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5,我剛剛參加了一場單位組織的關于“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培訓。廈大年輕教授--陳曉陽老師,給我們從哲學的層面,分析了整個社會的變化發展趨勢。以及他對剛剛進入的共享經濟時代的理解與看法。
他指出:
1949年--1978年,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代,1979--2013,市場經濟,2014--2050,我們將進入共享經濟時代。
在計劃經濟時代,階級斗爭為綱。
在市場經濟時代,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大搞經濟建設。這個過程中,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出現了許多違背人性的,所謂異化的現象:比如像富士康的流水線,把人變成重復勞動的機器,這是時代變遷、高速發展的必然,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矛盾與沖突。人們也感覺到了生活是好的,但好像更不幸福了。
按哲學的思想,事物皆有兩面性,經濟發展了,幸福指數下降了。如何解決?隨著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到來,共享經濟時代自然到來,它將是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時代,讓人更像人,讓人能更主動的生活與工作。
如:滴滴快車、順風車、專車、自行車,在讓大家的出行更便利,服務更貼心的同時,司機師傅的份子錢更少,時間也可以更靈活,他們可以不僅限于汽車司機這一職業,他可以更多的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聽了這堂課后,我有兩方面的思考,更加堅定了我要認真做好社群學演講的決心
一是:我們的社群學習,不也是一種互助共享的學習方式嗎?有龍兄及龍兄團隊能礪小程序、60秒學演講等的免費但不低質量的專業支持,還有班委、同學們的互相幫助,讓愛演講的朋友,足不出戶,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進行學習。這樣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依托互聯網,受益的不止是知識的生產者,也是我們學習的大眾,讓學習的門檻可以如此之低,讓真正有價值產品突顯出來。我們還可以通過這樣抱團共學實踐的方式,找到同趣同頻之人,有趣有料有幫助的開心學習嗎?這就是共享給我們帶來的改變,而我們正是這一時代潮流前端的參與者與受益者。真是令人開心。
二是: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與人工智能,也才讓共享經濟成為可能。而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重復性的、非創造性的職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像保安、快遞、甚至醫生、律師這些職業將可能會被機器與人工智能所取代。然后,如:需要溝通交流的職業:如老師、主持人、營銷、企業培訓等將變得稀缺。打仗,我們就要打有準備的仗,非常開心能夠跟龍兄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