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資料|高達世界機體盤點,地球聯邦早期篇(下)

1.RRF-06 Zanny

說到聯邦軍最早的MS,大伙最先想起的一般就是V作戰.但事實上,聯邦軍最早投入實戰的MS跟V作戰的關系小到幾乎沒有.這種名叫"扎尼"的MS,是月神二號的聯邦守軍利用俘獲的MS-06殘骸,再加上自己的零部件造出來的,頭部使用了還在試驗中的RX-77鋼加農的部件(而且本機制造出來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之后的量產MS收集數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跟V作戰還是挨的上邊的),而除了頭部以外,外表看起來幾乎就是MS-06的翻版.

作為應急和數據收集用的機體,本機對月神二號渡過最黑暗的時刻和后來的MS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機體番號:RRF-06

機體類型:泛用MS開發實驗機

頭頂高:18.0米

本體重量:48.3噸

發電機出力:980KW

推進力:45000KG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120MM低后坐力炮×1

2.RGM-79[E] 宇宙用先行量產GM.

前面講到了實驗用的扎尼對后來的MS做出很大貢獻,第一個在實戰中受益的,就是同樣由月神二號開發制造并投入實戰的RGM-79[E]了.

看過08MS的都不會對這種MS感到陌生,因為山達斯第一次登場時開的就是這個.細心的觀眾或許會發現這種MS跟0083中出現的RGM-79C GM改很像,這是因為0083是1991年播出,而08MS到96年才開播,所以```這么像的原因其實是美工偷懶了```

聯邦那個時候對戰爭早期吉翁軍MS體現出的高機動性印象深刻,所以要求新MS無論如何必須有凌駕于MS-06之上的機動性,本機原本只計劃裝兩套火箭發動機的,但是當時發動機技術不過關,這下又有了機動性的硬指標,于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硬是塞進去四套```這下大大增加了機體的復雜性,于是本機的整備維護也很讓后勤人員頭痛.

跟扎尼一樣,本機的許多設計都被后來的MS沿用,而且同樣是月神二號最黑暗時刻的堅守者.

機體型號:RGM-79[E]

頭高:18.0M

標準重量:48.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總功率:1390KW

標準武器裝備:

專用90MM機槍

光束軍刀:額定功率0.38MW×1

頭部60MM火神炮×2

3.RX-79[G] 陸戰高達

本機可算是V作戰的旁系,說得難聽點就是為了應急而廢物利用.V作戰本身是不計工本的研發計劃,開發RX-78用了大量的實驗部件,有很多因為質量不過關而被棄置,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了個缺德主意,要利用這些余料拼些MS來跟吉翁的鐵疙瘩們血拼.

陸戰高達作為拼湊出的應急機體,在戰斗中表現出色,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一年戰爭時期,本機適應陸戰的設計也同樣運用到了RGM-79[G]上,并被RGM-79F和RGM-79SP(沙漠戰用型,不是狙擊-II)繼承.但是戰后由于地面上的威脅急劇減少,聯邦不再開發新的地面戰專用MS,這些設計都沒有繼續傳承下去.

機體編號:RX-79[G]

機體類型:量產陸戰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0M 全高:18.2M

本體重量:52.8T 全裝重量:73.0T

發電機出力:1350KW

推進力:52000KG

加速性能:0.71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頭部潛望鏡;選用傘包;武器儲藏器

固定武裝:火神炮,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RGM.S-Sh-WF/S-00109盾牌

手部選用武裝:100MM機槍,2個彈匣;180MM加農炮;光束步槍;火箭炮,7發一彈匣;6連裝導彈發射器.

4.RX-79[G] EZ-8 陸戰高達EZ-8

其實本機的出現時間是比較晚的,這個帖子本來是以出現時間來排序,但是這玩意其實跟前面的兩個都有關系,所以就放在這里一起說了.

EZ-8骨子里其實就是陸高和先行陸用GM的混血兒,當然還是更像老爸陸戰高達一些.跟陸高相比的變化是追加了外掛裝甲,對機身本體進行了輕量化,胸口的火神炮拆掉,你可能會覺得這下總算沒有火神炮了吧```嘿嘿!胸部火神炮是沒了,頭部的又回來了(不過口徑小了幾乎一半)!頭部裝了兩門35MM機炮,而且胸部沒了火神炮,卻換上了對步兵用的機關槍,12.7MM口徑.

其他武裝方面基本沒有變化,而且前面有一點忘了說了,記得陸高和陸用GM的"齒"狀盾牌么?那玩意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幫步兵挖戰壕```

機體番號:RX-79[G]Ez-8

機體類型:陸戰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51.5T

全備重量:71.3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很奇怪的比RX-79[G]略高了一點點)

推進力:52000KG

加速度:0.74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

固定武裝:頭部35MM機槍×2;胸部12.7MM回旋式機槍;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同陸戰高達.

