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鏊,汪大東的護身神兵,它有一個特點,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1
半夜一點鐘,蘇蘇突然被吵醒,原來是老公和小叔子喝酒回來,小叔子喝醉了,借著酒發酒瘋,不停地踹廚房的門,還不停地砸東西,嚇得小孩子哇哇大哭。
更讓人可氣的是,小叔子還一直說老公和自己還有婆婆的壞話,說因為要幫蘇蘇帶孩子 ,婆婆無法出去上班,不能賺錢,害他沒有錢用。
蘇蘇聽了很生氣,直接沖出房間門,吼道:“吵什么吵,要吵出去吵,別在這丟人現眼,自己不工作,還在我這白吃白喝白住,這么多年來,我有說過一句話了嗎?現在來怪我,怪我干嘛,難道你媽幫我帶小孩不行呀?你有手有腳不去上班養活自己,還非得讓你媽打工賺錢給你用。”
蘇蘇話還沒有說完,一邊的婆婆已經大叫起來:“蘇蘇,你不知道你不要亂說。”
“媽,以前十幾歲你說他小,我認了,現在已經二十五了,不小了,你還說他小,你這樣子只會害了他,你們要吵可以,出去,不要在我家吵,我不歡迎你們。”
蘇蘇說了重話,婆婆沒有在說話,小叔子還在繼續鬧酒瘋,蘇蘇已經把被嚇醒的女兒抱到房間里去。
蘇蘇的公公和婆婆多年以前就已經感情不和,并且,蘇蘇的公公在家里已經找了一個小三,后來,蘇蘇的婆婆因為氣不過,于是,丟下十幾歲的兩個兒子,出來外面工作。
大兒子,也就是蘇蘇的老公,十六歲就出來工作,因為是老大,所以從出來工作后,一直都有寄錢回去給弟弟用。直到弟弟受不了后媽(他們的爸爸和小三結婚了)的氣,于是,也在幾年后滿十六歲也出來工作了。
可能是因為覺得虧欠兩兄弟,所以,蘇蘇的婆婆對兩兄弟一直是有求必應,尤其是對小兒子。因為小兒子一直在玩,沒有怎么上班,就算上班了,也是上一個月玩一個月。
沒有錢了,立馬都會打錢過去給兩兄弟,每次兩兄弟過去看她,她必定像個傭人一樣,侍候兩個兒子妥妥的,簡直把他們當少爺一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煙了 ,叫她去買,沒酒了,叫她去買,半夜肚子餓了,叫聲媽我餓了,于是又屁顛屁顛毫無怨言地跑出去買。
蘇蘇和老公認識的時候,老公給她洗衣服做飯,因為看中這點,加上對她好,所以,就選擇了和老公在一起,因為 早熟,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寵著蘇蘇的 。兩個人的二人世界一直過得好好的,直到小叔子的出現。
小叔子不喜歡受束縛,也受不了氣 ,一個不爽就不上班,天天出去玩,沒有錢了就問婆婆要。
婆婆幫蘇蘇帶孩子,每個月蘇蘇一發工資都會準時把房租費和生活費給婆婆,但每次都是不到十天,婆婆就說沒錢了,蘇蘇很納悶婆婆為什么用錢那么快,一千塊的生活費,十天就用完了 ,也太嚇人了,平時也沒有大魚大肉,一天的生活費居然要到一百塊,家里就她和小孩子而已,晚上她們才回家吃飯。
直到后來蘇蘇拿婆婆手機看到婆婆和小叔子的聊天記錄,才知道原來婆婆一直都有給錢小叔子用。
蘇蘇頓時氣炸了,七年了,小叔子一年中有兩個月在上班,其他的時間在她那里吃住,沒有給過一分錢不說,還要自己老媽一直給錢,而且,蘇蘇有和婆婆討論過這個話題,每次一討論,婆婆都說是自己虧欠了小兒子,還說小兒子還小,等長大了就懂事了。
于是,一年兩年三年,從十幾歲說小叔子小,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五了,還在說小叔子小。
而蘇蘇努力說服婆婆不要幫助小叔子,讓小叔子自力更生的想法也一直沒有做到。
2
婆婆一直都認為是自己虧欠小兒子,一直認為等他長大了自然會懂事了,于是,一直用自己的辦法幫著小兒子 ,就想著他能懂事點。
可是事實上,這只是你自以為是的以為。
雖然說一個原生家庭的環境多少會影響到孩子,可是,做為孩子的父母,尤其是監護人,孩子的性格素質教養,卻是平時生活中溫水煮青蛙一樣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灌輸出來的。
作為父母,都想給自己的小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什么都是最好的。
學走路怕她摔了,于是干脆抱著,背著,不讓她走,覺得到了時候就會走了。哪怕是摔倒了,也會心疼地立馬扶起來,噓寒問暖,罵或者踩那塊讓孩子摔倒的地。
孩子長大了 ,可以學做飯了,卻擔心孩子不會用煤氣或者炒菜油煙太大,油會飛出來,燙到皮膚,于是干脆不讓她學了。
做家務,卻擔心孩子影響作業,擔心孩子做不好,也不讓孩子做。
洗衣服,有洗衣機,不用自己動手,去了寄宿學校,孩子放假回家都是一大包衣服打包回來洗。
孩子指甲長了,幫他剪。
畢業了工作了,擔心孩子不夠錢用,還貼錢給孩子用。
等等這些,一邊在嘮叨孩子什么也不會做,又懶,一邊又擔心他做不好,于是干脆幫他做了。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自己認為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就懂事了。
可是,人如果不親自去做這些事情,又怎么會懂?
