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來自日本的樺澤紫苑,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作家,同時還是一位”社交媒體大V”,通過媒體網絡提供精神醫(yī)學與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領域的知識講解。樺澤紫苑多年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每月可以閱讀30本書,這20年來閱讀量已達到了幾千本,現在每年大概出書3本,包括精神醫(yī)學、心理學及心靈治療等方面。
每個人的讀書習慣不一樣,作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平時要坐診上班,每天更新Facebook,一個月內讀30本書,每年寫3本書,樺澤紫苑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精神科醫(yī)生獨特的讀書方法吧。
《過目不忘讀書法》是一本可以快速掌握記憶讀書方法的書,作者綜合多年的讀書實踐應用,從腦科學的角度來推薦記憶讀書內容的方法,重點強調讀書在于做好“輸入”與“輸出”循環(huán)關系的平衡,才能不斷提高大腦運轉的速度。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有助于加速個人的自我成長,改變個人的現實生活。
這是一本寫如何記憶書中內容的方法的書,它的重點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讀書會讓人有哪些的收獲
第二,閱讀的方法有哪些,即輸入
第三, ?如何記憶書的內容,即輸出
第四,如何平衡“輸入”與“輸出”的循環(huán)關系
第五,精神科醫(yī)生如何選書與購書
?
第一部分讀書會讓人有哪些的收獲
?
當我們在拿到一本書時,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為什么會選擇這本書?這本書能夠給我?guī)矶啻蟮膬r值?作者在第一個章節(jié)就提到了讀書能夠給他帶來的8個好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讀書可以提升工作能力:讀書,可以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結晶”;讀書,可以做好時間管理;讀書,可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讀書,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加聰明。第二類是讀書可以讓心靈得到升華:讀書,可以加速自我成長;讀書,可以緩解壓力;讀書,可以讓身心愉悅;讀書,可以加速自我成長;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命運。
讀書,可以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結晶”:
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信息更新的速度以秒來計算,人們每天接收到各類信息。但在眾多信息中,如何區(qū)別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屬于純粹消費信息?可以看到每天坐地鐵上班,90%的人是刷手機,5%的人是在看地鐵報紙,另外5%的人可能在與旁邊的人聊天,或者是在補覺。無論是刷手機還是看報紙,他們的目的更多地為了打發(fā)上班路上的無聊時間。可以將他們所看到的內容稱之為信息。這些信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在當天可能是熱點新聞,但過了24小時之后,估計沒有多少人還能再記住。
鹽巴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工業(yè)上的制作方法是用海水曬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制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淀、過濾、蒸發(fā),可制得精鹽。還有較多人為了補充更多的鹽分,將碘元素加了進去。知識,就是將“信息的海水”經過沉淀、過濾后留存下來可以用于實踐的內容,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結晶”。?