5.RX-78-1/2/3 高達一號/二號/三號機

終于到正篇了,不過比起量產MS,特裝機不是我的長項啊```

本機就是大名鼎鼎,花錢無數的"V作戰"所制造出的三大MS拳頭產品之一,也是重中之重,被稱為"高達"的MS了.V作戰2月13日立案,而RX-78-1是7月完成的,此后經過了幾次改修.與阿姆羅.利駕駛的RX-78-2相比,RX-78-1在各項設計和性能上沒有什么差別.

繼承自扎尼的頭部火神炮設計,裝上了學習型電腦(用來記錄和分析搭載機的實戰數據,這些數據反饋到量產機上就成了更直觀的操作界面和更人性化的OS),由于是不計成本的技術驗證機,使用了核心戰機作為駕駛室兼逃生艙(對整備員來說這不是什么好消息,不過考慮到本機是只有幾架的特裝機,難伺候點也可以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裝備了光束步槍(使用最新的E-CAP技術),與當時任何其他MS來說,都可稱是遙遙領先.

到了戰爭末期的時候,聯邦突然想起咱們不是還有臺高達在月神二號閑著嘛,于是把它從測試場里拉出來,裝上飛馬級的"白色競馬"號,拉到了阿.巴瓦.庫前線.不過俗話說人要走背字,喝涼水都能塞牙,MS也是一樣,本機眼看著就要上戰場了,都已經連上了彈射器就要彈出去了,結果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一臺受損的GM(型號已不可考)迫降下來,正好撞在本機上```只好再拉回去修理,等它修完了,嘿嘿,仗也打完了.幾乎要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候,聯邦一拍腦袋:你丫原來不就是當測試平臺的嗎?現在正好要開發GM改,你再回去當測試平臺去,本機這才不至于馬上離開歷史舞臺.不過比起風光八面的2號機來說,3號機的主要經歷似乎就是一直在當各種測試平臺.如果機器也有意識,估計也會感到郁悶吧.

機體類型:泛用多目的試作型MS

內部環境:只容納駕駛員的標準核心調節器系統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3.4噸

全備重量:60.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24000KG×2+3750KG×2=55500KG

加速度:

1號機:0.94G

2號機:0.93G

3號機:0.93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7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

一號機:1.5秒

二號機:1.5秒,磁氣覆膜后1.1秒

三號機:1.1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武裝: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超級火箭筒;專用盾牌

二號機另有幾個錘子```

6.RX-77-2 鋼加農

V作戰在MS方面的三大拳頭產品已經講了兩個,現在輪到它的最后一位登場了,它就是RX-77,鋼加農.作為V作戰的直系產物,跟其他兩兄弟一樣,正式生產的RX-77-2使用了核心模塊系統來記錄數據.

聯邦開發MS的"V作戰"其思路和吉翁軍有很大區別,聯邦除了開發泛用型的MS(高達)外,還專門分類出中距離支援型(鋼加農)和長距離炮擊型(鋼TANK),三個開發計劃齊頭并進.

鋼加農的設計特點一看分類就知道了,由于是支援用的,所以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沒考慮過配備接近戰用的光束軍刀(不過還是有邪惡的頭部火神炮),甚至連盾牌也沒有,而且機動性也不做高要求,那么吉翁MS貼身了怎么辦?加厚裝甲唄!(當然加厚裝甲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后面再說.)

總體來講,RX-77-2的實戰表現不錯,尤其是在進行對要塞攻擊的時候更是如此.聯邦軍決定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修,并開發量產機.

改修的結果就是RX-77-3,而量產的結果就是RX-77D.

機體番號:RX-77-2

機體類型: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只容納駕駛員的標準核心調節器系統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1.0T

全備重量:70.0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2×22600KG+4×1650KG=51800KG

加速度:0.74G

地上速度:78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0秒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武裝:肩部飛彈發射器×2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

7.RX-77-3 重裝型鋼加農

RX-77-3是根據RX-77-2和RGC-80的實戰數據改良RX-77-2的結果,本來是想把鋼加農變成能夠獨立作戰的MS而不再是支援用.具體措施是加厚裝甲,改善裝甲形狀,換裝降低了后坐力的低后坐力240MM炮,增強火箭引擎推力,為了生產和整備的方便,不再使用核戰機結構(反正該回收的數據也回收完了).改進后的RX-77-3比RX-77-2重了9.1噸,因此得了個諢號叫重裝型鋼加農.原本鋼加農就夠重的了,這下更是再次降低了機動性, 再加上始終缺乏應對接近戰的手段,談不上什么獨立作戰能力,屬于失敗的產物.試作機造出來沒多久就被扔在扎布羅的庫房里吃灰了.

這一扔就是7年,不過這臺MS的運氣還是比一輩子沒參加上實戰的高達三號機好一點.0087年奧古大舉進攻扎布羅,守軍只要是臺MS就拉出來用(當時連FF-3戰斗機都拉出來了).這下本機才被重新編入基地防衛部隊.參加了實戰.

機體番號:RX-77-3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8.6T

全備重量:79.1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62200KG

加速度:0.79G

地上速度:69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光束步槍(RGC-80用型)

8.RX-77D 量產型鋼加農

RX-77-3計劃雖然是完蛋了,但是聯邦還是很中意RX-77的攻擊力,而且簡化后量產的RGC-80雖然性能可靠,但是攻擊力遠遠不如RX-77-2.于是聯邦總是想把RX-77量產化(果然人人都愛大殺器),這下就又鼓搗出了RX-77D.

