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能夠負擔得起世界一流城市的生活,同時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時間。
-- 《我出售了自己創立的 SaaS 業務》如果你經營酒店,退房時間放寬30分鐘。如果你經營餐館,給客人提供免費的小點心。如果你經營面包店,柜臺上放一些額外的餅干。這些短期成本會創造顧客長期的忠誠度。
-- David Perell1665年8月,劍橋大學由于鼠疫傳播而關閉,一個叫做艾薩克·牛頓的學生不得不回到鄉下的老家,躲避瘟疫。整整18個月,他與世隔絕,努力地讀書和做實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引力理論。人類的科學進展由于這個單一事件,從此徹底改變。 -- 《艱難時期的橫向思考》
一個編程20年的資深程序員,總結自己編寫軟件的原則,其中一條是:安全性 > 可用性 > 可維護性 > 代碼簡潔 > 性能 。另一條是,除非已經完全理解了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不要動手寫代碼。-- 我編程20年的指導原則(英文)
你無法管理沒有量化的事情。-- Lorin Hochstein
1、付費自習室
上海現在有很多付費自習室,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有的收費要超過20元/小時。生意應該很不錯,否則不會開這么多家。
網上有一個視頻,采訪那些顧客,為什么來自習?
答案都是一樣的:為了考試。各種各種的考試:研究生入學、公務員、會計上崗證、司法考試、CFA、注冊會計師……
受訪者說,來到收費自習室,可以保證全心備考,而且看到別人那么努力,也能激勵自己。
我不懷疑他們的學習精神,也相信自習室肯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更贊同視頻下面的一條留言。
“我真覺得,這些人,其實挺迷茫的……聽上去感覺好像一個個都挺有上進心的,但是其實,沒幾個人真的知道自己要干嘛……”
我也是這個感覺,那么多年輕人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忙忙碌碌,只是為了掩蓋人生找不到目標。
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不會花錢找一個地方,只為了坐下來背書。許多人對自己應該做什么,毫無想法,迷茫困惑,不知道怎么才能改變現狀,但是又覺得必須做一些事,所以才選擇參加考試,然后安慰自己,我沒有浪費時間。
這樣是不行的, 考試根本不是出路。如果你不知道人生怎么辦,就算考過了,你依然不知道。 很多證書對于求職根本沒用,在企業的眼里,資歷是靠經歷和項目證明的,不是靠證書。退一步說,如果某張證書確實有用,也會因為成千上萬的人去考,而很快貶值。
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去參加考試,而要努力尋找那些你有興趣去做、并且能夠為此獲得收入的事情。
2、創業成功 - 制造與銷售
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 Naval ,在推特說了一句金句,一萬多人點贊。
他說:“既懂得制造,又懂得銷售,你就是無敵的。”
他的意思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必須同時具備兩種能力:優秀的制造能力和優秀的銷售能力。 成功的公司,不僅要懂得如何創造出優秀的產品,還要懂得如何把產品賣出去。
這就是為什么公司會設置 CEO 和 CTO 兩個角色。一般來說,CEO 負責銷售(包括融資)和管理,CTO 負責制造。這兩個角色里面,只要有一個沒做好,公司就成功不了。
Naval 接著說, 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是既懂得制造,又懂得銷售的人。 這樣的人可以創造出一個行業。舉例來說,馬斯克(Elon Musk)就是這樣的人,他懂得技術,可以讓工程師為他造出想要的東西,他也懂得銷售,能讓整個世界為特斯拉汽車瘋狂。喬布斯也是這樣的人,懂得顧客想要什么,以及蘋果公司能造出什么,幾乎憑一己之力讓蘋果公司變成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個項目,人生成功也是如此,既要有真才實學,也要懂得推銷自己。
Naval 說,通常情況下,Maker(制造者)學習 sales(銷售)比較容易,Sales 學習 make 比較難。比如,程序員學習運營,要比運營人員學習編程容易。所以,我的想法是,大學最好主修一些跟 make 相關的課程(比如計算機),然后輔修一些跟 sales 相關的課程(比如經濟),這樣的搭配比較合理
3、研究生擴招
這幾天,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規模,今年會多招18.9萬人,比去年增長20%。
這是為了落實國務院的要求,因為今年有疫情,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擴大研究生招生,可以減少就業壓力。
這固然是不得已的措施,但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的現實: 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培養學術人才,很大程度上充當了就業緩沖層。
一旦就業不好,高校就會擴招。由于一再的擴招,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下滑得很厲害。我建議,大家考研一定要慎重, 如果不打算追求學術,輕易不要考研。 否則等到兩三年后畢業,拿到一張含金量有限的碩士文憑,你會發現工作同樣難找,還白白浪費了好幾年的寶貴光陰。
這些年已經司空見慣了,博士研究生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去應聘中小學教師。幾乎任何一個有學歷要求的招聘崗位,都有博士生在應聘。學歷貶值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我看來,讀研越來越不值得,研究生文憑在貶值,而學到的那些知識完全可以在互聯網上自學。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會比讀研的成本小很多。工作中提高技能,了解社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收入;下班后,再通過網絡自學,補充知識,思考自己未來要走的方向。總之,中國的研究生教育不是出路,學到的東西太少,浪費的時間太多。
4、誰從大學騙局中受益?
