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語言——讀《一句頂一萬句》

海德格爾說過:”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

一直不敢細看兩位作者的作品,一個就是余華,對現實生活描繪得太慘烈。一個就是劉震云,語言直戳心窩子。因為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熱映,我又看起了劉震云的小說,首選了現在評價很高的《一句頂一萬句》。

以前讀小說,讀過以后就忘記了,就如到一個景點,浮光掠影地看過就忘記了,看了簡書里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因為這些只是過眼、過腦,沒有過心。其實一篇文章、一場電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句話,過心是多么地難。因此,人生于世上,注定孤獨。

翻開這本書,首先覺得是亂,是底層生活的縮影,打鐵的、販馬的、趕馬車的、殺豬的、賣豆腐的等等,組合成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后聚焦于一個家庭,賣豆腐老楊,老楊和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楊百業繼承了賣豆腐的行當,但沒多長時間就想著分家。二兒子楊百順和三兒子楊百利在抓鬮讀書的事情上被父親設計失去機會恨父親而離家出走。三兒子楊百利在讀書后并未謀到縣政府的職,在縣長被撤職,學堂倒閉后,因為同是愛”噴空“,同學”牛愛國“幫助下得到門衛工作,后與采購員相識得到司爐的工作。而后小說的中心在楊百順身上,離家后在剃頭匠老裴的幫助介紹下跟老曾學殺豬。因與師娘的矛盾,傳話的誤會,離開了老曾。繼而經歷了各個行業,甚至潦倒到了給人挑水的境地,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生活毫無著落。然而一個偶然的機遇,在元宵的灶火會上,臨時替代扮閻王而被縣長老史看中,招入縣政府種菜。


情節就不再復述了,讀了一半的小說,感覺越讀越有味。

味道一,有關孤獨。

從開首的老楊和老馬的交往就可以感受到,老楊以為和老馬是好朋友,但老馬卻處處看不起老楊。人是社會化的動物,總是希望和別人交心,可小說卻告訴我們,和誰都交不了心。老楊和老馬交心,老馬卻處處給他設計陷阱。楊百順酒后吐真言,經過老孔等人一轉,散了這一對師徒。這里面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老楊是孤獨的,三個兒子沒有一個聽他的話。楊百順是孤獨的,他找不到一個可以交流的朋友,在是不是要“嫁”給賣饅頭吳寡婦時,想要一個主意都找不到商量的,最后只有找老詹。后來,在“大鬧延津城”后,吳香香喊他“親人”,但他突然覺得親著喊他“親人”的人,他與她并不親。無論是血緣關系家人、還是婚姻關系的妻子,楊百順沒有一個感覺是親人。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的楊百順注定孤獨,這樣孤獨的一個人,也就不在乎自己的名字了。


味道二,有關名字。

楊百順的名字,楊家給的是百順,但他干啥都不順。他有志氣,想要讀書,卻被自己的父親剝奪了機會。他有能力,在跟老曾學殺豬,別人要三年才能上手,他一年就能夠獨撐門面了,但卻因為師娘導致師徒關系由近及遠,最后破裂。他很勤勞,無論是殺豬、染布還是種菜,甚至是挑水,不怕活累,怕沒活干更累。他會做事,無論是殺豬還是種菜,能學、善學,所以無論做什么,他都很快上手。即使這樣,他還是百事不順。這個名字也僅僅是諷刺。


在他窮圖末路跟詹教父,答應他信主后,詹教父給他取了另一個名“摩西”,從此他成了楊摩西。這個名字有宗教含義,是圣經故事《出埃及記》的影射,一方面是詹教父的理想寄托,另一方面也是暗示了他的出延津。

后在“入贅”給寡婦吳香香后,改為吳摩西。首先入贅這一形式,就意味著他將自己的血緣拋棄了,在結婚這件大事上,他都沒有通知家人,他已經把自己與楊家完全割裂了。


味道三,有關語言。

這并不是說小說的語言。首先題目是《一句頂一萬句》,我們往往要去尋找那能夠頂一萬句的一句話是什么,但這卻不能找到。也許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一句,而我們也一輩子在找這一句話,然而,它只存在于自己的家中。突然想到滕剛的那篇《暗喻》,那個商人所收購的臨終遺言,是不是就是我們一輩子的尋找的那句話呢。

而巧玲的那句:“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昂苡幸馕?。說話以后,事情以后,前面的都不存在意義了。早上,女兒將一個紅包打算交給他父親,結果不知道放哪里了,兩人找不到后,老公打來一個電話,說女兒總是這樣,聽了這句話,我就知道父女倆產生了語言的隔閡。其實女兒就怕自己亂丟,才想著要交給父親保管,她是正視到自己的粗心而做的舉動,而老公一個“總是”完全就否定了女兒的善意的心思。而我只能從中調和,事情發生后,我們不能怨別人這樣做的錯誤,而是想著如何彌補錯誤。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巧玲的這句話,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

而唯一與楊百順能對上話的就是巧玲,而巧玲的這句話,正是回答了楊百順一輩子的迷茫。他的前半生,就是為著自己從哪里來,從楊家來,但他卻一直反抗著楊家,離家出走,居無定所。他只所以跟著老詹信教,也是希望得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答案,但老詹的回答并不是他所要的,他只有自己去探尋,然而之后,小說的重心不是他從哪里來,而是他到哪里去。他到縣政府并沒有找到歸宿,到吳香香那里也沒有找到歸宿,而巧玲的話,卻讓我們隱約有所思考,日子過的是以后。


而另一個與語言有關很有意味的詞語——噴空。楊百利從牛愛國那里學會的技能,而這個詞讓我們覺得,語言的無力,盡管“噴空”是那樣的豐富多彩,那樣的曲折生動,那樣的天花亂墜,但告訴我們,這樣的語言還是空的,因為不會入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