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悄然流轉,上次走進電影院時,我還未懷孕,如今,家里的龍鳳胎已然 3 歲。回憶如潮水般涌來,上次見到我的觀影搭子 —— 閨蜜時,我正產后大出血躺在病床上,醫生囑咐她跟我說話不要停,千萬不能讓我睡著。那時我想,如果我真的睡了過去,極有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雖不是女權主義的狂熱追崇者,但身為女性,我還是想湊湊熱鬧,去看看這部豆瓣評分高達 9.1 的女性視角電影。當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我對閨蜜感慨道,這電影讓人又想笑,又覺得心酸。很多梗男生確實理解不了,即便他們嘴上說理解,內心也難以真正感同身受。這也恰恰印證了那句話 —— 女生更懂女生。以至于眾多女生紛紛感慨,好像跟王鐵梅(宋佳飾)一起生活也不錯呢,其中不乏直女。她多好呀,上得廳堂、入得廚房,既能賺錢,還能換燈泡、通下水道。在還沒找到結婚對象的那幾年,我也曾想過和閨蜜一起買房、養老算了。好吧,結婚后,當家里那位惹我不開心時,我也不止一次有過這樣的念頭。
那么,什么是好東西呢?電影里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好東西指的是能夠帶來開心、幸福、自信和平靜愉悅的事物或經歷。” 那男人是好東西嗎?如果起不到帶來開心、幸福、自信和平靜愉悅的作用,那就不是好東西。在這部電影中,對男性的刻畫,特別是在鐵梅和小葉(鐘楚曦飾)吵架的環節里,稍微有點過了。一個立不起來,一個是渣男。鼓手在我看來稍微好一點,但在撕衣服環節也體現出了對女性的不夠尊重。是啊,要男人干什么呢?沒有男人不一樣可以開心快樂嗎?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
一、原生家庭傷害值巨大
小葉是個漂亮又有才華的姑娘,聰明、善良且有擔當。在鐵梅和茉莉因為出國旅游這件事吵架的時候,她會抱著茉莉說:“是我的錯,你們別吵了。” 她幫鐵梅帶茉莉也帶得很好,還能寫很多好聽的歌曲。在渣男表現出只是玩玩的時候,她第一時間說自己已婚有娃。然而,她卻是個缺愛的孩子,有著一個不幸福的家庭。父親的家暴、母親的打壓與嫌棄,給她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創傷。第一次例假被母親嫌棄后,她自己偷偷吃藥,以至于例假都不正常了。本來她的眼睛很漂亮,卻因為像母親,而母親曾因為這雙眼睛被父親暴打,所以母親說小葉的眼睛丑。這一系列的遭遇導致小葉沒有自信且極度缺愛,以至于在電影中她三次向鐵梅確認:“沒有媽媽是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對吧?” 也正因為缺愛,她才會失眠、酗酒,甚至因為渣男的一點點小小肯定就心甘情愿地倒貼。
小葉的經歷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那些童年時期的創傷,可能會伴隨一生,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和人際關系。就像小葉,她在愛與被愛的邊緣徘徊,渴望得到溫暖,卻又害怕受傷。她的故事讓人心疼,也讓我們反思,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在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二、女性的社會認可
雖然電影中鐵梅和小葉的 cp 關系是一場烏龍,但渣男第一時間的反應確實讓人看到了滿滿的理解與欣賞。這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在過去,女性之間的親密關系可能會被誤解、被歧視,但現在,人們開始逐漸接受和理解這種關系。這也說明,社會對女性的認知和態度正在發生著改變。女性不再僅僅被定義為妻子、母親的角色,她們也可以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情感世界。她們的選擇和行為,也越來越受到尊重和認可。
三、前夫的成長
一開始,我覺得前夫很好,又干活又結扎的,還認真拜讀女性主義的文章,儼然已經變成婦女之友了。他會涂防曬,皮膚還好,為什么鐵梅不復婚,還跟小老師發展 “課間十分鐘” 關系呢?多少有點不識好歹了。直到一起吃飯時,最強嘴替茉莉的一段對話讓我似乎明白了,瞬間覺得和好?前夫不配了。他一直標榜自己為家付出了很多,茉莉是他帶大的,可茉莉問他:“我是你的孩子嗎?”“是啊。”“那你做這些,不是應該的嗎?” 我瞬間釋然,難道不是應該的嗎?媽媽照顧孩子付出再多似乎都天經地義,爸爸稍微多了一點就似乎是天大的恩賜。甚至電影里面還有一段,不家暴似乎就已經比很多男人(家庭)都好了。天吶!之前某人跟我說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居然還傻呆呆認同,真是瘋了。
前夫的形象在電影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代表了一部分男性,在婚姻和家庭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試圖做出改變。但這種改變往往是表面的,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女性的需求和感受。他們仍然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付出是一種恩賜,而不是應盡的責任。這也讓我們看到,性別平等的道路還很漫長,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抗爭。
四、最強嘴替茉莉
很喜歡茉莉,很多人說如果可以,最想成為的女性是電影里的茉莉。是的,我也有同感。雖然她年齡最小,但她似乎最明白自己,活得最清醒。她就是想做個觀眾,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臺上的,蕓蕓眾生,能站在臺上的能有幾個,享受做觀眾不好嗎?一個孩子懂的道理很多大人卻不懂,為了上臺活得擰巴,還真不如做個快快樂樂的觀眾,沒壓力,挺好。茉莉最后不敢上臺的時候對鐵梅說:“你已經寫得很好了,可還是有人罵你。” 是啊,眾口難調,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歡。你以為你在為某一群體發聲,可也許那個群體并不買單,甚至還會被背刺,這不就是生活嘛。“為什么什么都要做好呢?怎么才算好?裁判是誰啊?為什么就不能搞砸?又能砸到哪兒去呢?”“沒有準備好的話,你可以晚一點再面對,沒關系!” 聽到這里,讓人覺得釋然了好多。
茉莉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成年人世界的復雜和無奈。她的純真和清醒,讓我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追求和選擇。我們總是在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追求所謂的完美,卻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茉莉的存在,提醒我們要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勇敢地做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壓力和評價所左右。
影片最后,“正是因為我們足夠樂觀和自信,我們才能直面悲劇。”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加油!小妞們,讓我們一起共勉,在生活的舞臺上,勇敢地展現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