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后宮的女子或因宮斗爭寵或因牽涉前朝政治,命運沉浮者眾多,能有善始善終愛情的極少。但有一人卻是丈夫的一生摯愛,即使自己的丈夫貴為天子,無論在史書還是后世子孫、抑或他人評價中都是贊許之詞。她就是一代賢后——漢光武皇帝的一生摯愛、第二個皇后陰麗華。
《后漢書》記載
陰麗華
陰麗華性格恭謹儉約,不好賞玩珍品,不喜歡嬉笑戲謔。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
大家閨秀,美貌傾城
傳說光武帝劉秀出生時天有異樣祥云,十分不凡,日后必成大器;但除了縹緲的未來,首先得面對衣食住行的現實。劉秀雖然是漢高祖九世孫、長沙定王后裔,但家族沒落,其9歲而孤,和哥哥們一起生活在叔父家里。平時要自己耕田種地,滿足溫飽。
而陰家則家世顯赫,祖上是管仲后代,為南陽新野大戶,富甲一方。這是一個窮屌絲迎娶白富美的巨大跨越。但卻在少年劉秀見過陰麗華的美貌后,以“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危難伉儷,巧思諫言
劉秀雖然家族沒落,但是皇族的貴氣優雅還是得到了遺傳,同時他們兄弟三人(長兄劉演、次兄劉仲)也都是氣概不凡,仗義疏財之人,非常受到愛戴。而且據說劉秀一表人才,待人磊落,謙謙君子卻又機敏果決。
恰逢亂世,王莽篡新之后,推行一系列強硬政策試圖重建朝綱民治,但卻無法切實給百姓帶來利益,各處怨聲載道,都有起兵造反之隊伍。此時劉秀也和大哥劉演一起領導”春陵兵“參加起義,后與王匡、王常等部合作,史稱“綠林軍”,推漢宗室劉玄為更始皇帝,“反莽復漢”。
公元23年昆陽之戰,劉秀以18人突圍王莽主力42萬,并以帶回的3萬援軍以少勝多,名聲大振。可以說在推翻王莽政權的過程中,劉秀的功勞是最大的。
然而,更始皇帝此刻不顧民憤的殺死了軍中戰績赫赫,大志大勇的劉演。劉秀聽聞后,審時度勢,假裝平靜,不吊唁,不帶孝,吃喝具正常,以哥哥為叛賊稱,并在喪期之內,在陰麗華哥哥殷時的幫助下,抱得美人歸。世人甚至有唾罵其無德無禮,不顧兄長喪期行嫁娶之事。
但劉秀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他只是在忍辱負重。白天的強顏歡笑是夜晚的凄冷無助,并肩作戰的兄長赫然被害,自己又無能為力,多么可悲。而她19歲的新婚妻子陰麗華懂得他的心思,并以有眼界、有膽識的勸慰丈夫,遠離氣量狹小且已經開始沉迷酒色的更始皇帝,可以自保同時也可以集聚力量,河北很多隊伍還未歸心,是很好的機會。
這段干脆利落,有理有據的勸諫里不僅顯示了陰麗華的才識,也顯示了她的胸懷,沒有小女人的磨磨唧唧,只知道卿卿我我的小格局。
心系大局,不顧私利
于是,陰麗華獨自回母家,劉秀掛著有名無實的特使虛名,帶數百人馬渡黃河,救流亡,一路艱難,一路爭取民心,逐漸得到河北諸郡的愛戴和擁護。劉秀有名的”云臺十八將“多得于此處。
所以說女人決定了丈夫一半的福氣,陰麗華大氣而聰敏的性格給了劉秀一個成為皇者的機會,不僅僅是避禍這么簡單的一個小目標,而是救助他也成就他。
但劉秀在河北為了收復民心,得到真定軍劉楊的支持,不惜答應娶劉楊甥女郭圣通為妻。這場政治聯姻讓他得到精兵10萬,一舉擊敗王朗,成敗已定,其拒絕更始皇帝稱號,建武元年,定都洛陽,建立東漢王朝。
成了皇帝立即就要面對的是帝后一體,兩個老婆,到底誰是后,誰是非。在封建社會,妻妾的差別是很大的,更何況是皇家后妃之別。可以說陰麗華是發妻,默默支持劉秀;而郭圣通是功臣甥女,且陪伴多年,身懷六甲。都是在落魄時和劉秀走到一起,難以區分,但從劉秀的情感上,似乎更偏向于從小的女神陰麗華,稱其有“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星夜派人接她至洛陽。
陰氏此刻做了一個歷史上沒有女人會做的事情,推辭皇后之位,她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而且從前朝政治來說,郭圣通也是所有人都服氣的皇后人選。在陰麗華的堅持下,光武帝立郭氏為后,陰氏為貴人。而史上郭皇后并不是影視劇上所寫的那般歹毒,也是相對謙恭賢德的。
謙德外戚,推人唯賢
而陰麗華的謙讓幾乎是陰家一脈相承的,她的哥哥陰識因戰功受到光武帝破格嘉獎時,也一樣謝絕。:“天下初定,將帥有功者多,臣托屬外戚的關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
而劉秀的貼身侍衛長陰興是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建武九年,光武帝想賜他關內侯,印都刻好了,直接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并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愿。“
這一家人應該當時也是讓劉秀吃驚并十分尊重的,所謂亢龍有悔,勝極則衰,他們很懂得分寸。
建武十七年,劉秀還是決定廢棄郭氏,冊立陰麗華為后,拒劉秀自擬的詔書,是說郭氏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總之,劉秀終于彌補了對陰麗華數十載的愧疚,而陰麗華并不是很在意后位,但卻看到了劉秀對自己的真情厚愛。有夫如此,婦復何求。
當上皇后之后,陰麗華一貫的平衡外戚勢力,不干預朝政,相夫教子,主理后宮。并且在兒子的婚姻以及立后問題上,她并不會偏袒自己的親戚,而是以賢德力推馬氏,不得不說,她很有眼光,這個兒媳也是一個賢后。
合葬皇陵,相許相伴
都說皇家哪有真情,帝后的心一生都是孤獨的,沒有愛情可言。但是光武帝和陰皇后卻過出了帝后家的和諧美滿。這是他們兩個人品行為人皆佳的共同結果,珍惜年少的感情,一個矢志不渝,一個堅貞如盤,寬厚君子與謙德女子共普了一段佳話。
死后,他們合葬皇陵,帝后恩愛,千古流傳。
很多影視劇上的陰麗華也被塑造的文武雙全,甚至和劉秀一起打下東漢江山,有些無從考證,有些稍有失實。但《二十四史》對后妃的記載都是“后妃列傳”,唯有東漢一朝是“皇后本紀”,作為中國歷史上皇后謚號制度第一人,連大家認為一向刻薄的史官都如此厚待,可見她無論如何也擔得起“一代賢后”的稱呼。
套用時下熱播劇《我的前半生》的句式,陰麗華要厲害的多,前半生陪你戎馬征戰,后巴生伴你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