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與學習有些苦惱,明知輕重緩急,卻動彈不得。
重要的不想做;緊急的又不重要,亦不想做。
的確,四象限理論,容易分,不容易執(zhí)行。
輕重緩急都會說,真正執(zhí)行起來特別困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是未知的,時間安排沒有最優(yōu)解,只有一個最優(yōu)區(qū)間。
適當調整,在完成目標的前提下,讓自己盡量舒適為止。
我們的目標,不是正確,而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地走下去。
我建議:
一、不要事事順從于理性。不然人會崩潰的,要適當抒發(fā)自己的本性。
二、不要事事順從于他人的判斷。要讓自己有些個性,有些特立獨行,有些習慣就老子有,天下獨此一份,絕對高效,絕對自信。
三、做一件事,你必須上升為一個駕車人,你需要平衡自身內外。不能對自己的情感不聞不問,也不能對外界的訴求不管不顧。大多人偏執(zhí)于一端,要么特別自我,要么特別遷就他人,兩者都是不能長久的。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藝,平衡兩者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四、一天做一件重要事即可,不必事事周全。
1 重要事不想做,怎么辦?
第1步:問自己,這件事真的重要嗎?
(50%的機率,發(fā)現這些事,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
(如果這些事確實重要,進入下一步)
第2步:問自己,自己為什么不想做?
(一般有兩種答案:不緊急、做了無效果。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想一下,我能不能制造反饋,50%的情況下是可以的)
2 不重要的事想做,怎么辦?
第1步:問自己,這件事真的不重要嗎?
(50%的機率,發(fā)現這些事,竟然重要)
(50%的機率,發(fā)現這些事,確實不重要,你需要說服自己或者領導,這件事不重要。進入下一步)
第2步:問自己,自己為什么想做?
(一般有兩種答案:緊急、做了有效果。)
(有些不重要的事,雖然緊急,也可不用自己做)
(有些不重要的事,雖然效果明白,也可不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