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課程我無比的期待,因為很想知道,在語言和情緒后面,老師會說什么。
然后,我看到了老師要求的視頻,如果站在他人的角度,你對待他們會不一樣嗎?
看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堅硬的殼在慢慢的瓦解。我以為的并不一定就是我以為的,我并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老師告訴了我們一個詞,原諒。
即還原到對方所處的身份狀態背景,諒解,不僅僅是理解他為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放下,其實最終諒解的是自己。放不下的原因,還是自我太重。
改變,從信念開始。
信念不對,一切都對不了。訓練信念,可以構建更好的信念體系,更有效的覺察情緒,并且做事更精準,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的選擇可以更有力。
老師給出了第三法則,念起即覺。
下面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回答三個問題
老師問: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想到而沒有做到的事情呢?
我答:我沒有做到在農村里面做個房子,居住在里面,每天種菜燒飯看書喝茶。
我不要做到每天上班,去費心的交際,做不能成長的事情。
如果持續五年,十五年的說我不要做到這些,我感覺人將會非常的疲憊,對生活的信心全無。
如果改成,我能夠做到去農村里面做個房子,居住其中,每天種菜燒飯看書喝茶。當我能之后,人生感覺特別的美好,充滿了希望,生活也有了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信念的力量,話語一遍,整個感覺氣場完全不同。同一句話,不同信念的人所呈現的方式是不同的。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觀念會改變,而信念是不變的,是堅信,就是這樣的。信念會帶來意志力,信念是積極主動的基礎。信念是一定和有點的差別。
在上完這堂課后,晚上帶孩子出去玩,走在空曠的廣場舞臺,大大的LED屏幕投射出我一身的光芒,我突然覺得其實我一直在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里面,我堅信我就是在活出我最想要的生活,那一刻,我沒有任何膽怯,我看向廣場上的人群,內心里面有無數力量在涌動。我想這應該就是信念的力量。
信念來源于哪里?
老師給出了三個答案,行為確認,遷移,想象。這里,我還沒有思考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簡易的表述。
錯誤信念的列表:
1、絕對化的要求。人們常常以自己意愿為出發點,認為某一件事應該或者不應該發生,常常表現在我希望,我想要,把希望和想要這種期待轉化為必須,一定。當這種信念出現時就會限制你,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制的加入其中。一旦事物的發展和自己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違背的時候,就會感覺特別的難以適應和接受,容易困在情緒其中。體現在語言中就是應該的,就應怎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真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提出絕對化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親人之間,常常把我們的希望加在對方身上,變成期待,一副我為你好的嘴臉。
2、過分概括化。
是個,總是。謹慎的評價。
越是能量不足越是以偏概全。
這個,我也深有體會,我曾經突然的悟出來,每一個人的言語都是基礎當下自己固有知識所產生,知識的多少決定了言語的水平,在我知識儲備不夠的時候,我可能認識到的很少,看到的世界很小,所以說出來的話語很好笑。當自己開始慢慢打開了知識面,很多話語說出來自己都想要嘲笑自己。
3、糟糕至極
一步錯,步步錯。錯了調整就可以了,沒有什么必須要后面繼續錯下去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更壞的后來,也可能有更好的后來。覺得自己糟糕至極其實就是一種完美主義,一種賭徒思想,希望瞬間把事情解決。成長是慢慢來,持續做的過程。
在這種情境下,容易產生無助無能無價值的感覺。不如別人好,很正常,如果都好了需要發展什么,就是需要成長啊。無價值,就是不敢于突破自己的天花板,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
那么,正確的信念有哪些?老師給出了一個可愛的模型。
白兔愛肥鵝
Best:你已經做到了當下最好的自己
你身邊的人已經做到了當下最好的自己了,我們只需要提供資源就可以了。
這句話有種讓我茅塞頓開的感覺,我覺得我終于可以不用逼自己,也逼身邊的人了。其實在前面說到絕對化的要求時,我就在想,可是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希望對方做到啊,尤其是在工作中,有些東西是硬性條件,還有有時面對孩子。如果再遇到對方做的事情我看不過眼,我就默默的告訴自己,他已經做到了當下最好的自己了,而我要做的就是給他提供資源。
Three:任何一個問題都有至少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
Abundant:你的資源是豐富充沛的
沒有什么,就是窮人思維。資源是充沛的,要去索取
Flexible:做事要靈活,方法不同,結果不同
Effective: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這一堂課給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太多。我可能并不僅僅是這一篇文章能夠思索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