過去鋼加農就是速度慢的代名詞,RX-77-3則加重機體再次降低機動性.這回聯邦總算換了個思路,要提高機動性了,換裝了更強力的火箭引擎和高功率核融合爐,因此本機在鋼加農系列中是機動性最好的.

不過該機出現的實在太晚,開始進行試驗性配置的時候,離戰爭結束只有大概幾個星期的時間.而配給到飛馬級"灰色幽靈"艦上的兩臺該型機在SIDE-6一戰中被吉翁軍的MS-18E一戰擊破,這也使得軍方開始懷疑該型MS的實戰能力,加上跟戰后聯邦軍的主力MS--GM改缺乏通用率,所以本機最終沒有能夠量產.但是本機的許多設計思路都被聯邦軍最后的支援用MS:RGC-83繼承了下去.

機體番號:RX-77D

機體類型:中距離支援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1.0T

全備重量:70.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410KW

推進力:3×26500KG+2×7000KG=935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5

加速度:1.33G

地上速度:78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73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1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90MM機槍(又看見這位兄弟了)

9.RGM-79 標準型GM

"V作戰"的三大拳頭產品前面已經提過了,但是聯邦在該計劃上投入如此之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不僅僅是為了開發幾臺特裝機而已,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出聯邦軍自己的規格化量產MS.

到了9月份,RX系列的最初三型MS相繼完成測試.V作戰終于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V作戰開始時,聯邦本來是準備把RX-78略作改修和簡化,就直接量產的,但到了這個時候大伙突然發現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第一批的42臺加上第二批的288臺,原版RGM-79就生產了這330臺,但是這只是聯邦本部扎布羅的產量.各個地方基地在收到RGM-79的圖紙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自己動手改裝生產,結果造了不少跟原版略有區別的RGM-79出來,戰后聯邦為了統一規格,把這些玩意連同原版的RGM-79統統改裝成了RGM-79C.

RGM-79作為聯邦軍的標準型量產MS,評價一直不高,主要是因為成本控制和設計思想尚不成熟之故.但是成本低,整備和生產都非常方便,學習型電腦更是讓其操作簡單,易上手.作為量產MS來說,算得上是優秀的產品了.

機體番號:RGM-79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1.2T

全備重量:58.8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50KW

推進力:24000KG×2+3750KG×2=55500KG

加速度:0.94G

地上速度:102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6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1,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光束手槍;專用盾牌;90MM機槍

10.RGM-79L 高機動型GM

聯邦一開始是沒有MS駕駛員,甚至于沒有MS培訓機構的,戰局的緊張也使得很多人來不及接受系統培訓,很多駕駛員都是半路出家的戰斗機飛行員和戰車駕駛員.

宇宙戰斗機飛行員們習慣了開戰斗機,對于又大又笨的GM很不耐煩,更別說后來配給的RGM-79比起之前的RGM-79[E]還慢,這讓部分王牌飛行員更是不滿.這種情況下,聯邦以標準型RGM-79為基礎,開發一款專門供轉業王牌飛行員們使用的MS,這就是RGM-79L.

開發人員的態度是:既然你們要速度,我們就給你們速度.RGM-79L跟RGM-79[E]一樣,背包里塞了四套火箭發動機,不僅如此,大腿后部也增設了兩個助推火箭.除此之外,大幅削減裝甲,以實現機體的輕量化(反正你們這些開慣了戰斗機的丘八肯定也不介意跟戰斗機一樣脆皮).

本機由于主要是交給王牌飛行員使用,所以產量較少,而且因為駕駛員多為駕駛戰斗機的老手而戰果頗豐.但是由于防護性差導致戰損率居高不下,而且單純追求機動性的做法使得機體相當不平衡.聯邦后來有了專門的MS駕駛員培訓機構,駕駛員也很少再從飛行員中轉業,所以本機沒有后繼機.

機體番號:RGM-79L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8M

重量:

本體重量:36.8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50KW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1;頭部60MM火

11.RGM-79SC 特裝狙擊型GM.

GM升級計劃在RGM-79G/GS上的表現出色,但是前面提到過用于宇宙戰的RGM-79GS在設計上仍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背包擠占機體內部空間這一點被證明是糟糕的設計,防護性比起原來的機體沒有多少上升,武裝則更是單薄,專用的光束槍也沒有什么好評.

由于宇宙大反攻的星一號作戰迫在眉睫,月神二號的聯邦軍決定在原有機體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開發主要供王牌駕駛員使用的多用途高性能MS.在這種思路下開發出來的第一款機體,就是本文的主角,RGM-79SC.

專門為王牌開發的機體之前就有RGM-79L,本機也借鑒了不少RGM-79L的經驗教訓.

為了適應狙擊戰的要求,頭部主攝影機換裝了新式的護目鏡,而且由于是多用途機,有三種不同的武裝方案.

