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是這樣解釋青鳥的含義:無論有多大的煩惱與痛苦,只要周圍有人稍微傾聽一下,他的心情很快便會釋然,其實幸福就在大家身邊。
這是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小說《青鳥》里青鳥形象的象征意義。
我沒有讀過莫里斯的《青鳥》,只知道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青鳥是西王母座下的神鳥,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時還懵了下,以為日本神話里也有青鳥來著。有機會再去看一下莫里斯的《青鳥》。
這是一部關于犯錯,關于勇敢,關于成長的電影。依舊是小清新,日本最所向披靡的電影題材。
學生們的世界很小,學校,家庭。因為害怕一無所有,因為珍愛疼惜,所以野口拼命討好同學,他唯命是從拼卻全力,卻吃力不討好,人人視他毫不在乎嬉皮笑臉,可以任意踐踏。野口以為,若不用力抓緊,便會被遺棄,為此不惜去偷父母的東西來滿足同學。野口現今生命里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在碰撞廝殺,為了一方要去傷害另一方,兩敗俱傷,野口最終潰不成軍,以死相抵。
這個背景事件的揭開就像內村老師說話一樣,斷斷續續,讓人著急又期待,但卻也可以好好玩味他說出來的字字句句,如此亦甚好。
掩蓋,得過且過,粉飾太平,似乎是很多事情約定俗成的解決方式,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無論學校還是家長,由上及下由里及外地渾水摸魚,“試圖要忘記那件事,真懦弱啊”。除了內村老師的所有人都在努力將野口的事情埋在身后,朝夕相處的同學老師,連一張課桌都容不下,焦慮不安得似乎那張桌子下一秒就能變成阿鼻地獄,將他們一個個扔進六道輪回不得為人一樣,如此種種,竟然還可以口出妄言,說那件事已經過去了,自欺欺人得太不要臉了。學校只在乎學生的成績,出了事就會讓學生寫檢討,學生們對于如何做人,如何面對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只有書面文字,沒有心領神會,長此以往,他們必會成長為如學校教員般的人,同樣得過且過渾水摸魚。
井上同學的形象應該與大多數男孩很相似,這是青春期男孩特有的么?死要面子,地雷似的一碰就炸,任性沖動,明明也沒什么惡意,可就是毛毛躁躁地把事情搞砸,仿佛身體住了另一個失控的自己。他對內村老師的惡作劇我玩味了許久,我知道他因為覺得內村老師的行為是在懲罰他,心里不滿,所以才敵意沖天,逮到機會就要整蠱一下老師,但他看到老師冒著雨把課桌撿回來時,為什么那么生氣,我就不太明白了,難道是因為不解所以爆發了?我沒做過小男孩,有時候真的不太清楚他在想什么。
井上雖然囂張頑劣,但他是有在用心感受一切的,從內村老師為他撿起那本皺巴巴的課本開始,他對內村老師的敵意就土崩瓦解了。可是他看不懂內村老師,他知道了老師不是在針對他,但老師的所作所為他又不甚理解。井上與園部不同,他完全沒有與內村老師有任何言語交流,他的轉變是靠自己的思考一點一點達成的。我一直堅信,人的成長始于思考,我是如此,井上亦是如此。
“當我意識到我度過的這些日子,在硯臺前,沒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值得去做,隨心所欲地記下,那些進入腦海的東西,給我怪異和瘋狂的感覺”,這首詩似乎是井上醒悟的敲門磚,原因我不知道,或許是他也意識到了野口度過的日子,在內村老師結結巴巴的朗誦里,醍醐灌頂,幡然醒悟。
井上的變化很大,從“全是我的錯嗎?”,“我們真的欺侮了野口嗎?”到“我們真的很差勁”再到后來第一個走上去拿作文紙重寫檢討書。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完全明白內村老師的用意,但他肯定在慢慢領悟面對懦弱的勇敢。他的改變讓我很感動,這便是內村老師的陪伴的意義之一罷,不是言語的開門見山一針見血而是行動的潛移默化指引之光。
園部的形象同樣是與很多人有相似之處,懦弱,悲觀,慌亂。園部因為沒有勇氣阻止,后又聽從慫恿而欺侮了野口,他與井上不同,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過錯卻不知如何面對。園部很想學著大家一樣,將野口的事拋諸腦后,重新開始,卻不由自主地念念不忘,日夜糾纏的悔意與恐懼讓他迷?;艁y,不知所措。
“討厭某人就是欺侮嗎?或者說喜歡和討厭是個人的自由”,“討厭某人是不會欺侮他的,人數不是問題,當你想踐踏,傷害某人,但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付之行動,并且你無視他的痛苦,這才是欺侮”,這個關于欺侮的討論將園部岌岌可危的防線徹底擊垮,原本還在理性與感性中掙扎辯護的事情突然在青天白日下赤裸裸地被剖開,他欺侮了野口,千真萬確無從抵賴,他無視了野口的痛苦,證據確鑿心知肚明。