高等教育是一樁大生意。現在,超過一半的英國年輕人上大學,如果計算一下學生投入的金錢(大部分是借來的),高等教育為英國經濟帶來了大約950億英鎊的收入,比法律業、廣告業、航空業對經濟的貢獻都要高。
僅僅是利物浦大學一家,在2015/16年度就為利物浦市貢獻了6.52億英鎊的產值,當地每57個工作崗位之中,就有一個是利物浦大學帶來的。利物浦大學還只是利物浦市5家高等院校之一。
大學除了創造就業機會、帶來學生經濟(夜總會、咖啡館、房屋出租等等)以外,還能帶來大量資金,比如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直接補貼,或者政府支持的學生貸款。
根據一份研究報告,英國目前的高等教育貸款余額大約有200億英鎊,其中只有大約一半會償還,剩下的(準確估計為47%)都將成為壞賬,最終由政府承擔。而且,隨著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撥款減少,永遠無法償還的學生債務將會相應增加。
有人也許會說,只要高等教育能為學生創造價值,政府債務的增加就是值得的。但在2018年,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稱,只有57%的大學畢業生在從事高技能工作,其他畢業生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大學教育。這個比例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國家統計局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人可獲得的高技能就業機會數量有限,難以找到相關工作”。
目前的情況就是,畢業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學位的價值卻越來越低。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實際上是通過那些學生借來的錢在進行重建的城市。
這種情況下,受害者是學生,他們已經成年了,夢想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所以來讀大學。他們或多或少被迫離開家人,并承擔巨大的債務負擔(平均每人超過50,000英鎊),他們必須這樣做才能獲得一個學位。但是,高等教育的作用實際上已經變得越來越小。
更糟糕的是,政府完全知道這一切,它首先使年輕人背負了貸款,然后貶低了他們的教育價值,最后那些無法償還的學生貸款會全民承擔,現在的年輕人正是未來的納稅人,從而對年輕人進行了懲罰
5、程序員工資高的原因(英文)
律師和醫生需要多年訓練,才能拿到高薪,相比之下,程序員年紀輕輕就能拿到高薪,原因是什么?他分析了幾個原因,并提出程序員應該做好低收入的準備,不會一直拿這種薪水。
我覺得,他忽略了一個事實,律師和醫生可以做到退休,而且越到后面,薪水越高。程序員很難做到退休。如果計算整個職業生涯的收入,程序員可能一點都不高。
6、創業公司的23條規則(英文)
作者以自己創業的親身體會,總結了23條經驗,我覺得有幾條寫得非常好,比如一定要有經常性收入;不要提供免費版,寧愿提供試用版;盡量選擇有多個廠商支持的平臺或技術。
7、生成所有 MIDI 旋律
MIDI 是一種電子音樂的格式,可以用數字格式生成和記錄音樂。兩位美國程序員為了防止有人將 MIDI 旋律申請版權,就用軟件生成了所有8個音符、12種節拍的旋律,然后以創意共享許可證發布到網上。軟件可以每秒生成30萬種旋律。
以后,如果有人要將自己的作品申請版權,就會發現這個旋律已經發布過了,從而無法申請成功。他們解釋自己的動機時說:“版權制度有問題,急需改革。旋律只是數字而已,不應該被申請版權。”
8、《一周中應該哪一天手術》
一篇論文分析了英國400萬例手術,發現星期五手術的死亡率比星期一高出40%,周末手術的死亡率更是高出80%。論文結論是,上半周手術風險明顯小于下半周。
9、提早退休(英文)
這是維基百科的條目,介紹正在興起的一種社會運動,能否通過高度儲蓄,實現提前退休?具體做法是,年收入的50%以上都儲蓄,目標是把每年的消費壓低到你個人財富總額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