機體番號:RGM-79SC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7M

全高:17.7M

重量:

本體重量:44.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390KW

推進力:68000KG

加速度:0.90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7300米

固定武裝:左腕固定式光束軍刀

選用武裝:380MM火箭筒

選用手部武器:狙擊用光束步槍;折疊式光束手槍;90MM機槍

12.RGM-79SP 狙擊-II型GM

RGM-79SC投入實戰后表現良好,但是畢竟仍有些不盡人意之處:頭部使用新式的護目罩之后空間不足,不得不拆掉了火神炮(改型的79HC和79KC由于用了不同的頭部,所以又裝上了),固定式的光束軍刀雖然方便,但是缺乏運用上的靈活度```諸如此類的小問題.

聯邦軍遂決定在RGM-79SC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開發性能更優良的機型,這就又鼓搗出了RGM-79SP,狙擊-II型GM,本機最后成了聯邦軍一年戰爭時期最優秀的量產機.

由于之前的RGM-79G/GS,RGM-79SC都是由月神二號開發,所以該基地積累了大量的先進經驗,本機的開發工作也仍然是由月神二號進行.

該機的開發團隊匯聚了聯邦最出色的技術人員,因此性能極其優異(除防護性外,所有性能都在RX-78-2之上),由于使用最新的技術,導致成本高昂,只生產了大約30臺.分配給駐防在SIDE-6的飛馬級"灰色幽靈"艦4臺,澳大利亞方面的"白狗小隊"3臺,其余全部投入"星一號"作戰.一年戰爭時期聯邦軍第三位的王牌利德.渥爾夫(68機)便是駕駛本機于阿.巴瓦.庫戰死的.

機體番號:RGM-79SP

機體類型:狙擊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45.0T

全備重量:61.0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部分使用鈦/鎳合金)

發電機出力:1390KW

推進力:2×21000KG+4×15000KG=1020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8

加速度:1.18G

地上速度:120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87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3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頭部火神炮莢艙;RGM-79G/GS用型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大型光束步槍;狙擊用實彈步槍;90MM機槍;RGM-79GS用光束槍

13.RX-78 NT-1 高達"ALEX"

前面提到過,阿姆羅.利和RX-78-2的出色表現,使聯邦軍開始考慮開發NT專用的MS,其早期產物便是FA-78系列的兩機,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知道,聯邦軍正在同時進行另一個機密開發計劃,其產物就是一年戰爭時期交戰雙方中性能最強的MS:RX-78 NT-1,"ALEX".

本機的開發始于0079年8月,地點是北美奧古斯塔基地(原美利堅合眾國緬因州首府所在地).

盡管本機各方面性能都極其優異,但是過高的靈敏度和過多的制御噴口使得普通駕駛員難以發揮本機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在吉翁軍旨在破壞/奪取該機的"紅寶石作戰"中,雖然利用隱藏的腕炮擊落了吉翁軍"獨眼巨人"隊的MS-18E.但由于殖民地內作戰無法使用大殺傷性的光束兵器,再加上測試駕駛員克里斯蒂娜.瑪肯吉缺乏實戰經驗,最終該機在"獨眼巨人"隊最后成員,巴納德.懷茲曼的MS-06FZ舍身攻擊下大破(12月25日).

當然真正悲劇的并不是NT-1"出師未捷先大破"的結局,而是懷茲曼與瑪肯吉這互有好感的兩人,在戰爭的最后幾天里,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毫無意義的生死相搏.

機體番號:RX-78 NT-1

機體類型:NT專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全周天座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0.0T

全備重量:72.5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420KW

推進力:2×35000KG+6×8000KG+2×7000KG=1320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19

加速度:1.82G

地上速度:192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0.8秒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光束軍刀×2;腕部90MM加特林炮×2

選用武裝: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

14.RAG-79 水中型GM

戰爭初期,吉翁公國發動降下作戰后,很快攻陷了聯邦軍重要的海軍設施加利福尼亞基地,他們發現當地殘留了許多聯邦軍來不及破壞的潛艇,以及完好無損的的船塢和工廠.在一系列討價還價之后,突擊機動軍指揮官基西利亞.扎比獲得了這些資源,并以之成立了公國軍潛艇部隊(大部分潛艇配屬于突擊機動軍麾下的戰略海洋諜報部隊),吉翁軍對聯邦的V型潛艇進行改裝,使之擁有搭載MS的能力,并開發與之配套的水中用MS.由于這些MS水中用的特點和怪異的形狀,在UC愛好者中被稱為"水產".

為了對付這些討厭的水產,聯邦軍最初想到的是利用現有的武器.事實上,聯邦軍手頭還當真就有對付水產的利器,那就是DON-ESCARGOT,"蝸牛"反潛巡邏機.在一年戰爭爆發前,聯邦幾乎沒有來自水下的威脅,所以該機配備量很少.8月以后,聯邦軍在沿海基地和喜馬拉雅級空母上大量列裝該型戰機,由于該機反潛性能優異,能夠在大海上進行長時間的巡航,同時又具備垂直/短距起降能力.所以在該機大量配備后,吉翁軍潛艇和水產們的生還率大大降低了.

