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說什么?
ICPS,I Can Problem Solving,我能解決問題
ICPS的目的是什么?
教會孩子如何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即人際關系問題
這篇文章最重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不要替孩子思考,讓孩子獨立思考或引導他們思考
這篇文章的目標用戶是誰?
“家長” 和 “4 - 6歲的小盆友”,可以拓展到老師
我們先來看一個生活例子,孩子搶別人的玩具,而一位ICPS的媽媽是如何與孩子交談的:
媽媽:你把玩具搶回來了,那么你覺得他會怎么想?
孩子:他一定氣瘋了,不過我不在乎,那磁鐵本來就是我的。
媽媽:你搶玩具的時候他有什么反應?
孩子:他打我了。
媽媽:他打你時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我也氣瘋了。
媽媽:你氣瘋了,你的朋友也氣瘋了,所以他打了你。如果你能想個別的辦法把玩具拿回來,同時又不讓你跟你的朋友生氣,這樣他不就不打你了嗎?
孩子:我可以跟他要回來。
媽媽:接下來會怎樣?
孩子:他不會同意的。
媽媽:也許他不會同意。那你還有別的辦法可以拿回你的玩具嗎?
孩子:我可以讓他玩兒我的玩具汽車。
媽媽:很好。你有兩個好辦法了。
-
看完以上對話,你可能會吐槽,覺得這個對話是虛構的,在現實生活中根本運轉不起來。但是要注意,對話中的媽媽與孩子是經過ICPS的訓練的。那么,為什么要這么對話,或是媽媽為什么是這么引導,或是孩子為何能夠領悟這些感受等等問題,我相信你一定想知道,不要緊,請繼續往下看,答案會一步步解開。
Part 1
先玩點文字游戲:
先學下列一組詞:
是/不是,和/或者,一些/全部,之前/之后,現在/以后,相同/不同
首先我們應該討論下,為什么ICPS會先從游戲開始,我個人認為,游戲只是一種包裝,但是卻會讓孩子覺得好玩,有趣。這其實是一種動機,讓孩子有興趣參與進來學習的動機,那么如果當學習不再是學習而是一種游戲的話,是不是更有益于孩子進行堅持呢?而且游戲參與的人越多越好,這樣能夠使氛圍更為濃烈,讓大家的熱情更加高漲。
然后我們來討論下,為什么是從文字開始,因為ICPS一個最大的實用特點就是它的靈活性,ICPS入門階段的文字游戲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汽車里,超市里,餐桌上,也可以在游戲時間或者講故事的時候——任何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都可以,因為ICPS游戲的形式是對話。
最后我們再來討論下,為什么是先從這些文字開始,因為這些詞與今后處理麻煩時有關聯,即處理麻煩時需要用到這些詞,舉例:你打他之前他就打你,還是之后他才打你的。
至于詞的作用,看看“現在/以后,相同/不同”:
現在/以后:在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這兩個詞能幫助他們平復心中的不滿,讓孩子們學會等待。
相同/不同:這組詞會讓孩子聯想到,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感受。讓孩子們意識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 至于事例,希望大家更多地看原文,照著上面的內容進行學習。
Part 2
ICPS的第二個步驟是培養孩子們在處理日常問題時顧及別人感受的習慣:
第一步,讀圖,問問題。展示兩張圖,一張高興,一張難過,然后問小孩子一些問題,比如圖上的孩子是高興還是難過的呢,然后父母也可以做出一些表情,讓孩子說說父母現在是高興還是難過。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孩子在今后發生問題時,通過觀察,可以初步了解其他人的感受。
第二步,教孩子眼睛、耳朵、嘴的作用。用眼睛看到了解別人的感受,用耳朵聽聲音了解別人的感受,如果通過以上兩個還是無法得知別人的感受,嘗試用嘴去問問別人的感受。讓孩子進一步學習和理解五個詞“高興”、“難過”、“生氣”、“沮喪”、“驕傲”。“驕傲”和“沮喪”比較復雜,需要著重學習。
第三步,在講故事的時候,在畫畫的時候,在玩木偶戲的時候……都可以花時間跟孩子們討論各個角色的感受,比如那個人為什么開心?那個人為什么難過等等。同時,多多鼓勵孩子自己編一些ICPS游戲,如果你的孩子也能想出來一些關于情緒的游戲,千萬別猶豫,跟他們一起。
-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強化孩子在處理事情時照顧他人感受。同時,這些準備工作也是為ICPS做鋪墊。
Part 3
在教孩子ICPS對話之前,還有一組ICPS詞語要他們先學會:
好時機/非好時機,如果/那么,可能/也許,為什么/因為,公平/不公平。
