只是幾分鐘的事,而回到你身邊整整花了22年。我已經離不開現在的生活環境。

但我也從沒想過要放棄你。這兩種劇烈的碰撞,只能等待時光,等待某一刻,讓我們重新回到被人販子強行截斷的時空。是的,慢慢的,我會在某一個瞬間,忽然想起你住的那幢房子,那條街道,房門口擺放的簕杜娟,有的盛放了,有的打著苞;

每天早上你做的粥里,都用很漂亮的孤度,灑了一點點生抽;

你低頭給我加強襯衫上的紐扣線,臉上總是帶有專注而滿足的微笑;

有天傍晚,走在霞光滿天的西湖邊,我忽然哼起那首歌:“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我停下腳步,仿佛看見你僵硬地說普通話時,嘴角微微向下,眼睛卻溫柔而熱切地望著我。

那是世界上最毋庸置疑的,只屬于母親的眼神。

用30天的時間來縮短22年的距離,多么讓人焦慮。但是在這一刻,我終于明白,世上最難過的,是跟你失去聯系。

—— END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自從么么生病,生活好像進入了一團糟的樣子。我的造價師考試、胖的雅思都被擱置了。我告訴自己,不要焦慮,試著去接受,不...
    安和若初閱讀 733評論 0 1
  • 接受是人的一種認同類行為。受盤人在發盤的有效期內,無條件地同意發盤中提出的各項交易條件,愿意按這些條件和對方達成交...
    尋覓一路閱讀 441評論 0 0
  • 醬鼓面閱讀 46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