讀書,可以做好時間管理:
世間有五種東西是很珍貴的:金錢、時間、信息&知識、親情、健康。
這五種東西,唯獨時間是無法通過金錢或者是其他等價交換獲得。樺澤紫苑在書中推薦了一本書《郵箱超級專家告訴你如何使用Gmail郵箱》,每天可以在處理垃圾郵件這件事上節(jié)約30分鐘,一年可以節(jié)約150小時。按照作者一個月閱讀30本書的量來計算,150小時至少可以閱讀6本書。
著名的經濟學定律“二八法則”:80%的社會財富通常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二八法則”運用在時間管理上,就是我們必須用20%的黃金時間做重要的事情,用垃圾的時間去處理垃圾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要切實找到那些影響我們工作效率的因素,從而讓我們只需用20%的時間去做重要的占日常生活80%的事,真正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輕松達成目標。
讀書,可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首先就是要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專業(yè)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營銷能力、決策能力,演講能力。。。因人而異,每項能力在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會大相徑庭。實際上,通過讀書,并認真地將書中知識付出實踐,是可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徐靜蕾主演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部門開會討論公司裝修的事情,上級希望大家都積極提出建議。老員工知道公司裝修是件大活,累還不是最主要的,最可怕的是裝修會影響到公司日常的運作,會召來大家的各種抱怨投訴。裝修公司看上去似乎是一項行政工作,但協(xié)調全公司各部門與外部供應商配合裝修、把握裝修進度、管控裝修成本等,這需要具備溝通能力、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項目管理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做人力資源必須達到的要求。杜拉拉主動接受了這項重大任務,最后完成的也非常好,得到了公司的認可。
這項任務也為她后來競聘人力資源主管面試時上級給她打了好評,順利的通過了晉升人力資源主管考驗。杜拉拉能夠從一個行政專員晉升到人力資源主管,再到人力資源經理,這要歸功于她在進入世界500強的外企后,知道自己與其他同事的差距,在工作之余努力考取人力資源管理證書,并在實踐工作中運用學到的知識。
讀書,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加聰明
樺澤紫苑在書中提到,隨著腦科學研究的進步,發(fā)現腦細胞在20歲之后也會不斷地分裂和生長,并且這一現象會持續(xù)終生。特別是神經細胞的樹突部位,會不斷延伸,并與其他腦細胞形成網絡。這種大腦神經網絡的構筑會持續(xù)終生。通過對大腦的訓練可以使神經網絡更加靈活,人的能力可以終生不斷的進步。
綜藝節(jié)目《最強大腦》,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每次屏幕上都會跳出很多的彈幕:那些選手都是正常人嗎?他們是不是天才,是不是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大腦比常人發(fā)達,所以記憶力超級棒,思維能力很強?所謂的“天才”是一種要為之拼爭的東西,需要你去努力發(fā)現,而這本身就是一種責任。他們的大腦結構與普通人的是一樣,通過對大腦結構的研究,對大腦采取科學的訓練,運用一些技巧方法并且反復練習,不斷豐富腦神經網絡,他們的大腦就會更加的聰明。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達到正常人所驚嘆的能力。
讀書不僅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并且能提高我們的思維敏捷度,使大腦有更加優(yōu)秀的表現,讀書最終能夠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讀書,可以緩解壓力:
樺澤紫苑在書中列舉了一組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做的研究數據:讀書可以緩解68%的壓力,聽音樂可以緩解61%的壓力,咖啡可以緩解54%的壓力,散步可以緩解42%的壓力,電視游戲可以緩解21%的壓力,其中讀書解壓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另外,在安靜的地方讀書,只需要6分鐘的趕時間就可以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也就是可以降低2/3以上的壓力。
讀書,可以讓身心愉悅
樺澤紫苑在另外一本書《為什么精英這樣用腦不會累》中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比利時作家的著名童話《青鳥》:主人公蒂蒂爾和米蒂爾是一對兄妹,他們在夢中去了過去和未來之國尋找象征幸福的“青鳥”,經歷了一段奇怪的旅行,但結果并沒有找到青鳥。兩個人回家后才發(fā)現,自家養(yǎng)的鴿子正是那象征幸福的青鳥。
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或者說,也許我們已經身處在幸福之中,只是自己還沒意識到而已。幸福就在每個人的大腦中!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一種可以制造幸福的物質,那便是多巴胺。當大腦分泌多巴胺時,我們就會感覺身心愉悅。所以,我們可以多做一些讓自己身心覺得愉悅的事情。讀書可以緩解68%的壓力,是一件最輕松且又最容易做的事情,不需要我們付出太多的精力就可以達到幸福的目標。
讀書,可以加速自我成長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樺澤紫苑堅持三十多年的讀書習慣,做筆記,Facebook上做分享,寫書,即有“輸入”,也有“輸出”,總是在不斷的成長。讀書的最終目的在于讓自己成長,自我成長不僅僅需要通過讀書來改變內心,更需要改變自己的行動,并進一步改變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讀書可以促發(fā)行為的改變,也許短期內看不出來,但讀過的書會在每個人的身上留下痕跡,在以后某一天以其他的方式來回報最初的選擇。
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命運
有人統(tǒng)計過全世界各國每年人均的閱讀量,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學獎、27%的生理與醫(yī)學獎、41%的經濟學獎、12%的文學獎,同時還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讀書讓很多猶太人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命運。
央視主持人董卿主持的兩檔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與《朗讀者》,讓觀眾看到了什么叫“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看到董卿的大氣與才華,觀眾評價只有董卿才能撐起這樣有內涵的節(jié)目, 也終于明白為何每年春晚晚會上看到的董卿身上會自帶光芒。
楊絳先生也曾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書,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打開了大腦的思維,感知生活的方向,讓我們擁有一份面對生活的底氣,這也就是“書讀多了,路也都好走了”的深層含義吧。
?
