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佛教盂蘭盆節,是儒釋道三家的共同擁有的節日。也是我們傳統佳節之一。不要因為它是鬼節而忌諱,如果是這樣的話確實對不起自己中國人這身份。
今天特別適合講這個話題,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怕鬼的人,作為一個男生,是很不應該的。從小生活在農村,經常在長輩們聊天里面談論到稀奇古怪的鬼故事。我偎依在父母懷里不敢出聲,靜靜的聽著童年這樣的經歷現在歷歷在目,以至于現在到現在為止那些故事都不打折扣的存在心里,只要有契機就會勾起那些故事以及想象中的畫面。記得大學時,和室友們租來恐怖片在宿舍里看,我每次都是躲在被子里露出兩只眼睛看,關鍵時刻就閉上眼。直到現在,同學們還拿這個來開我玩笑。
見笑了!
我們翻開字典,會發現“鬼”旁有很多字,如:鬾鬿魆魎魈魋魓魐魒魖魕魗魙……足以見得中國傳統文化中“鬼”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佛教未傳入之前,道教未產生之前,我們是敬鬼的文化。我們把先人的祭祀看得很重,上至國家下至普通百姓,年年祭祀鬼神,祈福庇佑!后來佛道教出現,仙人文化與鬼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們的宗教把這些文化揉合在一起,你總有我我中有你,豐富著華“鬼”文化,豐富著中華傳統文化。
七月半是道教中元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后第一個節日就是上元節即元宵節,大家戲燈猜燈謎,七月半,不同地方可能不是同一天,比如我老家就是七月十三,燒紙燒衣擺酒食祭祀,不允許在午時后祭祀。有的地方放蓮燈,這是佛教盂蘭盆文化的影響與傳承的。歷來的中國人都極其重視這個節日及儀式,畢竟祖先崇拜是我們的文化精神的根基。
講述一下老家的鬼節習俗吧。一般來說,農歷七月初一晚上就是鬼門打開之時,所有鬼魂來到人間享受后人帶來的奉獻,到七月半晚上閉關。這半個月里,村里的孩子不許下水洗澡,不許夜不歸宿的外面玩耍,于是暑假的這段時間我們都是膽戰心驚地過著的。到了晚上就大門不邁,早早躲在被窩里。后來讀書了,成了村里唯一一個會書法的孩子,于是每年暑假,村里人就會買好多好多草紙讓我去幫他們寫“衣包”,于是我知道每家每戶祖上幾代人的關系,脈絡清晰。也許以后我可以寫出家族族譜來。七月十三上午,每家每戶就會在村口的女貞樹上砍樹枝墊著那些要燒的紙錢。人們說不可以隨便用什么柴火墊著燒,否則祖先會扎腳,就收不到錢。我們祖祖輩輩遵循著這些儀式和忌諱,不敢怠慢。午時前要燒完,桌上的貢品可以分給大家吃,吃了會沒痛無恙……我吃了那么多為什么還是那么膽小?
關于幾種可以看到鬼的方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