到了11月,標準型RGM-79逐步投入戰場.聯邦海軍遂決定,以RGM-79為基礎,開發聯邦軍自己的水中用MS.最后的成品就是RAG-79,水中型GM.

機體番號:RAG-79

機體類型:水陸兩用多目的量產型MS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49.5T

全備重量:64.3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80KW

推進力:8950KG

加速度:0.14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800米

固定武裝:肩部四聯裝魚雷莢艙×2;背部大型魚雷×2;光束鎬×4;格斗錨×2

選用武裝:

選用手部武器:二聯裝導彈/魚雷發射器×1;專用泵槍×1

15.RAG-79-G1 水中型高達

由于聯邦海軍生產的RAG-79總體性能大大低于其對手吉翁軍水產,由于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再加上聯邦海軍缺乏預算,,RAG-79只進行了少量列裝,主要的反潛任務仍然依靠DON-ESCARGOT反潛巡邏機來完成.

盡管如此,聯邦海軍還是利用手頭有限的資源對RAG-79進行了高性能化嘗試,并對機體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產生的成品,就是被稱為水中用高達的RAG-79-G1.

雖然名稱叫高達,但是在0079年出廠,編號開頭卻不是RX或FA,單是這個細節其實已經把本機給賣了,正如上文所述,RAG-79-G1本質上就是強化過的RAG-79,而完全使用鈦/陶復合材料的在整個"高達"家族中也只有本機和0087年泰坦斯的試驗品RX-178 MK2了.用"冒用高達名稱的GM"或"頂著V字天線的墨鏡"來形容該機是完全合適的.

機體番號:RAG-79-G1

機體類型:水陸兩用多目的型試作MS

尺寸:

頭頂高:18.3M

重量:

本體重量:47.7T

全備重量:58.5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330KW

推進力:9670KG

加速度:0.17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600米

固定武裝:背部魚雷發射器×2;光束鎬×2;格斗錨;炸裂魚叉槍

選用手部武器:水中用偏光光束步槍

16、RX-77-2

從外觀上看給人一種RGM-79

吉姆的炮戰型的印象,這是因為在制造本機型時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了RGM-79的框架、裝甲等,兩者的共有率在60%以上,這在共有率低下的聯邦軍MS中可算是個異數。一號機在U.C.0079年10月測試時出現了主炮發射時失去平衡問題,這個問題在降低機體的重心后得到了改善;同時主炮也換裝了火箭式炮彈用的M-79E1型,減輕了后坐力。一年戰爭中本機共生產了58架(這里的說法參考自講談社《MSV3聯邦軍編》;1/144“吉姆加農”解說書則說本機型共生產了48架),全部參加了實戰。

機體番號: RGC-80

機體代號(日文): ジム·キャノン

英文: GM Cannon

中文: 吉姆加農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量產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米;全高:18.4米

重量: 本體重量:49.9噸;全備重量:65.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976KW

推進力: 63500KG

加速度: 0.97G

地上速度:83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右肩部240mm火藥式加農炮

選用武裝: 盾牌(RGM79型用)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

17、RGC-80-1

本機是在加布羅生產的炮擊戰用試作型MS。主武器是兩肩搭載的360mm火箭炮,由于該炮的低后座力,產生了重量平衡性與安定性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其后將該炮進行了改良,延長了炮身,彈藥的填裝方式也改為機槍式,另外對機體自膝部以下也進行了改修,光束步槍也逐漸成為標準配置。制造本機時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采用了RGM-79的部件,兩者的共有率在60%左右;設計方案也基本參考自RX-77型。本機型生產了5架,沒來得及在實戰中發揮作用,戰爭便結束了。

機體番號: RGC-80-1

機體代號(日文): 試作型ジム·キャノン

英文: GM Cannon Test Type

中文: 試作型吉姆加農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米;全高:18.4米

裝備及設計特征: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360mm火箭炮×2;光束手槍(RGM-79型用)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巴爾扎克式380mm火箭筒

18、RGM-79KC

總生產數約為50架的特裝狙擊型吉姆之中,有十幾架后期生產型因成本削減、生產效率提高以及裝備“伙伴推進器(Fellow Booster)”武器單元等理由進行了若干處式樣的變更。盡管頭部、背包、腳部等處的變更使得外觀與RGM-79SC 特裝狙擊型吉姆有所不同,但還是作為此型機生產出來,來不及初次展示便與Fellow Booster一起配備到主力艦隊中參加了阿·巴瓦·庫會戰。

雖然同樣被用于艦隊防衛并在實戰中經常被認為是同一型機體,然而與強化了防御力RGM-79HC 防衛特裝型吉姆相比,本機的思路則是作為截擊機而以強化火力和機動性為主,到了戰后兩者的正式名稱才被區分開來。

Fellow Booster是聯邦軍以擴大吉姆的行動范圍及提高火力為目的而開發的武器單元。RX-78所采用的支援單元雖然已經設計完成,但由于成本及生產性的問題,聯邦軍重新開發了數種新的單元。繼作為大氣圈內使用而開發的“輕護衛艦推進器(Corvette Booster)”和“輕型航線(Light Liner)”之后,作為大氣圈外使用的武器單元Fellow Booster也被開發出來。在前兩者決定生產的同時迅速追加開發Fellow Booster,表明了此時地球圈內已取得優勢地位的聯邦軍重視提高宇宙空間中的戰斗力的心態。