“重新來過便是懦弱,野口同學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恨你,討厭你,還是原諒你,我不知道,但他一生絕對不會忘了你們的,大家對他做了他一生也難以忘卻的事,所以如果大家都忘了這件事,這便是懦弱,野口同學的事不能忘記,對他所做的事也不能忘記,這就是責任。不管有沒有過錯,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我這樣不能流利說話的,也有像野口同學那樣開玩笑似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請不要忘記了現在的心情,在你的心里反復想想,從此以后為了自己而不要忘記”,“不必更堅強,因為人都是脆弱的,所以你一定要認真地努力”,一直沉默的內村老師笑著,洋洋灑灑一大段話,輕輕地牽著園部走出他的不知所措,四兩撥千斤,潤物細無聲。
“那是為了讓我們思考你如今在哪兒,在干什么,而不會忘了你”,“野口,我知道我現在做什么都晚了,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絕對不會忘了你,除此之外沒有能做的了。但是,雖然我這樣寫了,其實非常不安,因為我不誠實,又懦弱”,旁白戛然而止,園部還在繼續寫,嘴角別著一抹笑。園部已經可以坦然面對野口了。這部電影的批判意義很重,但影片下的功夫其實不多,輕描淡寫的一段,其實是震山碎石波濤洶涌。園部的痛苦既是大多數人的痛苦,在其他人惶恐低頭逃避的時候,他可以昂首挺胸。人不可以選擇生死,卻可以選擇活在世上的姿態。低頭或是抬頭,看到的漫漫長路是不同的,荊棘或飛鳥,懸崖或艷陽,崎嶇或朗空,不是為了可以從此平步青云勢如破竹,只是為了可以朗月清風一路高歌。
有人會覺得那個梗著脖子青筋暴露面紅耳赤張牙舞爪地吼“這就是欺侮班呀”的井上是勇敢無畏的么?有人會覺得怒發沖冠沖動狂躁地扭打在一起的梅田與井上是坦蕩怡然的么?有沒有害怕,有沒有后悔,有沒有噩夢,只有自己知道,可以在全世界面前打腫臉充胖子,也可以自欺欺人地瞞著自己,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天上有了一片烏云,還不會遮天蔽日,可時不時地飄過,便足以讓心里一陣陰霾。
“怎么反省也沒有用”,的確,往事不可追矣,加害者,被害者,只要有些許知覺,傷害都是不可挽回的,出血,結痂,瘢痕,虬曲的,猙獰的,在心上密密麻麻,等閑不察,待意識到時,或許是被硬生生撕裂開再添瘢痕,或許是被溫柔輕撫坦然視之。大概誰都會希望被世界溫柔以待吧,那么就必須先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以徳換德。
“如何教書育人并不是那么簡單就能做到的,教師能做的大概只能陪在學生身邊而已了,如果幸運,我們可能會傳達給他們什么也說不定”,如果我的青少年時期也有這樣一位溫柔的陪伴者,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孤僻冷淡了,或許就不會做那么多年少輕狂的混事了。
只要一看到青少年問題就會想到《韓公主》,問題都是息息相關的罷,若無《青鳥》,就可能導致《韓公主》。一個人心里的黑暗面與陽光面相互斗爭的過程中,最易形成一邊倒的敗局的時刻就是青少年時期,他們發現自己生活在人生的復雜與生活的單一里,他們的孤獨來源于迷茫,如何解決復雜,如何應對單一,他們皆一無所知。因為沖動,因為無知,因為單純,他們的心理防線很容易潰不成軍,變成野口,或者更甚者,變成《韓公主》或《彷徨之刃》里的加害者。少年加害者是很恐怖的,他們無法評估自己行為的后果,無法理解被害者的痛苦絕望,無法面對自己的責任。作為過來人的我知道,只要走過那一段路就會好了,但那么多那么多迷路的孩子,他們慌不擇路,而我對此手足無措。教書育人者,責任何其重要,一段沉默長情的陪伴,于孩子們的人生,功德無量。桃李滿天下,老樹前頭萬木春,如此便是教師們最大的成就罷?!绢}外話,韓公主的影評已經醞釀了快一年了,還是不知道怎么下手,群體作案的問題太復雜,再沉淀一下罷?!?/p>
自愿寫檢討那里處理得很好,人是很難在這么短短的時間里翻天覆地地變的,井上依舊一馬當先孔武有力,園部依舊畏畏縮縮輕聲細語,他們都很勇敢,但那是屬于他們各自的勇敢。
“人都是脆弱的”,人是無法磨滅掉自己人性中的弱點的,所以才需要不斷努力地保持捍衛者的姿態戰勝它們。一陰一陽,兩極矛盾,一團和氣,化生萬物,人性本善,人性本惡,人之善惡,比同陰陽,矛盾而和。人有多善良又有多邪惡?似天地萬物,似日月乾坤,高深莫測,歲月難明,故為世間最可怖之物。
這部影片不落俗套的地方就在于改變的只是小部分人,內村老師不是菩薩,不能普度眾生,所以電影里并非人人醍醐灌頂,這世界本就是個充滿希望又充滿失望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所成長,年紀漸長,長的只是疲倦。那么,電影外的人呢?能否在一部電影里,找到懦弱的自己與勇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