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看大家的周報日報,感慨自己生產力低下的聲音不絕于耳。一開始的時候我還不以為意,可是看到日益嚴重的加班和彌漫在空氣里的焦慮情緒,我認為是時候給大家講講「磨刀」的故事了。
我剛剛在飛機上看了半本《小島經濟學》(推薦閱讀啊,中學生閱讀能力都能看懂的經濟學原理),深受啟發。于是我也想東施效顰,試著編一個故事來給大家講講如何提高生產力。文本粗糙,比喻也不太嚴謹,望諒解。
停下來
假設你居住在森林里,靠摘果子維生。
現在你有一把生銹的小刀,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這把小刀去摘果子,因為刀子不快,每天只能摘到兩公斤的果子,而且需要拿出除了睡覺時間以外的所有時間來工作,才能摘到這么多果子,而這兩公斤的果子僅僅夠你一天的營養需要,一點兒都剩不下來。聽起來,真是個非??啾频纳钯|量啊。
如果你選擇繼續過這樣的日子,估計很快就會崩潰,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日子,過著還有啥意義?
那些「單是完成日常工作就已經拼盡全力」「每天的工作都忙死了,哪還有時間學習啊!」的同學們,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于是,你必須選擇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了。
記住,這一步很重要:
停下來!
停下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伴隨著的是巨大的風險。你每天的生產力是固定的,一旦停下來,就連兩公斤果子的產量都無法保證,更大的風險就是你可能會餓肚子......
就像是我們有的同學一樣,即使每天都在加班,還是不敢停下來,因為擔心之前承諾好的指標會完不成。
但是,只有停下來,苦難的循環才有可能被打破,否則,就是無止境的痛苦輪回。
所以,你必須學會停下來。
磨刀
你停下來了,只要稍動腦筋,就發現了一個嚴重影響生產力的問題:刀子生銹了,刃也不夠快。而這個問題只要磨刀就能解決。你快速地評估了一下,發現磨刀只需要花掉你半個小時時間,但只需要原來四分之三的時間就可以摘到兩公斤果子。
于是,你開始磨刀。因為刀子變快了,每天多出來四分之一的時間可以用來賞花嬉戲、思考人生了。用這多出來的時間,你又認識到,只要每周磨磨刀,就能一直保持這樣的效率。于是,每周磨刀變成了你的工作習慣。
各位丁香醫生的同學們,每周寫周報的時候,就是你磨刀的時候啊。
但故事才剛剛開始......
使用輔助工具
因為學會了磨刀,你每天都有時間來思考提高生產力的辦法了。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只用刀子逐個去摘果子,還是太慢。而如果另外一只手拿起一根棍子,一邊刀割一邊敲打,摘果子更快。
但糾結的你又陷入了沉思,自己是右利手,左手一直不太聽使喚,左右開弓是不是真的會更好啊?另外,森林里的木棍千奇百怪,該用多長多粗的才合適?
幸虧你從磨刀的經驗中吃到了甜頭,雖然糾結,但還是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試各種木棍,花了幾天的時間,終于找到稱心如意的木棍,又花了幾天時間,每天練習左手使用木棍。這期間生產力甚至還一度變差了。但慢慢地,左手持棍右手揮刀,你越來越得心應手,生產力直接翻倍,只用半天時間就能摘到兩公斤果子了。
我們平時工作的時候也可以經常留意一下各種生產力工具,找到一個趁手的輔助工具,可以讓你事半功倍。這種生產力工具可以是一個 app、一個快捷鍵、一個 to do list、一個 excel 表格的函數、一個小腳本......
只不過,我們在選擇輔助工具的時候,也應該先想想清楚,畢竟管理和學習使用一個新工具也是需要成本的,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工具,更是搭進去很多機會成本。每天都在盲目地嘗試新工具,都忘了自己還要摘果子的事兒,那就本末倒置了。用好工具,別讓自己成為工具的奴隸。
日益精進的你,認為這個故事還沒完......
工作流和工具創新
自從有了木棍作工具,生產力大大提高,但雙手作業讓你有點累,你心想:要是能再偷點懶就更好了。嗯,沒錯,懶才是第一生產力。這時,你開始審視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了。
每次摘果子,你都要先爬到樹上,摘下的果子都先讓它們落在地上,大約兩公斤的時候,不管樹上還有多少果子,你都要爬下樹,先把這兩公斤果子搬回家,因為你雙手能搬動的果子就只有兩公斤。過去,根本不需要為這件事操心,因為...... 你一整天才摘兩公斤果子啊。
生活質量提高了,人就會想要更多。如果一天能摘六公斤果子,那就夠吃三天了,那就可以有兩天宅在家里風花雪月,想想就有點小興奮。
于是,經過一番梳理,你發現有兩件事很有問題:1、爬樹;2、運輸
爬上爬下,真是累,還不安全,一不小心摔下來搞個腰椎壓縮性骨折就得不償失了,那時候也沒有辦法「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這種生產方式真是風險太高。
運輸果子也是個問題,不是因為你沒有力氣,而是兩只手能捧的果子很有限,超過兩公斤,再多就要一邊走一邊掉了。
經過之前的思維鍛煉,你現在已經認識到只有動腦子才能走向人生巔峰。于是你想到了一個不用爬樹就能摘果子的辦法:把刀子和棍子綁在一起,固定在一個合適的角度上,就成就了一把長柄的鐮刀,站在地面上就能摘果子,輕松之余還不用擔心從樹上摔下來,不要太爽!
恭喜你,已經學會創造工具了!
自詡為創新型人才的你自然不會為這一點小成就而滿足。接下來你又快速想到了用軟樹枝編織成籃子,每個籃子能裝 8 公斤的果子,這樣一來,你在一棵樹上就可以收割足夠自己吃四天的果子了。
距離你每天累死累活但一天只能摘兩公斤果子的時期才過了一個多月,但此時,你的生產力翻了 4 倍!
我們如果能真正認真地檢視自己的工作流,找到創新的工作方式,甚至還可以為自己的工作研發一些工具,生產力可不是提升一點點那么簡單了,是生產力的飛躍!只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創新也要漸進。磨刀都還不會,直接就要顛覆工作流,未免步子邁得有點大。
同學們,這個故事我還可以繼續編下去,比如你有了很多果子,如何通過雇傭更多的人,發給他們你的鐮刀和籃子,讓他們聽從你的管理,實現不勞而獲;也可以講講如何把鐮刀和籃子批量生產,直接坐在家里等著別人拿果子來換鐮刀。但這些話題和提高生產力的話題關系不大,而且《小島經濟學》已經講得很好,我就不胡說八道了。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兒,人類提高生產力的過程已經幾千年了。你們在森林里待上一個月就能懂得提高生產力不是靠蠻力的,在辦公室里不如...... ?先開始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