機體番號: RGM-79KC

機體代號(日文): ジム·インターセプトカスタム

英文: GM Intercept Custom

中文: 特裝截擊型吉姆

出現作品: MSV-R

機體類型: 改良量產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米

重量: 本體重量:43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固定武裝: 頭部火神炮×2;光束手槍;光束軍刀×1;360mm火箭炮;Fellow Booster

19、RGM-79

吉姆的衍生機體,通稱高機動型吉姆,是一年戰爭末期向少數王牌(主要是從FF-S3型等戰斗機轉任MS駕駛員的一批老牌駕駛員)提供的專用機體,主要適用于高速一擊脫離戰中。為了適應這種戰斗的要求,特地將裝甲徹底輕量化以強化加速性能。以加速為首要目標來考量這點得到了習慣于駕駛戰斗機的駕駛員們的喜愛。主武裝是經過能量CAP化之后的光束槍;接近戰的武器則以經過特殊處理的光束軍刀為主。

機體番號: RGM-79L

機體代號(日文): ジム·ライトアーマー

英文: GM Light Armor

中文: 高機動型吉姆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8米

重量: 本體重量:36.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250KW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1;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槍

20、RGM-79N

吉姆改為原型機進行再設計所得到的機體,是專門為王牌駕駛員開發的性能增強型吉姆。一年戰爭結束后聯邦軍吸收了吉恩軍的MS技術,著手開發各種新型MS。“改良型吉姆”是其中的佼佼者,機體具有極高的的性能。本機并非象“狙擊型吉姆”一樣加強了裝甲和火力,而是增強了機體的綜合性能。例如,主推進器采用了與RX-78NT-1同型的推進器,機體各處也增設了姿勢制御噴嘴,使本機獲得了高水準的運動性能;可與高達型媲美的發動機輸出功率,將攜帶式光束兵器變得更加易于使用。主武器本來預定使用光束兵器,但受到一年戰爭之后縮減軍費開支的影響,因而改為實彈系兵器,但本機的整體性能仍然超過了RX-78-2 高達。

除去高達型之外,本機是0083年中聯邦軍機體性能水準最高的MS。另一方面,由于生產成本較高,作為批量機,它的總生產臺數非常少,只配給了少數王牌使用,如伯寧上尉。

機體番號: RGM-79N

機體代號(日文): ジム·カスタム

英文: GM Custom

中文: 特裝型吉姆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0083 星塵的回憶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83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米;全高:19.0米

重量: 本體重量:42.0噸;全備重量:57.6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420KW

推進力: 2×30000KG+4×1870KG=67480KG

加速度: 1.17G

裝備及設計特征: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5秒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光束軍刀×1,額定輸出功率0.38MW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90mm吉姆專用步槍

21、RGM-79T

本機是訓練駕駛員進行機種轉換的而特地制造的訓練用練習機,黃色的涂裝也是訓練用機的特征。不像吉恩那樣事先就訓練了大批的MS駕駛員,聯邦軍的MS駕駛員多是從宇宙軍的戰斗機駕駛員和陸軍的戰車駕駛員轉過來的,因此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本機即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誕生的練習機。頭部撤去了通常用的機關炮,在通常的駕駛艙上增設了教官用的駕駛艙,其他構造與量產機都差不多。本機使用了廉價的裝甲板,防彈性能較低,武器也只有一種,因此在正式戰斗中是見不到本機的。本機也是雙番號機體,TGM-79與RGM-79T是通用的。

機體番號: RGM-79T

機體代號(日文): ジム·トレーナー

英文: GM Trainer

中文: 訓練型吉姆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訓練用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學員、教官雙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8米

重量: 本體重量:40.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1

22、RX-77-1A

本機是聯邦軍“V作戰”的RX計劃里所開發的中距離支援用MS,試作型一共開發了3架,預定經過最終測試后配備于白色要塞,但在SIDE7遭到夏亞的突襲,僅有1機殘存。本機最大的作用是在中距離進行火力支援,近身戰則不是本機所長,因此以厚重的裝甲來彌補機動性的不足。由于是測試機,本機可以換裝或選裝一些裝甲和武器,如肩部、腕部的裝甲以及腰部的3連裝導彈莢艙。

機體番號: RX-77-1A

機體代號(日文): ガンキャノンA

英文: Guncannon A

中文: 鋼加農A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米

重量: 本體重量:51.0噸;全備重量:72.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月神鈦合金(Lunar Titanium)

發電機出力: 1380KW

推進力: 51800KG

加速度: 0.72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武裝: 腰部3連裝導彈莢艙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步槍

23、RX-77-3

本機是聯邦軍在得到RX-77-2 鋼加農及RGC-80 吉姆加農的實戰數據后對RX-77-2進行改良而得的機體之一,被稱為重裝型鋼加農。本機的主要改良之處是裝甲形狀以及對肩部主炮射擊時后座力的抑制。