這組詞語會讓孩子在學習思考問題的技巧上更進一步,讓孩子學會去接受一些不能改變的現實。
- 通過將三組詞語進行結合練習,孩子們能夠學會預測事情發展結果的能力。
下面來分析這些詞:
好時機/非好時機:通過用木偶做游戲,讓孩子明白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請求才能避免沖突,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可能/也許:幫助孩子預測事情發展結果,小孩子通常都以為別人喜歡的東西跟他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樣的,這種假設常常讓他們得出不恰當的結論,然后再采取不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游戲強化,可以讓他們明白“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東西”。
為什么/因為:這組詞語讓孩子們明白一種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也幫助孩子們了解到怎樣去避免麻煩。
公平/不公平:這組詞會幫助孩子在作決定的時候考慮自己和別人的利益。
所以經過前三部分的學習,解決問題的準備階段的內容完成了,孩子們已經改變了看待問題的方式。
- 注:每個部分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
Part 4
要孩子們說出他們對其他人的感受的理解是對話的一個重要部分,表明他們已經開始對別人的感覺表現出了敏感。但這遠遠不夠,應該教會他們,學會思考“如果我想到的第一種方法不起作用的話,那么我可以試試別的辦法。”他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已經是為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案。
一、尋找不同解決方案的過程:
1.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問題。
2.告訴孩子我們呆會兒要盡量想出多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3.把孩子說的話記下來,這會讓他高興。
4.讓孩子說出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說的辦法可行,就視其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并提醒孩子,我們的主要的目的是要想出盡可能多的不同的解決方法。
5.再讓孩子說出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然后繼續下去。
6.如果孩子一下子說出很多種解決方法,你也要繼續問下去:“你覺得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你要怎么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 這種鍛煉發散性思維的頭腦風暴,對產品設計工作非常有幫助,深深地覺得如果在孩童時代就進行這樣的訓練,那么就真的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了。
二、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下:
1.如何讓孩子們多想出辦法,孩子們一般認為所有問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所以,當他們說出一種解決方案后你再讓他們說出另一種方法時,他們可能會以為他們剛才說的辦法是不對的。所以,你應該這么對孩子說:“這是一種方法,現在我們游戲的目的是要想出盡可能多的方法。
2.如何處理孩子給出的不相關的回答,孩子遇到問題時,可能會答案用“哭”來博取同情,這時你可以告訴孩子,別的孩子遇到問題可能會哭,但這不能讓那個孩子最終實現自己的要求。另外孩子可能會給出其他不相關的方法,這需要你刨根問底,去仔細聽孩子的解釋,你會發現事實上也是可行的。
3.如何處理孩子們列舉的重復的答案,比如“告訴媽媽”“告訴爸爸”等,這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兩件事其實是一樣的,因為這都是把事情告訴某個人。讓他再想點別的辦法。
4.如何對待學舌的孩子,對外向的孩子說:“噢,我打賭你還能想出一個別的辦法”。對內向的孩子說:“我很高興你能告訴我這些”。讓他把辦法告訴木偶聽。
5.如何處理孩子的霸道行為,對一直在說的孩子說:“如果一個孩子說完了所有的辦法,而一些孩子沒有機會說,這樣公平嗎?”