第二部分閱讀的方法有哪些,即輸入
樺澤紫苑在本這一部分介紹了每天實踐的讀書三項原則:三次讀書法、高效碎片化閱讀、深讀而不速讀。
?樺澤紫苑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因此在書中的每一部分都有提到人大腦里的各種物質是如何發(fā)揮作用,幫助人們記憶知識信息。人的大腦里有兩個記憶功能部位:海馬體與顳葉部位。海馬體負責短期記憶,顳葉負責長期記憶。大腦判斷信息是否重要主要有兩個標準:“能否多次使用”及“能否打動內心”。
第一項原則是三次讀書法。作用介紹了在中學時期學習英語的方法:1-3-7,即第一天背一遍,第三天再來復習了一遍,第七天再復習一遍。這樣一周內信息被輸入大腦三次,這些信息儲存在大腦里的“海馬體”。“海馬體”儲存信息的周期為1~2周。在這1~2周的期間內,如果某部分信息被兩到三次重復使用,大腦就會給這部分信息貼上“重要”的標簽,然后這部分信息就會被轉移到大腦記憶的金庫——顳葉部位。信息一旦到達顳葉,就會變成“難以忘卻的記憶”,從而被大腦長期保存。大家可能會認為平時除了工作,還有家庭孩子需要照顧,采用1-3-7方法完整閱讀一本書比較難,我們可以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接下來看看樺澤紫苑是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閱讀的。
第二項原則是高效碎片化閱讀。樺澤紫苑每月閱讀30本書,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東京人們平均上班/下班在路上的時間是1個小時,這1個小時是可以很好的利用的。像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們上班單程的時間也差不多是1小時,這些時間可以充分的利用。若是開車上班,則是可以聽書。現在有很聽讀平臺,大約在30~40分鐘可以聽完一本書。聽說很多有家庭的男人在每天開車回到車庫,都會在車里坐上15~30分鐘再回家。主要是為了緩解一天的疲憊,或者收拾一天在工作的心情,釋放壓力,然后以微笑、最好的狀態(tài)面對家人。如果將這15~30分鐘拿來看書,至少可以看完一個章節(jié)。
第三項原則是深讀而不速讀。一本書選擇深讀還是速讀,取決于閱讀目標、書的類別來決定的。有時從書的序言與目錄可以大致了解書的內容,來判讀采用哪種方式更為合適。從看書的目標來,如果為了研究,必然是深讀;只為選取某個章節(jié)的理論,可以選擇速讀。從書的類別來考慮,專業(yè)的書那當然是深讀比較好;如果只是普通消遣類的,如雜志期刊,可以選擇速讀。
第三部分?如何記憶書的內容,即輸出
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就是如何才能在閱讀時做到“強化記憶“與”過目不忘”,關鍵詞“碎片時間”與“輸出”,接下來詳細講解“輸出讀書法”與“碎片時間強化記憶讀書法”。
????關于“輸出“
????樺澤紫苑在書里推介了幾種方法。第一種熒光筆輸出法,通常看書的人會有這樣的兩種習慣:第一種是希望保持書的干凈整潔,有可能出于收藏書的目的;第二種是會在書上做些標記,劃出重點內容。這兩種方式都是跟每個人的看書習慣有關,并無好壞之分。作者的習慣是在書中做筆記,記錄自己看完這一段落后的收獲,或者做的提煉總結。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重點內容劃出來,可以有助于梳理劃出重點,做下記錄更便于記憶。
????第二種社交評書法。樺澤紫苑通過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臺把讀書心得分享給其他人,若有人進行點評回復,會使你再次回憶書的內容,彼此間交流對閱讀的看法。
