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是現代作家白落梅寫的一本關于張愛玲生平的書籍。很多年前已經讀過,也寫過。今日,再一次的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讀罷此書之后的感想。
張愛玲,與我們隔著山長水遠的距離。已去經年,蹤跡無可尋覓。但是張愛玲的文章,時至今日,還會在文人墨客間不斷的被傳送。
張愛玲,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寫作者。但是,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比如張愛玲,她在寫作方面的生花妙筆,掩蓋不了她在生活與觀人方面的不足。
張愛玲,生長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懦弱,沉迷于大煙土;她的母親,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應該算是一個時髦的女人。因為看不慣丈夫的各種行為,在張愛玲還很年幼的時候,選擇了遠走異國他鄉。
張愛玲的幼年,因此而缺少愛,缺少家庭的完滿與溫暖。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張愛玲,自我,孤僻,一意孤行。
在她成年盛名之時,渣男胡蘭成費盡心機的闖入了她的生活。在最初的甜言蜜語之后,被所謂的愛情沖昏了頭腦的張愛玲,天真的選擇了胡蘭成,準備與其共度余生。
胡蘭成,一個靠著一支筆和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游走于各大軍閥之間的濫情渣男,張愛玲那么單純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怎么留得住?
在感情世界里隨處游走的胡蘭成,最后的最后,還是被張愛玲這種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的小女子給一腳踹了。可笑的是,被分手的胡蘭成,還在臨走的時候從張愛玲的手里拿走了一筆在當時數目不小的分手費。
在她的暮年,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費心勞力的照顧了一個比她年紀更長,無依無靠,四處漂泊的丈夫賴雅。艱難困苦,不離不棄。
張愛玲,一代才女。盛名之下,情感艱難。一生顛沛流離。在異國他鄉,在孤單與寂寞里,平靜安詳的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人生。
縱觀張愛玲的一生,不多情,不濫情。在貧困交加的人生暮年,選擇了長情。長情固然是人性中最光輝的品質,可是是不是還需要考慮自己當時的能力?
昔人已乘黃鶴去,白云千載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