蘇蘇的老公,因為是大兒子,所以,照顧弟弟的責任落在他身上,即使不需要他照顧,可是因為心疼弟弟,所以,都會寄錢回去給弟弟用,因為是大兒子,早熟,加上出來工作早,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只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什么事情都要去做。
而小兒子,因為 自己的媽媽和哥哥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都會給錢他用,尤其是自己的媽媽,給錢已經是習慣,而他也認為他媽媽給錢他用是理所當然的。
反正沒錢了都會給錢他,他就會認為媽媽的錢,就是自己的,媽媽工作賺錢,是正常的,賺的錢也是給自己的。
于是,媽媽幫哥哥帶侄女,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了,有時候給錢都是從每個月哥哥給的生活費中偷偷給他,不能給得光明正大,還不夠用,于是,就認為是哥哥一家人的錯。
因為小,所有人都當他還小,都認為他長大了自然會懂事了,于是,任由著他不工作 ,還給他經濟上的救助。長此以往,他已經依賴成性,加上一直沒有工作,沒有約束力,無法承受有束縛的工作,出去工作受氣了都認為是別人對他不好,對他有意見,更加不想工作,惡性循環下,他只會越來越差勁。
他的媽媽對他不工作的縱容,給予經濟上的幫助,變成了他的保護傘,沒有人教他要怎么懂事,要如何學會自立,擁有勇敢堅強的心。
勇敢堅強這些素質不是貨架上的物品,你說要,就可以買得到,需要的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
蘇蘇的老公,他什么事都要去做 ,所以,他經歷的越多,總結的經驗越多,閱歷就越豐富,他是強者,只會強者更強。
而蘇蘇的小叔子,擁有經濟上的幫助,自己媽媽又當他的保護傘,不舍得讓他吃苦,沒有經歷過,沒有經驗,缺乏進取精神,加上已經形成的性格特征,只能是個弱者,弱者更弱。
3
豆豆每次開家長會,遇見女兒班的同學的家長,每次那些家長都問她,是怎么教女兒的 ,這么懂事這么聽話,他們的小孩都調皮很。
豆豆的女兒叫萱萱,今年六歲,在家,也是蠻調皮的,但是,被豆豆教得很有禮貌,出去玩,她知道讓座,知道不能搶弟弟妹妹的玩具,知道要說謝謝,請,不客氣,在外面不會亂吵著買玩具,即使要買玩具,也不會發脾氣一定哭鬧到非買不可。
每次出去公園玩,豆豆都是讓萱萱自己一個去滑滑那邊玩,自己坐到一邊去,不會像其他家長一樣一直陪著。
女兒摔跤了,豆豆只會微笑著說,自己起來哈,沒有去扶起來,也沒有問她有沒有摔痛。真的摔傷了,也只是心疼說:回家擦藥。
出去逛街,買玩具和吃,只能二選一,不能選多 。
一些適合小孩子玩的,沒有玩過的,豆豆都會鼓勵萱萱去嘗試。
放學回來,萱萱會說起幼兒園的事,說今天誰打到她,豆豆會問為什么會打到,問清楚后,如果不小心地,豆豆會告訴萱萱,說小朋友也是不小心的,不用放在心上。
睡覺前女兒玩手機,豆豆告訴她,可以玩,但規定時間,而且必須坐著。女兒同意了 ,一到時間都會乖乖地放下手機去睡覺,不再吵鬧。
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生活在這么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同樣,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大,太多信息都可以隨時接受到,正因為如此,對孩子的教育更要重視,而重視并不代表一定是二十四小時跟著,看著,而是要把獨立,堅強,勇敢,善良,愛心等等,潛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的思想行動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會你的孩子釣魚,才會讓你的孩子成為強者,遇強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