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前半部分都是廢話,后半的表格才是硬貨】
自然語言通常是指一種自然地隨文化演化的語言(我知道你們會想歪)。
學習一門自然語言,便是在認識一個種族的歷史與文化。
換言之,學習英語便是在學習英語母語者的歷史與文化。
一:想想英語母語者與“我們”之間的區別在哪。
環境上的:
- 擁有英語思維。
- 擁有本土優勢,每時每刻都在使用英語。
- 擁有英語世界的歷史、常識、文化、諺語、節日等知識。
實際上的:
遣詞精確,力度合適。
受過一定教育的在語法上基本不會出錯。
-
英語笑話、典故、諺語、雙關、慣用表達隨手沾來。
若把以上這些要點的皮換成漢語,是不是也有道理?既然我們可以用“語言”這一個詞匯概括這些“知識”,那就代表它們有共通之處,有可以共用的系統。在這里應該慶幸的是,我們目前要學習的東西還是由我們的同類造出來的,在思維以及進化模式這兩項上是有根源性的共通點的——起碼全世界都搞過崇拜,都搞過階級,都搞過戰爭;全人類(健全及正常者)都有四肢五官五感五臟六腑,都能看到可見光,都用兩只眼睛看世界(而不是N只復眼);大部分語言都有有關愛恨情仇,黑白好壞,智勇愚懦的表達。噢,對了,我們亦都不能飛行或者用鈦金狗眼閃瞎人。
二:如何使自己的知識儲備范圍(stock of knowledge)向英語母語者貼近?
按第一部分,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中文母語者大部分都有什么知識?
- 從熱門時事或娛樂里衍生出來的字詞用法、典故、梗(哏)
- 歷史流傳下來的慣用語和諺語的典故、名言名句、神話故事、民間傳說
- 至少聽說過一些近代名人,包括電視名人、歌星、網絡紅人、行業大牛,以及他們的軼事
- 日常生活與文書辦公用語,分辨正式與非正式遣詞的能力以及通常在表達一件事物時有多個候選方式
當你的知識儲備向英語母語者靠攏后,你能夠:
- 了解文化差異
- 不會說出獵奇或者在無意間制造冷場的話,亦不會鬧笑話
- 同時擁有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而且在使用語言表意時有更多選擇
-
通過圖靈測試可以非常愉快地與英語母語者交流,而他們甚至意識不到你的母語不是英語
知識
想起來了翻一翻便會有收獲。
網站 | 維基 |
---|---|
英英詞典 | 英語詞匯分類 |
分類詞匯匯編 | 習語 |
俚語詞典(自行判斷正確度) | 英語維基字典的所有英語詞匯 |
英語語源字典(感興趣者用) | 所有詞匯表 |
前綴后綴詞根匯編 | 英語俚語 |
常識
當然,下面的內容也只要的知道你感興趣的部分的常識性內容就行了,就像我們不是中史學者一般不會去記中國所有皇帝的名字順序,對動漫不感興趣的人不會去了解一樣。
1 神話、傳說、典故、流行文化、故事與歷史
常識 | 重要原因 |
---|---|
希臘與羅馬神話 | 遍地的詞根與比較高大上的可引用典故和雙關語 |
北歐神話 | 英語中星期名字的來源,許多西方暢銷魔幻小說的設定 |
歐洲歷史,看懂目錄就行 | 歐洲人都經歷過什么樣的歷史,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意識形態,并將大部分英語俚語與慣用表達式對號入座 |
圣經比較著名的故事 | 典故與格言與意識形態,某些英語名字的意思來源,滿地的常用單詞(右上角可調簡體中文) |
流傳的典故 | 一個有趣地發掘英語民生史以及俚語的方式 |
民間故事 | 像我們的“閻羅王會拔不聽話孩子的舌頭”等歐美的民間故事 |
DC漫畫與Marvel 漫威的英雄故事 | 蝙蝠俠,蜘蛛俠,英雄主義——不可能沒聽說過。如果你還熟知pokemon,你便是老美標準印象中的“動漫宅”了 |
莎士比亞大全/[原著]與福爾摩斯語錄/[原著](建議配合簡單劇情) | 如果你想成為英國紳♂士,可以用這兩個英倫經典作品里的名言名句名劇情迅速提高逼格,這兩組文字也為英語慣用表達式添了不少瓦片 |
英國的神秘博士與美國的辛普森一家 | 在這兩個國家卻分別不知道這兩套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簡直不能再落伍了——許多現代英語詞組表達都是從這兩套劇出生的 |
網絡現象級詞句 | 英語網絡世界的熱點關鍵詞集合 |
都市傳說 | 比如有關美國51區,殺童魔等的傳說,膽小者慎入 |
名人與他們的語錄 | 值得注意的是comedian頁面 |
較著名的英語小說列表 | 一些家喻戶曉的故事的集合,某些習語的出處 |
2 有助于了解流行文化的網站
網站 | 內容 |
---|---|
可以比喻做國外的百度貼吧,事實上是“地球互聯網的首頁”。首頁的質量由于其排列方式會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使用有難度,需學習。 | |
9gag | 國外熱圖網站,流行事件與熱點,用于理解老美的幽默感 |
vice | 弱語者,相對專注于弱勢團體的曝光與評論(雖然有時候有點有色眼鏡),了解民生用 |
buzzfeed | 國外網絡熱點分類瀏覽(右上角的黃色標簽),學到冷門知識同時學英語 |
3 口音:其實只要別人能聽懂就行了
1 Received Pronunciation
英式學院派標準口音,紳士口音,給人中上層階級人士印象的口音。沒有地方口音的口音。如果你用R.P,你給人的印象是這樣:或者是這樣:CLASSYPOSH
但其實這是最標準的英式口音。
2 MLE, multicultural London English
倫敦新生口音,給人朝氣滿滿但有點懶散、隨意的感覺。發音比較靠后,更容易學。如果你用MLE,你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London Youth
American Impression
標準美國英語。喜歡美音的童鞋首選。
一些地方口音比如英國的劍橋/南部、美國的德州/華盛頓/洛杉磯等,也是不會帶來負面印象的可選口音。
補充更新一下:
絕對不要以為我說的“別人能聽懂就行了”就一口中式+英式+美式口音,然后混雜著墨西哥、非洲、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口音的英語,你會變成一個逗比——如果某歪果仁一句普通話里混雜了四川、東北、廣州、西藏等各地的口音,自行想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