機體番號: RX-77-3

機體代號(日文): ガンキャノン重裝型

英文: Guncannon Heavy Arms Type

中文: 重裝型鋼加農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米;全高:18.1米

重量: 本體重量:58.6噸;全備重量:79.1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月神鈦合金(Lunar Titanium)

發電機出力: 1380KW

推進力: 62200KG

加速度: 0.79G

地上速度:69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RGC-80型用)

24、RX-77-4

本機是RX-77型系列的最終型機體,設計時參考了前面所得到的所有數據。與以往的機體不同,原來肩部裝備的兩門實體彈式主炮被一門位于右肩的光束炮所代替,左肩裝備了多目的精密照準機,可以進行高精度的遠距離炮擊。由于采用了光束炮,機體整體設計方面就產生了寬裕,因此背部也換裝了更大的主推進器。本機的整體性能相當出色,給RX-77系列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記錄中本機有1機參加了加布羅攻略戰。

機體番號: RX-77-4

機體代號(日文): ガンキャノンⅡ

英文: Guncannon Ⅱ

中文: 鋼加農Ⅱ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米

重量: 本體重量:52.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月神鈦合金(Lunar Titanium)

發電機出力: 1380KW

推進力: 62200KG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右肩部光束加農炮×1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RGM-179型用)

25、RX-77D

裝備光束炮的RX-77-4型完成后,聯邦軍軍方覺得此機的攻擊力遠高于RGC-80型機體,因此以RX-77各型為基礎重新檢討了RX-77型的量產計劃,本機即是因此項計劃而誕生的量產機。本機設計時主要以RX-77-3為基礎(RX-77-4造價太高,不適合量產化,只作為候補),調整了重量平衡,加厚了裝甲,增強了火力和運動性。本機完成后為了進行戰場試驗,兩機加入了預定參加所羅門攻略戰的強襲揚陸艦灰色幽靈,在SIDE6遭受獨眼巨人小隊突襲時,為了援護RX-78

NT-1,在下降時被MS-18E

斗士擊墜;另有一機則加入了澳洲的部隊。因為這個原因,軍部放棄了本機的量產計劃,轉而全力發展RGC系列,本機只生產了少數幾臺。

機體番號: RX-77D

機體代號(日文): 量產型ガンキャノン

英文: Guncannon Mass Production Type

中文: 量產型鋼加農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0080 口袋中的戰爭

機體類型: 中距離支援用量產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79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頭頂高:17.5米;全高:18.1米

重量: 本體重量:51.0噸;全備重量:70.2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鈦合金(鈦/陶瓷復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 1410KW

推進力: 3×26500KG+2×7000KG=93500KG

加速度: 1.33G

地上速度:78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7300米;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1秒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2;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有資料為20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 90mm機槍

26、MSA-007

一年戰爭結束后,聯邦軍所開發的MS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流派:其一是從吉恩那里獲得技術后繼承“扎古——大魔——勇士”系的吉恩型MS;另一流派則是在一年戰爭中大出風頭的聯邦制高性能MS“高達”的簡易量產型GM系MS。這兩大流派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本機的設計方案,便是參考了以上兩大流派的技術而誕生的。

本機是由阿納海姆的技術人員所設計的,是利用以前所獲得的GUNDAM系的數據,將MSA-0011

ι高達的下半身與MSA-0012

λ高達的上半身的設計相結合所得到的高級量產機。由于采用可變式框架,機體的泛用性和擴張性十分優秀,潛力極高。本機曾有數個中隊被編入α任務部隊鎮壓培森的叛亂,始終活躍在戰斗的第一線。

機體番號: MSA-007

機體代號(日文): ネロ

英文: Nero

中文: 耐羅

出現作品: GUNDAM SENTINEL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制造商: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88

尺寸: 頭頂高:19.02米;全高:20.20米

重量: 本體重量:34.1噸;全備重量:60.5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gundarium alloy composite)

發電機出力: 1650KW

推進力: 4×10200KG=40800KG

加速度: 0.67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半徑:12000米

固定武裝: 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0.9MW

選用武裝: 頭部火神莢艙系統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步槍

27、MSZ-006PL1

本機是Z計劃的衍生品種之一,是利用了八年時間才全部完成的。利用了現有的Z技術,整合大量Z

PLUS的現成技術,綜合了RGZ-91的部分技術,是Z計劃的最后的輝煌。事實上,該機從實戰角度來說并沒有很大作為;而其母艦貝克特拉僅僅是被編入后備役的作戰艦,因此其作為試驗機的成分很大。光就威力而言,此機并不強大,沒有繼承Z

GUNDAM那樣的超級MEGA粒子炮,也沒有RGZ-91的巡洋艦炮擊用裝備,很明顯該機學習了Z PLUS重機動的特點。

機體番號: MSZ-006PL1

機體代號(日文): Zプルトニウス

英文: Z Plutonius

中文: Z钚

出現作品: 月面危機

機體類型: 可變型MS

制造商: 地球聯邦軍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99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頭頂高:23.8米