????第三種是電視購物讀書法。一說到電視購物節(jié)目,腦子里能想到這樣的畫面:主持人在賣力的“吆喝”某件商品的特點、功效有多大、價格有多優(yōu)惠;不停的催促電視機前的觀眾趕快拿起旁邊的電話撥打熱線:六個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樺澤紫苑推薦大家可以借鑒電視購物“說”、“薦”兩種方法,向身邊朋友推薦你認為比較有價值的書,在向他人分享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再次將書的內容梳理了一遍,加深記憶。
第四種寫書評讀書法,回想起以前在上學階段,老師都會讓寫的讀后感、觀影后感。不知大家以前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只要一聽說要寫讀后感,觀影感受,認為帶著任務去做的事就會覺得特別的有壓力,立馬就不想看了。通常寫書評,要包括對作者的評價,對書的內容大概介紹,可以將某一部分的內容展開來詳細講講,對書的優(yōu)缺點闡述個人的觀點,最后要對整本書做概括總結。寫書評,需要做到客觀闡述書的內容,起到引導受眾愿意閱讀此書。
第五種是西柚雞尾酒讀書法,即提煉總結書的重要觀點。西柚的特點是水分特別多,將西柚的水分與酒調劑成西尾酒。汲取知識就要像就像吸收西柚的水分一樣,并整合個人對書的客觀理解,輸出一篇讀書感想。
知識的價值在于分享、傳遞給更多的人。因此,無論哪一種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做到輸出,有沉淀,有積累才會有成長。
???關于“碎片化強化記憶讀書”
????前邊講了碎片化對閱讀的作用,作者重點推薦幾種碎片化閱讀的方法。
奧特曼讀書法--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奧特曼》。雖然是部日本動畫片,但在中國也相當受歡迎。每當有怪獸出現,奧特曼就會出現來拯救人類,但奧特曼每次打怪獸的時間只有3分鐘,當所剩時間不多時,他胸前的彩色計時器就會不停地閃爍提示他的能量在耗盡。我們可以像奧特曼那樣給自己像設定一個閱讀時限,買一個番茄計時器,可以翻看下目錄,給整本書的每個章節(jié)劃分閱讀時長,調整好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每個章節(jié)的閱讀,這樣整本書閱讀下來會輕松很多。
高效利用:5分鐘-5分鐘閱讀法--心理學中有“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即人在做事情時,在開頭與結尾的干勁是最足的,精力也比較集中,可以將60分鐘劃分為4個15分鐘,“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各占5分鐘,這樣保持的記憶力就會持久。
???15-45-90分鐘閱讀法--最高效的利用15分鐘的閱讀法。人可以在15分鐘維持較高的精神注意力,維持普通精神注意力的時間界限是45分鐘。如果在45分鐘之間稍加休息,精神注意力可以延長到90分鐘。因此小學的課程是一節(jié)課45分鐘,一集電視劇也大約是45分鐘,一場足球比賽是90分鐘,半場45分鐘后會休息15分鐘。
在這里想到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觀察曲線,你會發(fā)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33.7%。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 甲組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組按艾賓浩斯記憶規(guī)律復習,一天后保持記憶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第四部分如何實踐閱讀內容
如果讀書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那說明沒有真正的掌握,那就必須應用于實踐,鞏固知識方法論。樺澤紫苑結合多年的閱讀實踐,列舉了幾種閱讀的方法:瀏覽閱讀法、跳讀法、挑戰(zhàn)讀書法、興奮讀書法、趁熱打鐵讀書法、百聞不如一見讀書法。