三、我們有時會氣憤到無法談話,這時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又該怎么做呢:
1.對家長來說: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應該很明確地表達出你的感情,或者你可以先讓孩子回自己的房間,等冷靜下來時,再找他們談話。其實,生氣的時候,其實也是進行ICPS對話的最好時機。
2.對孩子來說:孩子遇到麻煩非常生氣的時候,不要馬上用ICPS,先等他們冷靜下來。
- 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先引導孩子找出問題的實質,“你為什么……”其實是生氣的信號,孩子們知道你不是真正想要了解真相。如果以一種平和的語氣去問孩子的話,孩子們是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的,這樣你才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從而找到問題真相。找出真相后,再分析事情帶給別人的感受,然后再說出解決的辦法。不要習慣替孩子給事情下定義,因為你會更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找到發生問題的源頭很重要。
四、進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目的主要是要強調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先收集信息以及同一問題由多種解決方案。
角色扮演的一般步驟是:
1.練習的時候要制造一個問題,然后造成沖突。
2.由第三人(最好是家長)去分析這個沖突,收集信息(通常看法不同)。
3.當了解沖突來源時,試著去談及雙方的感受。
4.然后進行思維風暴,讓雙方去尋找解決方法。
5.握手言和
- 到ICPS的這個階段,你的孩子能夠自由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了,但這個階段不考慮這種方法的內容,也不考慮它的后果。所以當你的孩子養成了“不止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維模式,他們就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如果我這么做了,會發生什么事情?”
Part 5
學習ICPS技巧的最后一步——考慮問題的后果——以便讓孩子能夠評價一種解決方法會給他們自己或其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對孩子來說,讓他們自發地思考他們該做什么,做了以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這是很困難的。但是,經過研究表明,4歲的孩子就已經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了。
一、首先需要先讓孩子了解到事情發展的特定順序,那么孩子就能更容易理解問題的后果是怎么一回事:
1.用“之前”和“之后”這些詞語讓孩子了解到事情發展的特定順序,那么孩子們就能更容易理解問題的后果是怎么一回事。如:我罵他之后,他打了我。
2.通過“編故事”,編一些步驟很熟悉的故事,問孩子接著發生什么事,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想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如:“很久以前,一個小女孩搬到她的新房子里。當她到那兒的時候,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然后問孩子接著發生了什么事。
二、這一階段的練習步驟是:
1.明確問題,或者讓孩子假設一個問題。
2.照往常的方法說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3.就一個問題討論它可能帶來的后果(一般來說,“打”,“搶”或者“告狀”是比較好的例子)。
4.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寫在一張紙的左邊。
5.宣布你將編一個新的故事,是關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的。征求孩子的不同答案。
6.把所有的后果寫在紙的右邊,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可能的后果之間畫上箭頭。
三、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下:
1.鼓勵他們說出盡可能多的后果——無需指出某種解決方法是“不對”的。
2.要注意引導,當孩子想不出后果時,可以讓孩子思考“某某某可能會怎么說”“某某某可能會怎么做”。
3.如果你的孩子說出的不是“直接”后果,而是直接后果可能產生的后果,那么你應該馬上指出來,然后回到原來的問題上。
4.當孩子說出一些不相關的內容時,你首先應該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問孩子這種行為是針對誰而做的。
5.當你問孩子“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時,他們可能會答“什么也不會發生”或“我不著調”,你要區分他們是“真想不出來”還是“不想玩了”。如果孩子不想玩,可以先停下來休息;如果孩子一時間想不出來,我們可以鼓勵一下,提示他們。
6.如何處理孩子們列舉的重復的答案,比如“告訴媽媽”“告訴爸爸”等,這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兩件事其實是一樣的,因為這都是把事情告訴某個人。讓他們試著說出一些不同的后果。
四、最終結果
一旦孩子了解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會造成某一種后果,你就可以進入到一個新的步驟,將對后果的思考與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結合起來。在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可行的時候,讓孩子思考另外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想出來的辦法近似于威脅,你可以跟他說“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啊”或者“那別人會怎么想啊?”,然后再幫他們想出別的辦法。這就是ICPS的最終目的——衡量事情的后果,判斷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否可行。當一種辦法不管用時,孩子們完全可以再想別的辦法。**
Part 6
ICPS的所有步驟都已經介紹完了,一個完整的ICPS對話有四個部分:
1.明確問題; —— “發生什么事了”
2.替別人和自己的感受著想; —— “他的感受是什么?” “你的感受是什么?”
