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二代的行走與夢想


1.?第一次出行


430年前(即公元1587年)的1月5日,今無錫江陰市一個書香門第誕生了一名小男孩。

小男孩“命”不錯,算得上是個富二代,一出生就有別墅住,小的時候更是不愁吃不愁穿,最大的樂趣就是跑到老爸的藏書樓里看各種有趣的游記、歷史和地理,常常沉迷于游記中描寫的大千世界,一心想去外面看看。

小男孩雖然愛看書,但對那個時代的八股文則毫無興趣。15歲時,他參加了童子試,自然名落孫山。

父親本想責(zé)怪他,但想想自己一生也淡泊名利,不愿為官,于是就不逼迫他,鼓勵他多讀書,給他的目標(biāo)是“做個有學(xué)問的富二代”。

他一聽,馬上答應(yīng)。于是更加沉迷于老爸的藏書樓了,即使家有萬卷藏書,也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他更是到處買書、借書看。看的書越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的愿望更加強烈。

19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家道開始中落。考慮到他的母親以及年幼的兒子需要照料,出游的愿望只得一次次埋藏心中。

22歲時,開明的母親一心看出了兒子的心思,鼓勵道:“身為男子,志在四方,羈留家園,一如籬內(nèi)小雞,車轅小馬。”

于是,他邁出了人生第一次出游。這一出行,沒想到一輩子都停不下來。

他先后游覽了太湖、東、西洞庭山、西山林屋洞、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聽松坊和寄暢園等名勝。

第一次出游純粹是為了看看家鄉(xiāng)周邊的名勝古跡,希望能看看書中描述的那個吸引人的大千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樣。

這次游覽完回家,他迫不及待給自己的母親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切,講述自己怎么翻山爬洞的經(jīng)歷。

2.?第二次出行


28歲時,想想之前玩的還不過癮,他開始了第二次出行。

如果說第一次出行帶著新鮮感,那么這次出行則帶著他的夢想和使命出發(fā)。

他不僅希望能夠看遍天下大好河山,更希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guī)律。

他帶著簡單的行李、母親的囑咐還有心中的夢想從家鄉(xiāng)出發(fā),一路靠著自己的雙腳西行而去。

這一走,就走了20年,他先后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等諸名山。

游覽一天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

登中岳,他歷經(jīng)艱險;上北岳,他不畏荊棘;爬黃山,他破冰除雪……他“探人所未探、達(dá)人所未達(dá)”,他調(diào)查火山、尋覓長江源頭,他研究溫泉、考察石灰?guī)r地貌……

他只有一個信念:用雙腳丈量山川河流。

3.?第三次出行


51歲時,僅僅在第二次出行回家3年后,他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開始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行。

此時的他已垂垂老矣,更令家人不安的是,此時的明朝動蕩不安土匪山盜賊橫行,山田荒蕪,旅途一定會險象叢生。

他顧不上那么多,他還有未盡的事業(yè),他想去此前從未到達(dá)的祖國西南邊陲去看看。

于是,他不顧一切地上路了。

途經(jīng)湘江,他路遇強盜,財物被洗劫一空,死里逃生,幸得友人相助,才得以繼續(xù)旅程。

野外投宿,他常常被拒之門外,不得不與豬牛共處一室,有時甚至只得住巖洞、露宿山野,在風(fēng)雨中度過饑寒交迫的夜晚。

身患驟疾,他堅持尋訪永州八記;臥病在床,他堅持考察浯溪勝境;好友身負(fù)重傷去世,他帶著好友的骨灰繼續(xù)西行圓夢……

54歲時,他抵達(dá)云南大理,圓了莫逆之交將《法華經(jīng)》供予雞足山的弘愿。在雞足山僧房,他感嘆曰:“此一宵勝人間千百宵!”。

此后由于病況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車船把送他送回到家鄉(xiāng)。

走了30年,他終于走不動了。回鄉(xiāng)后不久,他就病倒了。

56歲時,他走到了生命盡頭。臨死前,他手里還緊緊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懷想著自己一生的逍遙游,對兒子說“此生無悔”。

4. 后記


這個富二代名叫徐霞客

他一生出游30年,走遍了今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南、山西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他寫了多達(dá)240萬字的游記,可惜大多已失散。留下來的經(jīng)過后人整理成書,起名為《徐霞客游記》,共計60萬字。

他是中國第一個旅行家、第一代驢友。

他被稱為千古奇人,與西方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分別被推尊為東、西方游圣

424年后的2011年,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通過決議,2011年起,將《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即每年的519日定為中國旅游日

430年后的今天,“中國旅游日”迎來了第六個年頭,旅游讓生活更幸福的口號成為億萬中國人的心聲。

感謝徐霞客,感謝那個矢志不渝的夢想與堅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記者問英國登山家馬洛里為什么要去登珠峰?馬洛里回答,因為山在那里!后來,馬洛里犧牲在珠峰的山坡上,他的生命因而有了...
    陳旭山閱讀 2,002評論 11 31
  • 在內(nèi)地,到了退休年齡的老人們,不需再從事生產(chǎn),跳舞釣魚,日子過得很休閑。 而在香港,由于福利制度與大陸不同,很多老...
    maofay閱讀 478評論 0 0
  • 她到深圳參加同學(xué)的婚禮,同學(xué)說有一次在一家咖啡館遇見了他。她向同學(xué)要了地址,鬼迷心竅的一個人在陌生的街道里尋找。 ...
    何野閱讀 372評論 0 2
  • 年少的時候,大人們覺得小孩子家怎么懂什么是愛。可自己覺得,心動了,就是喜歡。 總想著他,總想和他一起,看不見就心心...
    南若茼閱讀 497評論 0 3
  • 自我提升閱讀打卡第143天(9月7日) 今天晚上閱讀的是稻盛和夫《干法》的最后一部分:經(jīng)營者應(yīng)該怎樣工...
    vv167閱讀 32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