瀏覽閱讀法,在拿到書以后,將書瀏覽一遍,對書有個整體的把握,然后確定閱讀的目標、選擇閱讀的方法(深讀或是速讀),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介紹過瀏覽閱讀法。
跳讀法,可以通過看書的目錄來確定哪一部分內容是自己最想先了解的,就先看那一部分就好。就像去吃自助餐,首先吃價格最貴的,最想吃的食物,都會提前做好自助餐撈本攻略,既吃得飽又不虧本,既飽口福還精神充沛。第一輪:生蠔,魚生等各種生食……配白葡萄酒。進去坐下后,先走一圈觀察一下地形,少盛一盤沙拉,倒一杯牛奶,牛奶保胃,沙拉開胃。第二輪:鮑魚、魚翅、牛排、鵝肝醬……配紅酒。第三輪:布丁、慕斯、提拉米蘇、甜點、水果……配果汁。第四輪:必須哈根達斯。
說到吃自助餐,是不是都想去吃了?
挑戰(zhàn)讀書法,可以在“書本身的內容”與“讀書的速度”兩個方面設定難度。內容難度在買書的時候就已確定,而讀書的速度可以自己調節(jié)。人類的大腦在應對稍微超過自己能力的難題時,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能力。因為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大腦分泌出多巴胺,提高精神注意力,并能夠強化記憶。也就是說,能夠使記憶效果更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就像我們在玩游戲時,如果對手的段位較高,使出的絕技高超,我們可能需要經過兩三次的失敗,吸取其中教訓和要領,然后再成功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對于這樣有難度的挑戰(zhàn)性游戲,才是大家最感興趣的。
興奮讀書法,這里又要再提一下多巴胺了,它會使人產生滿足感、充實感和幸福感,是大腦中比較重要的物質,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興趣,還能夠提高我們的記憶效果。有數據表明,人在心情振奮的情緒下,工作效率都會比平時大大提高。
趁熱打鐵讀書法,說的就是當你拿一本特別感興趣的書,最好能夠一口氣把它讀完,同樣是因為多巴胺在起了作用,書中的內容會在腦海中留下強烈的記憶。
百聞不如一見讀書法,當讀的書夠多之后,越慢慢的給自己做個定向,喜歡閱讀某一類型的書,并且喜歡某一位作者,會將他的作品都買讀。如果能夠見作者本人當面交流,獲得最客觀直接的信息,那是最好不過的。
第五部分精神科醫(yī)生如何選書與購書
如何選書
樺澤紫苑根據個人的閱讀習慣將書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工作用書,是需要反復閱讀的;第二類是需要讀2遍以上的書,這些書有一定的意義,需要深讀;第三類書是只讀一遍的書,這類書純粹是消遣類的,每次花的時間是30-60分鐘就好,這類書沒有收藏的價值。作者在這里介紹了另外一種購書方法,就是查看購買此書的買家還購買了哪些書,或者是與本書相同類型的書。另外可以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連續(xù)看同一領域的幾本書籍,這也是增加記憶的一種很好方法。
所以,樺澤紫苑將書分了三大類,在購書時也基本是按這三大類來買。那他買書通常主要是這幾種:
第一種會選擇去書店翻看書,如果書能夠引發(fā)他的心情激動,就會當場立馬買下;
第二種會去網上看看別人推薦的書籍,特別是那些評分特別高的書。但樺澤紫苑、還建議不要依賴于排行榜上的書,有些可能是網站或者是出版社刷單的結果,最后可能導致買回來的書并不如網上評價的那些好,會很失望。
第三種是符合自己目前水平的書籍。樺澤紫苑建議買專業(yè)書,最好是選擇入門級別的書,然后再一級一級通關。就像打游戲通關一樣,初級的選手只能進入固定的一個游戲室,當他把同一級別的對手都打敗了,得到更多的積分用以購買更高級的裝備,才能有資格進入更高一級的游戲室,與更高水平的選手進行PK。
第四種是有助于自我成長的書,比如一些技能類的書,通過自學提升的。另外買專業(yè)書還可以選擇去大型的專業(yè)書店,比如考研、考公務員的輔導書。???
