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年底給朋友策劃了一個活動,短期一個月之內吸精準粉5萬,以及第一個月就變現成功,而且也是幾萬以上的變現。這個案例,雖然是在新媒體上面的活動,但是真正去細說,這個活動覆蓋的能力就需要多了。
16年年底,當時六爺閑的無聊,知識付費遠遠沒有像現在這么火熱,我就打算把自己之前做的一個案例拿出來,梳理成一個課程。最終課程在自己的朋友圈好友里面賣了第一波,也成了一個案例,但是之后發現一些問題,之后就沒有再往知識變現這條路一直往下走,隱約看到了些什么。
比如不能去消耗太多存量用戶,比如現在很多大V做知識變現這塊,大部分都是在消耗自身存量用戶。但是同時轉化率低的一個問題,當我沒有很高流量,只有朋友圈1000好友,最終有100個好友支持,而且朋友圈鏈接是比較高的,相對公眾號來說,所以你往往看到一個大V做一次知識付費能賣幾百,幾千個名額,但是應該去看看背后多大的粉絲基數做基礎,往往都是幾十萬的粉絲支撐,那其實這個轉化率真的是不高的。
做為新媒體運營來說,你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一種情況。
老板說:我們現在開始要做公眾號,這個月目標是做10萬用戶。
你這個時候就覺得,這個事情并不簡單。
于是你就問,老板我們做這件事預算是多少?
往往出現的情況是并沒有預算!
那么這個時候,老板很多時候都會告訴你,我們公眾號沒有粉絲我們能干嘛?粉絲用錢都可以買到的話,那么就不需要新媒體運營了。你總得做出點成績,往往這個時候老板會發給你一些文章,比如《三個月,我是如何從0開始做到粉絲15萬的》諸如此類的文章。
此時你一點會很困惑,如何做到這個體量,新媒體里面很多時候,前期都一步除了定位,那么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何拉新。
拉新是伴隨整個運營階段的,尤其前期的權重很高,不建立在粉絲基礎上的運營都不是好運營。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利用小成本,調動大資源,做出非常成功的活動,很多目前的大號是如何從0開始啟動的,或者說一個企業的公眾號如何做一場能夠引爆市場的活動。
上面六爺說的這個案例,雖然是在新媒體上面的活動,但是真正去細說,這個活動覆蓋的能力就需要多,這里就需要營銷思維的養成了。
回到今天的主題如何小成本如何讓企業自媒體又漲粉,又能夠做到區域的朋友圈曝光。
做過微信運營的朋友應該知道,微信投票在15年的時候就很火了,當時主要是一波萌娃的投票活動帶活了整個投票市場,然后也有了最美女神。
這類活動當時我都有給企業操盤過,也玩過很多,效果確實是很好,那么說說這類活動的幾個關鍵點。
第一是獎品誘惑,第二是活動的可信度,第三是一波種子哪里來,基于這三點,所以這類投票活動是可以滿足小成本做粉絲的,而且主要的成本支出是在獎品,以及適當的宣傳。
具體活動過程是這樣:
前期我準備了一篇活動軟文,主要就是講這個活動的內容。在軟文中主要強調:獎品很多,也很大牌,而且贊助商贊助禮品陸續更新中!
然后然后我選擇了本地一個大號作為基礎,這個大號因為之前就有一定的合作,所以就用很低的價格拿到位置。有了這個大號做背書,那么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然后用一部分錢,用來置辦活動禮品的預售,這個是屬于前期的活動啟動量。
之后我就拿著活動方案,合作方式,以及當地大號發布的文章,直接去開始跑商家。主要圍繞的核心關鍵詞是:“我們主辦了一個百萬次曝光的活動,由某某大號媒體支持,那么要不要參加?只有你提供禮品,我就給你曝光引導!”
基于這個,從活動開始到最終,總活動禮品價值已經超過了5萬。
因為活動主要是圍繞寶媽相關,每個寶媽身邊都會有一圈寶媽,因為有媒體的支持,活動開始,就有30多個寶媽寶媽參與活動,1天后,投票活動頁面就達到了5萬次的曝光,以及新加入的寶媽有10人。
在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找贊助商,后續談判的難度越來越低,因為再出去的時候都是可以直接把活動頁面給贊助商看的,頁面直接就是幾十萬的曝光。
這里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環節,因為禮品的越來越豐富,直接刺激寶媽參與活動積極性越來越高,轉發量越來越大,直接導致的就是活動頁面訪問量越來越大。
最終,依靠很小的啟動資金,撬動了當地很大的資源,十幾家企業為活動背書,活動禮品總價值5萬以上,活動曝光110萬次,最終獲得5萬的粉絲。完成了母嬰公眾號的前期粉絲積累。
說完活動成功,以及場景,今天文章主要是寫關于活動的構思以及策略。
活動的目的及構思,活動漲粉的形式很多,如何選擇?
