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某君去法蘭西學(燒)習(錢)半年之前。昨天哥幾個聚在一塊,重新審視了下自己,對待朋友好像太隨性了些。已經退過兩次“八卦掃盲A組”的群,昨天還索性退完群把手機飛了機。前陣子還因為跟人理論謝霆鋒王菲把認識了六七年的朋友直接拉了黑。
事后想了想,當時氣得要死,總愛贏在那么一兩句“是的你錯了”和“關你屁事”上面,你以為自己夠酷,人家忍你這么多年,也是夠苦。把“友情”怒擲在地,以為“友情”是皮球做的,氣得很的時候拍一拍,總有一天能彈回。殊不知,很有可能它是乒乓球做的,瘦小、脆弱,容易找不著。
今天一個朋友說她最近要和朋友們去西塘聚一下,我說這天氣不好玩。她說她不愿掃他們興,大家都是從城市不同地方坐幾個小時車趕到一個地方去,僅僅是聚一天,也是滿腔熱情。我必不勸阻了,心中也甚是明白這種相聚還有一種名字叫“相憶”。
我和我的朋友們都生活在武漢,微信用得最為頻繁,幾周半月不見甚是想念的時候,也約來聚,這種相聚不能被文字、語音、視頻代替,隔空交流總是不能將原本的溫度還原到七成。近幾年的相聚,總是被時間逼著走,好想沒有末班車和“周一”,好想吃爽喝醉聊嗨了的時候住一塊。再也找不著上學時那種看你的臉都能默寫下來的“膩味相處”。所以昨天吵的架,今天必然是不敢記得。更怕的是,誰知道哪一天會不會被驀然告之:我不在武漢了,有空來找我玩啊。那時你除了在心里默念一句“去你**”,也別無他念了吧。
所有的情感都是必須品也是易耗品,也許“賞味期限”長得你根本不擔心,但好好愛護總是沒錯的,萬一哪一天找不著了呢?最近比較認同這樣一句話
情商最高的行為:“即使是對最熟悉、最親切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