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ISIS的討論,讓宗教這個話題又跳入人們的眼球,我不了解,所以避開不談。只說宗教之于我。
可能中國的傳統宗教以佛教和道教為主,當然不乏一些民間的奇特的迷信,不過那算不上宗教吧。
作為傳統的國人,我是個不傳統的無神論者。我對宗教的看法是有階段性的改變的。奶奶是基督教徒,除了每周的禮拜,睡前醒后都會虔誠地禱告,飯前也是。她在禱告時似乎空氣中都浮著含糊不清的禱詞。因為教堂就在家的斜對面,所以從小就對一些基督教文化耳濡目染,但時至今日,除了新舊約真的讓我贊嘆和敬愛,基督宗教還沒有深入體膚的感化到我,可能是我的宗教覺悟不夠或者內心深處的異教心里太過強大了。無知的教徒信奉所謂的真理,相信那些所謂傳播真理的人,以我現在的理解,我選擇聽柏拉圖的。
小時候,我有個當地牧師給我取的小名叫柳大衛,我知道牧師給我取名字的時候肯定是沒有帶姓的,畢竟柳大衛這個名字至今我仍覺得有點洋氣的招架不住。雖說教堂離家近,奶奶也是基督教徒,但我似乎天生就對教堂或者說那種宗教文化有抵觸心理,還帶了些許畏懼,有點接近于人原始的狀態,那種源于未知恐懼。兒時看著做禮拜的人們,誦讀圣經的姿態,那種面無表情時而若有所思再到無所思的樣子,可能就是他們所說的信仰,但就讓我起雞皮疙瘩。信仰的確是要有的,沒有信仰的軀體就真是老子嘴里的芻狗了。宗教作為載體也是方法之一,然而不能讓一些所謂的教規教條去束縛內心,更不能讓宗教駕馭了你的靈魂。
大教堂邊上由一個小平房,是唱詩班,也是禮拜時大人把小孩安置的地方。記得又一次奶奶帶我去做禮拜,便將我放到了那間平房里。一個面黃的女人沒有穿那種教徒的衣服,大聲地嚷著,喊我們安靜下來開始唱詩。比面還黃的不整齊的牙齒唱著沒有韻律的文字,我只記得我是哭著出來的。基督教讓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去奶奶家玩,更愛外婆家的無拘無束。如果實在說有對那座教堂或者兒時對基督教的好印象的話,那便是圣誕節了。當時對圣誕節的其他一切都無了解只是單純的感覺圣誕節就是教堂過年了,那天的夜里教堂門口水泄不通,教堂里彩帶氣球燈火通明,當然還有巨大的圣誕樹。不愛吃教堂發的免費的蘋果,又硬又澀。除了圣誕節的好印象外,就是教堂這座建筑本身的藝術美感,和那精致的窗戶給我留下了好感。宗教的那種藝術美感是讓我嘆服的,文藝復興,達芬奇,我相信藝術是高于宗教的。雖然對基督教的印象不好,但是內心一直是很想接觸下當地的牧師和教主的可能的話,我回去懺悔下。然而時至今日還未見到,雖然教主的跑車經常停在大門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陶醉于精神世界的孤獨,我相信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