結合我們的屬性,以及人群的特點,針對想獲得一些商家福利的目標用戶,以及營銷成本的考慮,決定了以投票方式來拉動吸引目標用戶踴躍參與投票活動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那如何利用有限的投入達到最大化的傳播效果,是整個活動中的重中之重。
投票活動最常見的獲取流量的辦法直接你一個人就開干了,獎品設置又不是很誘人,覆蓋面又窄。雖然是成本相對比較低的方式,但是很多人還是玩不好的,比如怎么防封,怎么最大化傳播,就是因為感覺門檻不高,很多人做的效果也不怎么樣。
那么我就發揮自身的整合資源的所長,利用關鍵點資源杠桿來撬動最大的能量。在上一篇文章中所有運營的操作,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運營中的杠桿借力。
那么杠桿如何啟動,這里就涉及到你自身現有的資源,也就是原始資源,這里的資源是你在這個活動里面可以調動的資源,資金、人脈、渠道、媒體等。
那么如何利用運營杠桿借力最大化的放大你的資源,其實杠桿在你每次撬動資源的時候,你之后又引發可以撬動更大資源,比如我通過第一期當地自媒體的曝光以及影響力,撬動了5家參與贊助的企業資源加入,這個時候因為禮品的更豐富,獎項越大,刺激寶媽的參與度越高。因為參與度高漲,帶來的流量就越大,你所能撬動的資源的越大。
換到具體的情景中,比如一篇文章的瘋傳,起始量可能是一個粉絲量不算大的號發出,但是文章很好,分享傳播的人很多,這個時候如果市場上還沒有大號跟進的時候,就需要自身主動去找大號趕緊付費跟進,當傳播越來越廣的時候,主動參與進來的人以及自媒體就會越來越多,你想想前段時間被刷屏的文案廣告,或者被刷屏的自媒體人的自白刷屏的原理。
運營的終極目標是可以做到自循環,各自輸出自身的價值,同時得到各自的所需。
在這個活動中,品牌達成了品牌曝光,帶去了到店量,寶媽從品牌方獲得了獎品,整體是能構成自循環的。就比如公眾號平臺為了吸引用戶,就需要找一些大咖來入駐寫內容,因為平臺有優質的內容,所以吸引來了一大批用戶。最終大咖獲得了廣告費以及粉絲,平臺獲得了用戶和內容,用戶獲得了內容消費。整個也是一個自循環。
回到上面的案例,就是因為通過原始的禮物,以及自媒體的流量,通過談判第一波的贊助商加入,更多的禮品刺激,帶來了更大的曝光,然后接著談判,帶來更多贊助商加入,整個自循環就建立了。
這個就是運營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滿足各方需求點,通過杠桿,反復撬動資源,最終撬動大資源達到自循環,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真正實現低成本啟動,做到超出預期的效果。
得到目前做的體量很大,但是它也是從零開始起步的。
得到構建的是用戶和創作課程講師的自循環,當時羅振宇老師就是找了幾位大咖朋友來專欄,自己去拉動流量,以及自身的資源去給開課的專欄輸出用戶。
一開始只有自己的幾位朋友參加,為了讓用戶在平臺上面有能高的黏性,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內容產出,因為這個時候有一定的流量撬動,要獲取跟多更好的頭部IP課程進來就更容易,繼而有更多優質內容,吸引來的用戶越多,繼而再繼續撬動更多的頭部IP 。
就這樣,得到通過自帶的流量不斷撬動資源,頭部IP不斷的加入,最終做到了知識付費類的第一大APP。
很多時候,資源是永遠稀缺的,那么運營的關鍵是如何利用小資源,小投入能夠辦大事。杠桿的意義在于通過可控的過程來給杠桿加長,最終可以利用很小的資源撬動大市場。
上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有朋友在問我,我也干過投票活動,花了號幾萬,但是最終的效果卻很差,這個是為什么?這個就是細節的優化了,比如看不懂的活動規則,過于繁瑣的流程,獎品的設置不夠誘惑,最終就是會有這個導向。
那么運營中的杠桿應該怎么調動,才會最終撬動資源呢?
