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元講的東西好,都是是我最喜歡的---成語。
我模糊記得一個高人說過,中國70%的成語是來自于先秦時代,具體指向就是春秋戰國了。所以,把成語學好了,是不是春秋戰國那一團亂麻一樣的歷史就能學好了呢?
起死回生,說的是扁鵲的事兒。剛剛讀到開頭,就覺著扁鵲這人:膽子真大,真敢說啊!姑娘對這一點是沒有體會的。
如果你到了一個國家,說這個國家的太子死了,人你還沒看到,你就敢說他還能救?萬一救不回來怎么辦呢?
可是他問問題了啊?
他問什么問題了?
得了什么病?死了多久了?入館了嗎?
這三個問題問完,就可以確認他沒死嗎?(好吧,這個問題我不想再深究了。死亡有的時候會很突然,比如說猝死,不會因為你是古人就不得這個病吧。)看到這里,只能說扁鵲的運氣太好了!太子,恰好就是他能救的活啊。如果以后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多問幾句,可不敢隨便說大話,否則后果很嚴重!
扁鵲見了太子,做了什么?
切脈和聽胸膛。
什么是切脈呢?
姑娘比量了一下,摸了一下自己的脈,脈象極其歡實。
恩,是這么回兒事兒。娘倆一起查了查資料,扁鵲是傳統醫學的鼻祖,中醫的基本療法:望、聞、問、切就是他總結的。我們現在看切脈很簡單,在2000多年前,那就是一個高級的科學療法,一直用到今天。切脈為什么這么神奇,可以用到今天?
不知道。
媽媽也說不好。你可以在星期五中醫藥那一課,問問老師,切脈有什么好,為什么現在還在用呢?
扁鵲切脈和聽胸膛了,他這么做要干什么?
看看太子有沒有死。
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還有什么方法?
看他喘不喘氣,把手放在鼻子下面。
太子昏倒,家人不是醫生,也該去聽聽心臟跳不跳,是否還有呼吸啊,怎么這么簡單的事情大家都沒有去做,就說太子死了呢?
.........
呵呵,這就是行文的bug吧。不過沒有關系,你還是學到了一個成語:起死回生。關于扁鵲這個神醫,看看還有哪些成語?我們一起度娘一下。
還有諱疾忌醫。
(以下省略500字,就不講諱疾忌醫的故事了)
媽媽,還有成語故事嗎?
當然還有,下一課是田忌賽馬,明天我們再多講兩個關于孫臏的成語故事。
孩子最愿意聽故事,把歷史放在故事里,把文化放在故事里,這樣孩子接受傳統文化就會更容易、更有興趣,教育也會更事半功倍吧。其實包括我自己也期待著下一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