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自己開車回城,就搭了一輛順風車。
車主杭州人,卷曲長發隨意的扎了一個辮子,留著小胡子,約摸30來歲,長的白凈瘦小,感覺是個正在努力成氣候的小藝術家。
SUV后座只容得我一人安身,是我見過最混亂的車。一上車他便不好意思的抱歉起來,我隨口說,沒所謂,我的車也很臟亂,哈哈哈。
他說自己是非洲鼓老師,最近給富陽山里的一所學校排練非洲舞,所以車里這些都是道具。我說非洲鼓是不是就是麗江的那種手鼓?他說差不多,但是文化底蘊就南轅北轍了。
他介紹道,打擊樂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而手鼓是最具代表性的打擊樂器。在非洲原始部落,無論在白天、傍晚、繁星滿天的夜晚、或者在人們的生活和勞動中,他們都以手鼓為樂器,配合熱烈的歌舞。在男女相戀,招待客人時更要美妙的歌唱。非洲手鼓的文化也和宗教祭祀、環境、種族特征等息息相關。
鼓的演奏方式有獨奏、重奏和合奏。鼓聲也是復雜多變,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氣勢磅礴,有如萬馬奔騰,雄壯激越。。。
我說第一次走進手鼓是聽了麗江小倩的《一瞬間》感覺很有節奏很有樂感,就產生了購買的欲望。并且網上看了教程,基本屬于速成。
他很無奈的嘆氣說到,社會太浮躁,人心太急進,幾小時速成豈能與人家幾千年形成的擊打樂文化相提并論。可惜啊,在中國,自己的文化都快丟盡了,哪還會關心別人的文化。你看跆拳道,十節課下來,衣服一穿,嘿嘿哈哈,像個會武功樣子了。中國古代的武術呢?十年了,你可能還在砍柴挑水。你說,哪個更吸引人?
我繼續問道,那你屬于哪種授課理念?他略帶羞澀,自豪的說,只教愿意去懂文化的那一小撮人,極小眾。我喜歡自由,也不愿意開培訓學校三六九上課。所以開著這樣的車,還得順便做做順風車生意,掙個油費。
最后下車了,他還不忘叮嚀:千萬別去麗江買手鼓,質量差還貴,一般網上三四百的對于初學者已經很好了。
此時,我想起了最近抖音里很火的那一段手鼓,“我本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員天庭大將,只因為犯下天條被逐落人間,我才流浪世間,我學會吃喝嫖賭抽。。。”
哪天心血來潮還是會淘個手鼓,下個教程。不過真的很遺憾,在這方面我只能做個急進而庸俗的人。
在此,鄭重的向藝術、向文化、向老師、向所有不忘根源的神仙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