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個人第二次見面,是去看電影,我發了幾部熱映的電影過去,他選了《中國機長》。
這是相親之路上見的第二位男士,和他的第二次見面。
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看災難片,想痛哭流涕又覺有點失禮和丟臉......
因為這個原因,判斷對方不合適,我也不知,是不是草率得過分了。
但,我那天憋回去的眼淚,真的是太多了,因此很辛苦呀。
第一次見面,在我的一個工作日的午休,兩人,在奶茶店喝了一個小時奶茶。
在見面之前,其實在微信上聊了有小半個月,微信上給我的印象是斯文有禮,我欣賞他的地方是:不煙不酒你大男子主義。
但在這之前,我見到我媽發來的照片,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呀這人把椅子都填滿了(我反省,我有時候說話毒舌了點)。
是的,照片上他端坐在一把木質的椅子上,仰著頭讓我媽給他拍照片。
在我媽眼里,我正以航空母艦或者光的速度狂奔向30,所以但凡有個合適相親的人出現,讓她去做個“面試”,對她來說是天降喜事。
哪怕,這個人是她去幫我外婆買魚網的素未謀面的那家店的老板娘無意中提及的娘家姑姑的兒子。
所以,至少我不能看照片就說:“不想不談不見”。
唐僧一念緊箍咒,孫大圣就什么都聽話了。
我也是。
在我媽念我,和其他選項中,我都會選其他選項。
這是我和我媽的默契吧,我一不聽話就要念我。
但是相親,我需要壓制了很多不情不愿。不過我也不想敷衍了事,說不定通過相親,遇見合適的人,那也挺好的。
做了諸多心理建設,在見面之前聊微信我都很認真的讓對方了解我,也認真的了解對方。
不過我在這位相親對象愛問的2個問題中,不斷敗下陣來——
“你吃了嗎?”“晚飯吃的啥呀?”
我知道,如果我說煩這點,一定會被貼上挑剔的標簽吧。
一個人每天都如此關心另一個人的吃飯問題,雖說是一句正常的問候語,也有一種讓我覺得對方在“打破砂鍋問到底”窮追不舍的感覺。
不堪其擾。
“你吃了嗎?”“嗯吃了。你呢?”“我也吃了。”“哦哦”
“你吃了啥呀?”“外賣。你呢?”“煲仔飯。外賣點了什么呀?”“湯河粉。”
這樣的對話,10幾次后,我忍不住了。
“你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吃啥,所以經常問我吃啥,找靈感嗎?不可以,因為我選外賣的時候,也一樣很頭疼,不知道選啥。”
“不要問我吃啥,問就是吃飯的飯。”
我那天有點氣結,就很嚴肅地強調了這個問題。后來跟對方好聚好散之后,我給我妹妹講,我希望對方不要每天都問我“吃啥”,妹妹笑得東倒西歪。
她說:“姐姐,這種小細節,有什么好在意的。而且,跟對方討論吃的,很能制造增進感情的機會啊。”
我才不信,我都要被這重復的對話煩死了。
妹妹解釋道:“你可以說有什么想吃的,或者問對方喜歡吃的,或者有什么想吃的,然后建議說下次可以一起去吃吃看什么的,你看不就又開啟了新話題了?
誰讓你一板一眼的,人家問吃什么,你就回答吃什么......"
好吧,果然套路得人心。
看來,我在情感道路上,想要遇見合適的人,還任重而道遠呢。
何況,我也還不是那個“合適的人”。不過,至少下次,關于“你吃什么了?”,我能給出一個好一點的回復了。
但是其實,我經常連續吃了一周的湯河粉,想起我要跟一個人探討和解釋,我天天吃這個,就是因為懶得吃其他的東西的場景,我也頭大。
生命那么美好,時間那么珍貴,我們聊點其他的,可以嗎?
(哎,也許是因為我沒有遇到我想跟他聊所有生活細碎的人吧,才這樣說。)
那天是這樣的。
看完電影,我在微信上提前說了,看完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不要續場。
但是當天,他忘了這茬。。。令我有點手足無措。
午后電影結束,出了影院門口,他問接下來要干嘛去。我說不是回去了嗎?
“真的要回去了嗎,還早耶?”
好吧,我聽出來了你不想回去,心里想的是,早不早跟回不回去,又沒有必然聯系。
但是我說出口的是:“那你有什么安排?”
“不知道,你想去干嘛,都聽你的。”
我心里說我就想回家,我回我家,你回你家的那種回家。
但禮貌不允許我這么做。我說:“要不就去吃飯吧。你想吃什么?”
“我都可以,主要看你想吃什么。”
我覺得如果是我回答這個問題,不會這么禮貌地把問題又甩回來。我會斟酌一下,然后說出幾個覺得不錯的吃食,然后說我都想吃,讓他選一個他喜歡的。(看電影《中國機長》就是這種方式選出來的。)
可對方完全不按套路來,我失去了節奏,有股惱怒在升華,在沖上腦門。
但我還是笑得我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臉部肌肉:“吃火鍋?”
“可以啊,我都可以,你想吃我們就去吃。”
那一刻,我心中那個聲音壓制不住了,直沖上我的天靈蓋,我要是在壓制它,它有種要掀了我的頭蓋骨的感覺。
那個聲音在說:“不合適不合適啊啊啊啊啊。”
平時在微信上打字交流,我可以調節好自己的狀態在給出合適的回復,但面對面,恕我無能為力掩飾我的尷尬。
我太想落荒而逃了,太想了,所以,也這么做了......
我那時語氣可能有點生硬吧,因為要掩飾我的怒火:“算了,我想回去,吃飯......改天吧。”
說改天這個詞的時候,我實在是一時之間找不到別的詞,要不然我不會拉“改天”出來用在這個句子里。我心里門清,不會有“改天”。
回去我就要在微信上跟他說“我們不合適,我單習慣了,沒準備好談戀愛”。
他聽我說要回去,一愣然后說:“回去......好啊。你不舒服嗎?”
我沒有不舒服,身體好得很,但很需要回去一個人待著了。
猶豫了幾秒要不要撒謊:”是啊,有點累了,我想回去休息。”
我選擇撒一下慌,語氣中的愧疚是因為不誠實,但他可能以為我在愧疚不能繼續約會。
回到家后,我覺得我在計較一些沒什么好計較的細節,我反思了幾天,是我的問題吧,對方沒有做什么不對的事情呀。
沒錯,就是我的問題,而且還應該繼續深入了解,給他也給自己一次機會。畢竟不是這位就是下一位,老媽隨時在care進度。
但在我反思的這幾天,他又開始每天問我一些重復的對話,成為了壓倒我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徹底在矯情的泥沼中,我想我還是當一只單身鴕鳥好了。
才不要管那么多,合不合適,我的感覺說了算。
看多了網上遇到比較奇奇怪怪的相親故事,這算是無疾而終的一次相親吧,也是很不錯啦。
經此一役,我突然明白,我想要怎么樣的人到來:
讓我愿意一天講800個笑話給他聽,讓我心甘情愿、樂此不疲地哄他開心,看他笑得開懷,我也樂在其中。
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愿意哄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