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引言
跟永澄共讀了這么一段時間,比自己讀還是效果更佳,永澄老師在領讀中給我們梳理了知識框架,從大頭部第四章開始讀,然后,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再給我們解讀,最后,還一張完整的流程圖,把整本書的知識點跟章節都串起來,真的很厲害。
我就是那種知識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的人,很多的知識都書零散的,腦袋還是一團豆腐,我想通過這次的作業,把我參加共讀的知識形成一個小結晶,以后,再從這個小結晶去提煉更多的結晶,讓自己的知識晶體越來越多,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慢慢走上躍遷的道路。
- 背景信息
- 書寫本文的目的
用自己的話把《躍遷》提煉出來,重新用自己的框架把知識點串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讀書感受
- 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
1、取勢:順應萬物互聯的的時代、系統、
2、明道:戰略——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聯機學習、終身提問、升維、回路、層級
3、優術:方法論——在甜蜜區專注(內功)+迭代(打磨刀鋒)、外包大腦、知識IPO、構建知識體系、多(每)層布點
4、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開放而專注+遲鈍而有趣+簡單善良——極致的聰明和善良
- 作者是怎么講的:
第一章講背景,時代特征,到第二章講戰略,抓住機會,第三章講戰術,如何做,接著第四章講的是工具,用系統思維,最后第五章講心法,內在修煉,把前面說到的所以的知識都串起來,有點太極八卦的感覺,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和諧的人。
- 這些部分對我很有價值
1、勤奮的第三境界: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我之前也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直是很努力的那種,又沒有什么質量上的改善,只是很低效的勤奮者,雖然,我現在知道了要在戰略上勤奮,并不一定就代表了我就會了,知道不能等于做到,我還需要多把這個知識點結合自己的實際,多問自己, 我現在是戰略的勤奮嗎?假如不是,我該怎么去調整呢?怎么樣才可以快速直接過渡到戰略勤奮呢?我可以找到身邊最近的人來學習,他們是哪些人呢?
- 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
嗯,知道古典老師的時候,是在剛畢業那會,很焦慮,就搜索這些問題該怎么面對,后來看到了一個視頻,大概就是說古典老師以前是怎么渡過那個時期,給了一些年輕人的建議,看著很走心就記住了這個名字。再后來,古典老師越來越火。在秋葉大叔的公眾號推送下買了《超級個體》,覺得,必須得買古典老師的新書。再后來,在V先生那里知道了有共讀活動,等我報名時,免費的300名額肯定早都沒有了(只能怪自己)。我是交費來共讀的,因為我知道,這個付費也是值得的。
現在,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直讀,當遇到類似疑惑的時候,就可以翻看,就像是在看一本指導書,該怎么去思考,怎么做決策。
- 接下來我準備參考這些事情我
1、重新審視自己,跟自己進行深度對話
我在工作一段時間時,就會進入懈怠期,這時候,我總會想跳槽,去一家更好的公司,還想去北上廣去創出一片新天地,好像只要離職了, 就前途一片光明。其實,這這書第一序的改變。每當出現這情況的時候,就是我要內部優化的時候了,我該好好把我這個契機,把這個艱難的階段度過去,總結,然后,以后再出現這情況,就能知道啟動什么系統來面對來,而不是干焦慮,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中。
二、活動參與感受
- 為什么會來參加共讀活動
這本書對我來說,有難度,自己的知識體系尚未完善,跟著老師的領讀更能吸收
- 活動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分享的大咖們都很牛,就像古典老師書里說的道理一樣一樣,這也許就書極簡規律的最好詮釋吧。
- 我最大的收益是
聽到來很多大咖的故事,讓我覺得這領讀內容很豐富,大咖們的分享都很干凈利落,沒有一句廢話,聽得很過癮。
- 如果我推薦朋友來參加,我會這么說
來吧,真的值得,真的,真的,真的。
三、我的閱讀作品
簡書作業地址:
www.lxweimin.com/p/6ebea2f6a45a
www.lxweimin.com/p/2718ce0e44e5
www.lxweimin.com/p/ce0c24aacf38
www.lxweimin.com/p/55f722353eeb
www.lxweimin.com/p/0bf716d08363
25個問題地址:
www.lxweimin.com/p/f12f8ec93587
四、意見、建議及致謝
-意見:上課的提醒更準確么,有一次微信沒有發上課推送,我錯過了直播課。
-建議:
1、開課之前給參加共讀的小伙伴提前認識,可以在一個某某群里,不至于,到現在我認識的小伙伴只有一個印象最深刻。
-致謝
感謝自己:堅持聽完了課,補完了作業,作業質量不是特別高~
古典老師:良心作品
易仁永澄老師:領讀視角很廣闊,有深度,解釋得很清晰,讓我懂了很多模型,很方便使用
活動中對你影響很大的人:
1、劉哲濤的分享,對于現在的工作階段很受啟發,因為我是跳槽率比較高的人~ ??
2、一位叫做李偉誠的小伙伴,我很喜歡他的作業分享,作業提交很快,內容結構很清晰,我總能從他那里得到點啟發,對我完成作業有幫助,我屬于邏輯差、結構散的人。
五、結語
感謝緣分,讓我們通過互聯網的發生了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