重量: 本體重量:40.0噸

發電機出力: 7000KW

推進力: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200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光束軍刀×2,額定輸出功率1.5MW;大腿部光束加農炮×2,額定輸出功率3.5MW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6MW

28、MSA-0011

本機阿納海姆公司以“究極的高達”為目標而開發的高達系列的第七架(ι高達)機體。機體本身由A部分(上半身)、B部分(下半身)和C部分(核心戰機)三個可獨立的單元組成,各部分均搭載了駕駛艙及推進用熱核反應引擎,可分離并獨立進行操作。

武器配置也考慮到了這一點:頭部搭載了準塞可繆兵器——Incom系統;大腿部的光束加農炮是從MSK-006型所使用的光束加農炮改良而來,可進行廣范圍的射擊。機體還可在機體右側選裝高出力的精靈光束炮以代替光束加農炮,機體左側替換光束加農炮的則是能量補充器。本機機體內還暗藏了自我學習型電腦——“ALICE”,這是一部擁有女性人格的超級電腦,其能力在與機師的“戀愛”過程中將不斷得到增長,因此,機師的人選是以思維方式超越邏輯和常識的“危險份子”為佳。

機體番號: MSA-0011

機體代號(日文): Sガンダム

英文: S Gundam

中文: S高達

出現作品: GUNDAM SENTINEL

機體類型: 泛用試作型可變MS

制造商: 阿納海姆

所屬: 聯邦

初次配備: U.C.0088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頭頂高:21.73米;全高:25.18米;A部分全長:21.16米;翼展:21.16米;B部分全長:32.98米;卸除武器裝備下全長:25.49米;翼展:18.43米

重量: 本體重量:38.4噸;全備重量:73.0噸;A部分全備重量:36.54噸;B部分全備重量:24.36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γ合金

發電機出力: 7180KW

推進力: 24700KG×4+11200KG×4=143600KG

加速度: 1.97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88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2連裝60mm火神炮×2;背部光束加農炮×2(12MW);大腿部光束加農炮×2(14MW);光束軍刀×2(0.9MW)

選用武裝: 精靈光束炮(56MW)

遠程武器: 頭部Incom(3.8MW)

29、FD-03

本機是由RGM-89型派生出的地球聯邦軍的量產型MS,繼承了吉姆系的設計思想,綜合性能比RGM-89上了一個臺階,平衡性十分優秀。本機在配備時正值聯邦軍討伐反地球聯邦組織,因此優先配給了地球上的基地所屬的治安部隊,特別集中在馬法迪活動猖獗的地域。由于馬法迪之亂后的MS進入了小型化時代,因此本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只生產了少數,肯尼斯上校所駕駛的即本機型。

本機的名字“古斯塔夫·卡爾”來自北歐貴族的姓氏,瑞典皇室即常有用此名者。同時這個名稱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瑞典所發展的輕型無坐力炮的名字,亦稱重型火箭筒,主要用于打擊坦克和各種裝甲目標,也可用于摧毀工事和殺傷暴露步兵。

機體番號: FD-03

機體代號(日文): グスタフ·カール

英文: Gustav Karl

中文: 古斯塔夫·卡爾

出現作品: 閃光的哈薩維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所屬: 聯邦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

固定武裝: 頭部火神炮×2;光束軍刀×2;腕部榴彈發射器×2

選用武裝: 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 專用光束步槍

30、RX-94

雖然擁有RX-93 ν高達及RGZ-91 利·卡茲這樣的高性能機體,但聯邦軍的外圍獨立部隊朗德·貝爾的主力MS仍是RGM-89 杰剛,與新吉恩的主力MS——基拉·多加相比,性能上明顯居于劣勢。為了彌補戰力的不足,遂計劃開發RX-93的高性能量產機,以配給王牌駕駛員使用。

玩過SRW F完結篇的朋友大約對本機能有些印象,本機最大的特點便是裝備了可塞可繆框架,可根據駕駛員的實際情況選裝浮游炮系統或者是有線感應模擬系統,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駕駛員的能力。本機雖然性能強大,但復雜的裝備也使得機體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加上第二次新吉恩戰爭的迅速結束,最終未能得以量產。

機體番號: RX-94

機體代號(日文): 量產型νガンダム

英文: Mass Production Type ν Gundam

中文: 量產型ν高達

出現作品: 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機體類型: 泛用攻擊型試作MS

制造商: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

所屬: 聯邦

內部環境: 標準式全視野監控

尺寸: 頭頂高:21.2米

重量: 本體重量:25.6噸;全備重量:64.5噸(裝備浮游炮系統時推定);58.0噸(裝備有線感應模擬系統時推定)

裝甲材料及結構: 高達尼姆合金

發電機出力: 2500KW

推進力: 91000KG

加速度: 1.41G

裝備及設計特征: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9400米

固定武裝: 頭部60mm火神炮×2;光束軍刀;腕部內藏式光束手槍×2;光束加農炮×1,可兼作光束軍刀;導彈×4;光束軍刀架

選用手部武器: 光束步槍(與RX-93同型);超級火箭筒

遠程武器: 浮游炮;有線感應炮×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