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讀書量
小學除了語文課本,基本不翻閱任何書籍。
初中除了語文課本,英語課本及歷史課本,基本不翻閱任何書籍。
高中除了語文課本,英語課本,意林,國外短篇小說(書蟲),時尚雜質,娛樂雜質,基本不看任何書籍。
大學開始了我的讀書生涯,開始涉獵專業的書籍,包括語言學,文學,歷史和文化等。每天都給自己放個小假,看看小說,讀讀雜質,那時每天基本上可以看一本短篇小說,2-3篇雜志文章。
畢業之后,看的書比較少了,三年里讀了大概6本書,3篇小說(網文)。今年在朋友的感染下和工作的驅使下,我開始每天看書,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我加了一個讀書群,一天看一章,一周看一本書前5章,堅持了5周了;自己每天看自己買的書,一天看一節,平均一周可以讀一章;每天至少看一篇大V的文章(網文)。
讀書對我最重要的是什么
從小,我就是一個書懶蟲,特別不愛看書,書對我有催眠的作用(嘿嘿)。我非常喜歡看電視劇,可是自從念初中開始我就寄宿,沒有時間看電視了,所以我開始看八卦雜志,以了解最新的明星動態及電視電影排行榜。這樣每天休息的時候可以跟舍友聊天,給枯燥乏味的寄宿生活增添點色彩,而且還增進了舍友直接的友誼。
大學開始意識到讀書是一件必須要干的事情,因為自己從一個理科生轉變成了文科生,班里90%全部是文科生,她們都是讀書無數的人啊,口才好,記憶力好,關鍵是聊天時說到一些文學作品,我只能眼巴巴看著,聽著,沒有發言的欲望,因為根本插不進去。記得有一次聊天說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關系,我說的是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爺爺,朋友開始捧腹大笑,以后每次見到我就講這個梗。后來開始去圖書館看書,開始惡補。
大學畢業后開始工作,換過不同的崗位,在不同的崗位上需要的技能不同,所以陸陸續續買過一些與工作相關書集,比如英語專業,溝通,職業規劃等。
之前,讀書對于我而言,就是一個的工具。讀書,可以讓我更好地跟他人交流;讀書,可以讓我提高工作的技能;讀書,可以讓我閑暇的生活更豐富。
現在,讀書可以讓我快樂。讀書,可以讓我浮躁的心得以安寧,比如,星期天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的時候,拿起一本書,站在陽臺上,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記錄感想,或許半個小時,或許一個小時,躁動的心就會安靜下來,心情也會變得比較美好。讀書,可以讓我迷茫的時候找到路方向,今年已經是我工作的第四年,時間也不太短了,朋友已經成家立業,我還是原來的我,不知道未來在哪兒,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出現在我面前,發現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我的人生可以有多種緯度的發展,覺得豁然開朗,心態也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