在一個運營活動中,至少是需要把雙方的需求都匹配那么這個杠桿就是可以構成的。這個案例里面的寶媽和公眾號以及本地的商家,以及得到與用戶與IP,如果相互之間不是真正的相互匹配的時候,那么這個是很難撬動的。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項目,是一個可以通過大巴車上的wifi鏈接乘客與電商,乘客在自己坐大巴車的時候可以上上網以及購物。
但是最終這個項目轉型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前期做最小MVP的時候,只開了10條線路去架設車載WIFI,最終每天的數據很可憐,之后我們去跟著大巴車,與用戶做調研的時候,認識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大巴車上,要不就是一上車就睡覺的,要不就看會小說的,很少是會去購物,就連上網也不是真正的需求。
因為這個需求不成立,所以是不能夠實現運營杠桿來撬動大資源的。那么杠桿在什么時候可以發揮到最大的優勢,接著講講運營中的杠桿怎么用。
在運營這個案例的時候可以利用下面這個公式來概括:
自循環=(杠桿*原始資源)*N
上面的內容說的,在運營中終極目標是自循環,就如很多UGC平臺,原創內容的產生,前期需要運營自己去生產引導,或者邀請大V入駐,比如早期的知乎,都是利用外部資源去驅動。但是后面只是在里面做一些品牌調性的內容引導。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的目的也是如此。
原始資源很好理解,就是你做這個活動利用什么資源撬動市場。在做項目的時候考慮的維度始終是人、財、物三個維度。
杠桿就是你通過運營的手段,放大你的影響力,資源。比如這個案例我就通過“幾十萬次的曝光”,“幾萬的流量進入”把最終商家參與的禮品贊助放大了10倍。自然最終的結果也是越來越好。
所謂杠桿的使用并不是基于不同需求,而是基于有同類需求的群體這個杠桿才會有效。而且是基于共同需求。
最典型的杠桿使用是吧回報前置,就像前面的案例,就是把可以獲得多少曝光,多少到店作為前置回報撬動資源。
這里有幾個例子可以開動大腦,在旅游淡季,有很多環境很好的酒店生意都很差,那么你就可以找到酒店,跟老板談合作,你可以幫助老板帶來很多吃飯和住宿的客戶,只需免費提供會議場地。
然后找保險公司,因為很多保險公司總在搞培訓會議,或者戶外集訓之類的活動,而且他們也需要長期租賃培訓場所,你可以將從酒店拿來的會議場所,以比很低的價格賣給培訓公司,當然前提是培訓公司必須是2天或者3天以上的培訓,人數必須是80—100人以上!不僅能為保險公司省錢(只要培訓就要吃飯,如果是幾天的培訓可能要住宿),而且能幫助酒店帶來客源!
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個城市都有很多餐館,那么是不是每個餐館都有買菜的需求?是不是基本上是各買各家的菜?而餐館需要的什么?無非就是要便宜嘛?
你可以找到各個餐館的老板,將他們要買的菜集中統一采購,大家都知道,買菜這樣的物品,肯定是量越大價格越低,那你是否能夠花較低的價格買到相同品質的菜。接完餐館的訂單之后,你就可以去找菜市場的批發商,就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拿到貨,然后將貨送到各個餐館。
你只賺取一個差價,你沒有任何風險!而且是需要多少訂多少貨,餐館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需要的菜,批發商也能出大量的貨,你也能從中賺差價!(這個事情幾個目前拿到融資的平臺已經在玩了,也有外賣平臺參與其中)
還有就是通過補貼來擴大短期市場覆蓋,以此撬動更大的市場,以及資本,這個典型的玩法就是嘀嘀搶占市場時候的補貼,團購大戰的補貼,外賣大戰時候的補貼,以及選擇共享單車的補貼策略。
都是基于補貼來擴大短期市場占有率,以其擴大杠桿的能量,以得到更多的市場,補貼成為了一直常用方式。
通過營銷資源獲得杠桿勢能,也是一種方式,某芙為了得到某寶的雙11首頁流量資源,買了百萬的線下地鐵廣告。線下的廣告其實就是為了給某寶表決心,我都用資源的資源來支持雙11了,首頁還會不讓我上嗎?
比如之前百雀羚的長廣告就是買了第一批的公眾號發這篇廣告,之后廣告火了,就出現各各自媒體開始不同角度寫這個廣告。
所謂營銷運營就像是利用一些套路來完成目標,營銷跟運營不僅僅只有套路,但是套路是運營中比較必備的方式,靈活的選擇套路,利用套路,來完成運營的目標是,也是做這行的修行!
最后還有一句話,最好的套路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