3.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你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4.假設這些解決辦法可能帶來的后果。—— “如果你這么做了,可能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再來看下文章開頭的生活例子,不同的是,我們會加入分析:
媽媽:你們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告訴我這是怎么回事。(母親幫助孩子認識這個問題)
孩子:小吳拿了我的磁鐵。他不還我了。
媽媽:你為什么必須在那個時候把玩具要回來呢?
孩子:他已經玩兒了很久了。 (以上屬于明確問題,媽媽知道孩子之所以搶玩具是因為別人玩得很久了)
媽媽:你把玩具搶回來了,那么你覺得他會怎么想?(母親幫助孩子為別人的感受著想)
孩子:他一定氣瘋了,不過我不在乎,那磁鐵本來是我的。
媽媽:你搶玩具的時候他有什么反應?(母親幫助孩子認識他的言行產生的后果)
孩子:他打我了。
媽媽:他打你時你有什么感受?(母親幫助孩子認識他自己的感受)
孩子:我也氣瘋了。
媽媽:你氣瘋了,你的朋友也氣瘋了,所以他打了你。如果你能像個別的辦法把玩具拿回來,同時又不讓你跟你的朋友生氣,這樣他不就不打你了嗎? (母親通過引導,提示孩子應該用更好的手段解決沖突)
孩子:我可以跟他要回來。
媽媽:接下來會怎樣?(母親也要引導孩子設想正面解決問題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孩子:他不會同意的。
媽媽:也許他不會同意。那你還有別的辦法拿回你的玩具嗎?(繼續停留在這個問題上,鼓勵孩子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法)
孩子:我可以讓他玩兒我的玩具汽車。
媽媽:很好。你有兩個好辦法了。
那么,家長在進行ICPS的游戲時,應該怎么做?
普通家長會替孩子思考問題。而ICPS家長會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
1.孩子們跟他們的同伴之間發生的矛盾時,你要做的就是聽孩子自己描述問題的經過,然后再引導他們用ICPS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如果你擅自告訴孩子該怎么樣去解決問題,無論你有沒有告訴孩子其中的原因,你都剝奪了孩子自己思考問題的權利。如果你堅持你的方法是最好的,那么孩子肯定不會再往深處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后開始為如何實施你的建議而擔憂。
2.重過程而不重結果,在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解決方案時,不應該去評論孩子想出來的辦法,因為評論他們其實事在強調你自己的主義。
3.在處理孩子與家長之間發生的事情時,請記住:讓你的孩子了解你的感受,通過提問幫他們了解你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
- 生活中已有太多太多的例子,父母替孩子思考了問題,父母幫孩子評論事情,這無形中不僅造成孩子早期的思維定勢,更是向孩子們灌輸了自己的主義。
最后摘錄一句這本書的末尾總結:
在過去的25年里,我看到了ICPS是如何幫助全國的小孩子們學會解決問題的,也看到了ICPS是如何讓家長們把ICPS從學校帶回家里的。現在,我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直接來到你的家中。我希望ICPS能幫助你完成撫養孩子這個富于挑戰的任務,讓你的孩子學會三思而后行。我預測將來的社會如果每個成年人都會用ICPS來思考問題的話,那么我們的社會會更充滿愛心,會更具人情味,會更利于我們的后代生活,我想我的這種預測不會很過分吧。
身為開發攻城獅和產品設計獅,第一次用markdown也是醉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