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學習,從來都是創造驚喜、創造好運的最優路徑。我們每周學習知道一個概念,等它們多到一定程度,就會有機會產生連接。這些連接通常都會帶來很多“意外的驚喜”。
? ? ? ?所以,學習其實就是反復打磨概念與方法論,等著注定的驚喜注定地發生。
? ? ? ?有人說:“文章看完的第一反應是: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看似很普通的技能中都可能隱含著不是人人都掌握的細節”,事實上,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尤其是當看到“抓筷子”這件事時,原來抓筷子也有這么多的要點,也有方法論可言,那自己為什么從來沒有注意過呢?因為太簡單,太日常化,嫌麻煩不值得大費周折?于是自己更加仔細思考一番。
? ? ? ?原來,手把手教的具有兩層含義,也就是當你碰到有人教你的時候,你應該怎么做?同樣,當你準備手把手教給孩子、學生東西的時候,又應該注意什么,怎么做?
? ? ? ? 1.當有人要手把手教你東西的時候,首先要免除習慣性防衛,去除逆反心理,真正做到去求知、探尋的學生的心態;其次是不斷觀察、深入思考,反復琢磨“這項技能、這個東西的學習重點在哪里?有人為什么能做好?有人為什么做不好?有哪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方面是需要不斷地刻意訓練的”?第三自己反復思考為什么我沒有想到這個東西、這項技能還有這樣重要的概念或方法論?自己接下來需要注意什么?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和研究所碰到的事物或技能? ? ? ? ? ? 2.當你想要手把手教孩子或他人一項東西或技能時,首先是你能夠清晰明了的講出來所要教的東西或技能的概念及方法論,就像“抓筷子”一樣,在所有人看來都很簡單,以至于國粹類的東西,寫出來的最好的教程和方法論最好的居然是一名外國人,這也就是絕大數人因為簡單而放棄了繼續探究、研究其價值,進而熟視無睹的原因,所以越簡單的東西不一定就懂得最深刻,那么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應該在內心重點關注,時刻問自己“究竟在哪還有疏忽的地方”,時刻思考“我真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了這個簡單的東西或技能了嗎”?比如我們最平常的走路究竟有什么方法論嗎?我覺得應該有①抬頭挺胸,因為挺拔看得遠。②左右搖臂保持平衡;③亦步亦趨,盡量走直線會有美感。還有抓牙刷有沒有方法論呢?我覺得應該是用小拇指指背和無名指的指腹以及大拇指的虎口處三點固定牙刷是比較好的抓牙刷方法,不僅抓得牢,而且手不會酸。其次是教讓他人覺得簡單的東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同時難的、第一次接觸的東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有難度。第三教是更好的學,只有教才會讓自己得空、有理由再次出發整理自己的混亂思路。就像出發前整理行囊一樣,規整了才會裝得更有條理、裝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