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開始寫小說,33歲開始跑步的日本現代作家村上春樹,至今跑步20幾年,參與馬拉松達28次,一直在創作的他曾寫了很多關于別人的故事,這是他拋開小說之外,以跑步為媒介向心而寫,用文字表達他的內心深處、他的思維方式以及更真實的自己,語言隨性,文筆自然,娓娓道來.......
他自定義為一個“跑步小說家”。跑步和寫小說有相通之處,他寫小說的很多方法,是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他每天感受著自己體內的那股力量,主動出擊迎接;他明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跑步和寫小說;他非常自律,每天堅持寫作和鍛煉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不斷挑戰自我,挑戰紀錄......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于談跑步的書,而是借跑步之名,剖析自己的內心和人生態度的書,讀完之后讓我們重新對跑步,寫作,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讀來受益匪淺。
持之以恒,不亂節奏
跑步和寫作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喜歡更是需要長期持久堅持下去的事情。
他高度的自律,不會讓其他瑣事影響這兩個重要的事情,每天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湊,設定的節奏一旦運轉起來,那么就會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進行。
在長跑的運動中,不斷挑戰馬拉松,挑戰紀錄,挑戰運動的極限。寫作過程中,果斷專心投入,幾十年堅持,創造高品質作品。
透過他的這一生,我們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找準了人生值得去奮斗的事情?是否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節奏是忙而不亂還是雞飛狗跳?
學會認清自己
跑步的過程中他會給自己大腦留出空白,思考關于河流、藍天、同行者、動物、人物、甚至寫作等話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拾級而上,看清自己的內心,與靈魂對話,循序漸進的得出令自己困惑的結論和答案。
在長跑的過程中,他經歷過堅持,放棄,妥協,抽筋,拉傷等狀況,有過榮耀,有過沮喪,也曾經爭成績爭輸贏,和身體較勁;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身體的局限性,開始認清自身的軟弱,承認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家伙。最終,與自己和解,與人生和解。
人能認清自己很難,如果你現在不了解自己,那么建議可以從跑步和寫作開始,與自己對話,邊跑邊想,邊寫邊思考,試試看,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
無論做什么全力以赴
村上先生給自己每天每個月規定公里數,他每次的跑步絕不馬虎,就這樣足足堅持了二十多年。寫小說也是一樣,決定寫了,立即關掉經營的小店全力以赴不可。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對一件事做到了極致努力和全力以赴,如果沒有,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會因三心二意,懶惰散漫以失敗告終,想必愧疚之意也會在內心久久不能拂去。
人生總有先后順序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那么如何依照順序合理的安排好時間和自己的精力呢?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不去規劃好主次,那么就會失去生活的重心和焦點,甚至會張弛失當。
拿村上來說,他在30多歲的時候,與身邊的人相比,他寧愿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跑步和創作中,這樣才能專心的投入到寫作的環境,催生出高品質的作品。
因此,當我們與周圍的格調不搭時,要在心里排個序,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適當的拒絕一些無意義的邀約也不是不妥,畢竟,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瓏,四處討巧。
靈感需要不斷鑿開磐石
靈感不是隨時存在的,村上春樹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練就了自己尋找靈感的技能,他會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鑿開那看似堅不可摧的磐石,鉆出深深的孔穴,抵達最深處獲取到水源,當感覺一個水源變得匱乏的時候,會快速而果斷的移到下一個。
我們同樣需要這樣不斷的找到令我們靈光乍現的水源,不斷的開采和捕捉屬于自己的資源,而不僅僅是依賴一處水源,這個需要不斷地磨煉,發現,而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
喜歡才能堅持
很多事情不是僅憑意志力堅持就可以無所不能,無論你意志力多么強,如果不喜歡終究做不到堅持。
真正意義上的堅持,是不會讓自己那么痛苦的做下去,而是很自然的可以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停不下來的感覺,而且沒有一絲的理由去放棄。
這里可以想一想我們曾經放棄了哪些堅持不下的事情?再想想我們現在堅持的事情有哪些?你會真正找到自己熱愛并愿意堅持下去的技能不斷打磨,不斷進步。
寫作需要的三個重點:才華、集中力、耐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才華橫溢,那我們就需要不斷地修煉除才華之外的事情進行創作,需要每天集中所有力量去專心的寫,不停的寫,堅持半載,一載乃至數十載,這又必須具備超人的耐力。
這三點是村上春樹給出了關于寫作的關鍵詞,也是關于寫作最基本的要求。
當出現“文學憔悴”怎么辦
大作家也會有文思枯竭的時刻,不是一直保持高產的創作狀態,當出現類似自己艱難創作、困倦焦慮的時期該怎么辦?
這一點他給出了和跑步類似的答案,去主動的挑戰,當經過漫長激烈的搏斗之后,最終踏上巔峰,要么戰勝了自己,要么敗給了自己。這一定是一個不斷地挑戰,搏斗,堅持,再挑戰,再搏斗的過程。
拿寫作來說,很多人會出現倦怠期,或者遙遙無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于是,中途放棄,投身別處,那么之前的付出就會付諸東流。如果堅持下去了,那么得到的收獲想必也會很大。
了解自己的極限
敢于挑戰,并非不計后果,不顧身體的極限,而是通過各項挑戰紀錄,長年的堅持,慢慢洞察了自身的極限,懂得何時休息?休息多少過分?對自己的能力應該相信多少?對自身的懷疑程度有多少?
當清楚了知道自己的極限,會逐漸懂得,哪怕成績大幅度下降,也會繼續奔跑,繼續寫作,如同從前一樣,或者超過從前,繼續努力,并盡力長期保持自己的能力。
我們又何嘗不需要知道這樣的極限呢?當身體超負荷運轉的時候,就躺下好好休息一番;當大腦高度緊繃的時候,就放松心情娛樂一下;當狀態不佳的時候,就停下腳步調整身心;要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而不是無意義的咬牙堅持。
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不伴隨痛苦,誰還來挑戰類似跑步、鐵人三項等這種耗時耗力的運動呢?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歷這痛苦,才能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才能最終認識到:生存的質量并非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包含于行為中的流動性的東西。
當我們難以堅持的時候,會說:好累啊,我不行啦。這個好累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那么,做出怎樣的選擇就在于每個人的抉擇了!
愿我們每個人通過村上春樹先生關于跑步、關于創作所得出的結論,找到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情,做好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抉擇,把握好節奏,持之以恒的做下去。那么,日復一日的堅持,各色各樣的思緒,形形色色的人,構成了我們豐富的資源庫和靈感的源泉,在這個基礎之上不斷提升,不斷精進自我,不斷進化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