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素老師《尊重與希望》第六次課(第9-10章)筆記
重新建構一般化
1積極傾聽與自然同理是所有流派咨詢師都需要的。
2焦點解決不太提倡自我暴露。
3咨詢要以來訪者為中心,個案傾訴的過程,也是他情緒宣泄的過程。咨詢師是將個案所講故事會診歸納的人。傾聽過程中,咨詢師要快速排出個案所講故事的時間順序,歸納主題,邊聽邊整理匯整,會診之后不必將所有都講出來。
4焦點解決咨詢非常在意個案的主觀看法,咨詢師要邊傾聽邊做厘清。除了發問技巧之外,還要做好回應咨詢師不要一直在發問。
焦點解決咨詢師回應時,不提倡做分析和建議回應,要讓個案感覺到被支持,同理共情,用簡述語意摘要等方式。
咨詢師的回應是需要引發個案思考的,所以咨詢師說的每句話說什么或者不說,什么都是一種治療性的選擇,咨詢師要練習語言的精準度。
5焦點解決學派的咨詢師每句話所凸顯的是什么與其他派別凸顯是不同的。回應時,治療師語言重點強調在哪里,就體現了不同的凸顯。咨詢師回應。個案說什么話,目的都在于讓個案看到什么重點和方向,怎么凸顯讓個案看到是引發他思考的方向。
6咨詢師回應時通常用兩三句話(簡述語義)
7? SFBT技巧↓↓↓
技巧一、積極傾聽/自然同理
①一般性回應(嗯嗯,哦,點頭
“所以你很傷心……)
咨詢師坐姿要穩定不要亂動,回應時要有情感和專注投入度。
②初層共情:例如“聽起來這件事讓你很傷心。〞
深層共情即個案沒講出來,但咨詢師猜他可能有……
焦點解決的回應是初層負向共情,深層正向肯定( 個案情緒背后的正向目標。)
③明確性回應:魏紀中加了個按剛剛講過的用字從阜個案語言中的某個詞匯或某句話。
技巧二、形塑包括以下幾種回應方式:
①一般化
②重新建構
③簡述語意
④摘要
⑤直接贊美
技巧三? 問句
①人事時地物&感受/想法/主觀
②成果問句/奇跡問句/假設問句
③例外問句/因應問句
④評量問句
⑤關系問句
⑥自我/間接贊美
⑦追蹤問句
8型塑
①發言者剛才所講的內容,傾聽者加以描述、解說、特征化、轉譯、摘要、主題化與復述關鍵詞,歸納之或鏡照之。
②形塑
形塑是被咨商師有意識地在進行著;例如省略發言者表述中的某些字、保留某些內容,甚至對保留的內容做一些修正或增加一新的用字與意義 ,或以不同形式呈現。
咨商師在傾聽回應中所呈現的訊息,已然轉化了當事人所說的內容,甚至修改了當事人描述的主體及其描述的方式,對共同建構對話內容極有影響,包括會擴大了當事人原有的知覺。轉化的內容與程度,反映著不同咨商取向認為「什么才是對當事人有幫助」的獨特重點及其背后特定假設。
形塑在咨商晤談的過程常被視為是中立的、非指導性的方式與當事人產生連結或展現理解同理
形塑是針對說話內容,「 選擇性」地去談論或發表響應。并不是人際間一般自然的溝通反應,而是一個想要去推動或制造當事人「改變」的選擇。
③語言是治療的基本工具。SFBT將溝通與語言失為心理治療的核心,并特別聚焦于如何推動當事人改變,其所使用的咨詢語言是有關“如何改變”的語言。
一般的咨詢對話.為催化當事人的改變,咨詢師經常會復述、歸納或反映當事人的發言這些技術稱之為形塑技巧。
SFBT,認為晤談的技術是更具有選擇性(selective)及轉化性(知覺轉移)
通過形塑技巧,SFBT將再當事人的推論架構思維里,現實生活的脈絡中,幫助當事人對于相同的負向情緒或者危機事件,創造出新的意義或能修改其原有潛藏的意義,進而轉移當事人對環境、對自己、對生命的知覺。
形塑是針對說話內容,「選擇性」地去談論或發表響應。并(不是人際間一般自然的溝通反應,而是一個想要去推動或制造當事人「改變的選擇。
SFBT咨商師在進行高度選擇性與轉化性的形塑技巧時,常需要匯整所有語言內容,大量保持其原貌或含括原用字,不能分析或過度剪裁或增加,又得維持咨商師與當事人平等合作的位置,其實,存在著相當高的難度。
例如
所以你的意思是指?
