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以認知差異而分化的時代,即使現在還不全是,但這是個總體的趨勢。獵豹CEO傅盛就是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我本人也是很敬佩他,一度把他當做是自己的偶像。他的一系列關于認知的文章寫的非常的好,比如認知三部曲,以及最近又更新了一些新的文章,還沒來得及看。既然認知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認知呢,有什么好的工具。答案是有的:實踐中思考。
李笑來老師的最近的文章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沒有踐行,就沒有可變現的東西;沒有行動中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有價值的認知升級。沒有認知升級,就沒有認知差異;沒有足夠的認知差異,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這段話真的是非常棒。
人至踐則無敵,這個詞用得很好。很多時候要完成一個認知升級或者是進步也好,特別是在一個你陌生的領域,一項新的技能。要想有真正的進步或者掌握這技能,都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想到要去提升或者學習這技能,然后就是去學,最后才是做到。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有太多的人沒有到達做到這一步。很多人是想想,甚至都不去學,還有一部分人,去學了,但是沒有去做,所以最終還是沒有辦法獲得應有的進步或者是收獲。這里我就說說自己的情況,最近是在繼續加強自己在阿里運營這塊的知識,我發現自己是學了很多,但是在做這一環,沒有做好。還是需要加強才行,不然花了時間和金錢,更是花費了注意力,卻因為在做這一環沒有真正去做,那么臺浪費了。很多的時候,自己就是不自覺的掉進這么一個大坑,一直在學,太愛學了。但學了這么多,有何進步。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是說得了一種病,叫太愛學習。文章的內容我沒有看,應該講的會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需要糾正的誤區就是,學時和用時之間的關系。有上進心的人我想大都聽過一萬小時理論,有一部分人可能有一個誤區,就是錯把自己所謂的學習時間算在這里面,其實這是有問題的,這里的時間,應該是真正的有效學時,而不是那個你所認為的學時。能認清這層關系的人已經是不多了,然后就是在學時和用時上會有一部分人沒有認清,認為自己的學時是真正有效的學時,但是沒有把自己的學時及時去用,通過用的方式去檢驗自己的學時,并且不這么做其實是很低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