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李娟的散文集《走夜路時請放聲歌唱》,其中有一篇是《媽媽說》,其中寫了幾段和媽媽的有意思的對話。想起我媽媽和我的一些對話。
1
高中的時候,我說:"媽媽,我以后一定要到外省上大學。"媽媽說"有能力的話,你去哪里都可以,出國都可以。"
大學時,有過出國留學的想法,查過一些資料。作為一個農村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當時最關心的就是費用問題,我知道幾十萬的費用對于我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每次也都只是想想而已。
有一天和媽媽通電話,
"媽媽,我和你說一件事,你聽聽就好,我只是想和你說一說。我最近查了查出國留學的資料,可是費用很高。"
"有多高?"
"好幾十萬呢?我只是想和你說說,并不打算真的去,費用太高了。"
"我們家新蓋的房子,加上裝修什么的,不值二十萬嗎?"
……
我十分意外媽媽說出這樣的話來,意外的同時,心里是滿滿的感動。她總是鼓勵著我大膽地往前走,不要害怕。她能夠為了她的孩子傾家蕩產,傾盡所有。
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我沒有出國留學。畢業后,我說我以后可能會出國。媽媽說"有能力你就出去。你開心就好,你幸福就好。"
媽媽對于我的決定,總是給予尊重,也不會試圖把我捆綁在她的身邊。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她,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但是她沒有封閉的思想,沒有禁錮我的腳步。
2
參加工作后經濟開始獨立,終于可以把買單反的事情提上日程了,但是想到媽媽還在每日辛苦干活,掙著血汗錢,心里有些愧疚。也知道在媽媽看來這是奢侈品,是浪費錢。為了減輕自己心里的愧疚感吧,提前和媽媽說了這件事。
"媽,和你說件事,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哈。"
"什么事?你說吧。"
"我要買個東西,好幾千塊錢。"
"什么東西?"
"相機。"
"你要當攝影師呀!"
我忍不住笑了,媽媽可真是什么都感想。"攝影師是要有藝術細胞的,我好像沒有。我暫時只是想玩一下,不一定多年以后我的照片也能有價值咧,哈哈……"
"是方的那種,還是拉的長的那種?"
"你說的是數碼相機和單反相機吧?"
"我不懂……"
于是我開始和她解釋數碼相機和單反的區別。
最后媽媽說"你買吧。"
我打趣說:"你肯定心疼錢,好幾千呢!但是又不能阻攔我,心里肯定在滴血呢……"
媽媽笑了,說:"你們的世界,我已經不懂了。"
是啊,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眼界的拓寬,逐漸地和上一輩有了代溝。媽媽也在努力地想跟上我們的節奏,但是畢竟她生活的圈子太小,每日都在勞作,知識水平也有限,年紀也大了,哪能完全地理解我們呢?
3
"媽媽,我想去看看生病的大伯,帶些什么東西過去呢?牛奶,水果還是營養品?"
"你都這么大一個人了,這些事可以自己做決定了。"
偌大的商場,聽到電話里的這句話的時候,十九歲的我有開心,有難受。
開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媽媽終于承認我是一個大人了,這是一種認可。
難受的是,我是一個大人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做決定,不可以再依賴父母了。
這在以后的日子里讓我常常感到孤獨,甚至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