你剛講的意思是?
換句話說……
我可能沒有理解你的意思,我猜想你剛說的是...
9型塑之一般化
①自然同理的一般化
人在需要尋求專業幫忙時,常會覺得沮喪丟臉,其生理的狀況也常超過能控制,此時r 自然同理」及「一般化」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自然同理:是指咨商師能在「感同身受」的層次上,進入當事人的思考、情感與行動的主觀世界,不會迷失其中或陷于同情或過度解釋當事人的情緒意涵。
SFBT強調的「自然同理,則是指咨商師整個人自然地呈現對當事人「整體」的同理與理解。尊重地等待當事人思考時的沉默重復當事人的關鍵字.反映當事人所在乎的內容.而不是一一個單獨切割出的技巧
SFBT將當事人視為「一個人」而非「病人」
對于當事人負向情緒的程度,仍同時又相對應程度的回應且表示尊重、接納,而避免邊緣化或平凡化當事人的感受。
②一般化
▉表示當事人所提及任何負面的感受是在相同處境下的人皆會有ke反應,而讓當事人覺得自己不是那么孤單或特異。常引用[當然、自然、可以了解」、「像大多數的...、典型的]
▉當事人描述現在的不好情形,咨商師加入「目前」「尚未」的用詞,暗示當事人未來可以改變
▉將當事人所說的內容以過去式」的動詞(如加上曾經(想束生命)」)響應之,暗示現在的負向感受可以成為過去
▉而以「暫時階段變動」型的詞匯來修正當事人「永久無法改變」用字,以可預期、偶而有正向經驗的語言,取代當事人完全失控與無法忍受的描述,也是一種輕輕扶起當事人的一種重要的一般化回應。
▉將 當事人以為的負向事實改為主觀的部份覺知.并加上「是你說的(而非「你就是」)、「似乎」、「看起來」、「變得」,暗示一切的負面感受只是暫時性的、仍可改變的。
(令你害怕VS令人害怕事情)
(很大的改變VS你很錯亂)
▉一般化技巧暗示著當事人一切的負面感受是可以理解的、是暫時性的、仍可改變的狀態、是針對某些特定情境而非生命全部的。
▉咨詢師在響應一般化時,仍必須符合當事人所描述的故事情節以及當事人個人的情緒脈絡,同時也要能表示理解了當事人所感受的強烈程度。
▉面對當事人的強烈情緒,SFBT咨詢師會使用一般化的技巧來幫助當事人減弱當事人害怕自己過于特異獨行的恐懼,而不過度擴散其情緒的效應,但是,對于當事人負向情緒的程度,仍同時是有相對應程度的響應且表示尊重接納的
▉對于當事人負向情緒的程度,仍同時又相對應程度的回應且表示尊重、接納,而避免邊緣化或平凡化當事人的感受。
10型塑之重新建構
重新建構的可能方式
①.「雖然(負面),但是(正面、可貴、難得)」
②.「我不確....但我確定...」
③.「至少」、「起碼(沒更糟)」
④.看到在乎與看重
⑤. 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
11共情(廣義指咨詢師對個案整個人的理解同理心,狹義指咨詢師對個案情緒的回應“聽起來你很難過”)
12個案朝咨詢師要答案時,咨詢師可回應“這是一個很私人的問題,雖然我不能給你答案,但我會陪著你一起探索適合你的方法”
13? SFBT流派咨詢師不專門針對個案的身體感受工作。
14咨詢師千萬不要對個案去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可以說“我很想嘗試著來理解你,你多告訴我發生了什么,我來回應我理解的對不對?”
15焦點解決咨詢師與個案工作的幾個環節:了解資料→同理共情→欣賞→加上焦點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