樺澤紫苑本人有時會選擇Kindle電子書。電子書比紙質書的好處在于閱讀方便,不占空間,外帶方便、價格便宜、儲存量大,一本Kindle可以儲存上千本書,隨時隨地都可以翻看,對于經常出差人士而言,電子書是首選。不知大家有沒有這親的體會,買電子書有時是會上癮的,一買就是好幾本,如果是趕上做活動買的就會更多,因為買好幾本電子書或許都沒有一本紙質書的價格高。
現在也有很多閱讀的APP,在手機商店搜索“讀書”,立馬能找到幾十種,其中還包括一部分的聽書平臺,比如樊登讀書會、得到、喜瑪拉雅,微信讀書。。。。運用手機進行碎片化的閱讀時代比看紙質書越來越受歡迎。
當然身邊也有很多朋友依然熱衷于看紙質書,喜歡翻書的感覺,喜歡紙張書散發(fā)出來的香味,看到家里書架上擺滿了一排排的書,更是有一種滿足感。
突然想到老舍先生的書--《把日子過得有趣》,記錄了老舍四十年散文壓軸作品,其中有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我對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但有時候并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因此,設若我真去批評了大概是高明不了。”
老舍先生喜歡讀書,讀書不是為了迎合大眾,不是因為書的點評而去讀,只是因為書中的某個部分讓他喜愛而讀。老舍先生認為讀書是依個人的愛與不愛,存在個人的心里,有什么心得自己知道,對于他來說這是種享受。
?
本書金句
1. 愛好讀書,善于讀書,可以降低大部分的不安情緒與壓力,做到對自我情緒掌控。
2. 將一本書送給最需要它的人,會得到雖人意想不到的感激,甚至達到會讓你覺得受之有愧的程度。
3.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在開始和結束的時候精力比較集中。在心理學中,這種行為被稱為“初始效應” 和“末尾效應”。簡單說來,就是在事情的開頭有一種”豪情壯志“,以及在看到目標后的”最后一博“。
4. 據科學研究表明,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內啡肽、后葉催產素等腦內物質都可以起到提升記憶力的效果。
5. 讀書多的人都是善于做時間管理的人!讀書方法就是時間管理方法!
6. 想要提升對知識的汲取能力,就需要我們”輸入“知識時要以”輸出“為前提。也就是說,大家要下定決心,讀完書之后,一定要”輸出“。
相關書籍推薦
1.有關大腦與健康的書
?作者寫的與大腦有關的三本書:《精神科醫(yī)生告訴你12種熟睡方法:日本最易懂的睡眠手冊》、《放下壓力,疾病自愈》、《將痛苦變成快樂,消除痛苦的七種方法》;
其他作者書籍:《運動改造大腦》、《消除壓力從大腦開始》、《為什么善良對健康有益?后葉催產素改變人生》、《大腦活用學習法》、《讓大腦自由:釋放天賦的12條定律》;
2.有關精神醫(yī)學、心理學和心靈治療方面的書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論死亡和瀕臨死亡》、《挪威的森林》;
3.其他經管類及對作者影響較大的書
《寫作這回事》(斯蒂芬.金)、《大局觀》、《小圈子,大社交》等
借用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期待我們的每一位都能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用文字來滋養(yǎng)我們的生活。
????以上是《過目不忘讀書法》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