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很多人都不想聽到——“他還是個孩子”,然而我們卻經常聽到。每當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總是用這句話來搪塞。有時候,孩子想要幫忙做某事,也可能得到“你還小,還不會”這樣的理由。
家長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以愛的名義驕縱。今天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避免驕縱。
首先,讓我們界定 “避免嬌縱”的含義。我們不是在談論愛、感情和聯結。擁抱不是嬌縱。贊美不是嬌縱。接納情緒不是嬌縱。
嬌縱是為我們的孩子做他們完全能夠勝任、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情。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天生就有內在動力來自己動手,并且在2歲左右時開始表達這種渴望。我們很熟悉這樣的場景:蹣跚學步的孩子說“我來,我來!”絕大多數家長會說:“不,你太小了。玩兒去吧。”于是當他們長大了,我們要求他們幫忙時,我們會驚奇聽到他們說:“不,我在玩兒呢!”
父母經常是為了方便而幫孩子做事情。他們也許正趕時間或者他們擔心孩子不能正確或完美的完成。這就是為什么“花時間訓練”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向他們展示怎么做并且讓他們實踐。和孩子一起完成直到他們足夠大了,直到他們通過練習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這將會花很長時間并且無法完美,但記住,我們在為長期效果而努力。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能力的年輕人。
我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理、堅持、有自信,這些美好的品質和能力不是通過我們告訴孩子「要自信、要堅強」就能獲得的,而是孩子通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嘗試、照顧自己、幫助別人、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小任務而逐漸形成的。
我們所說的「避免嬌縱」不是要我們對孩子吼叫、強硬和呵斥,而是從點滴做起,例如:不給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喂飯、不幫他穿衣服、不幫已經上學的孩子收拾書包等等,孩子們越能照顧自己,就越容易形成「我能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