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母題是最基本的題旨范疇,不指涉具體的觀點和判斷,僅僅是說明。一個母題可以涵納很多作品,如“成長”這個母題,可涉及作品有《魯濱遜漂流記》、《西游記》、《紅與黑》、《三國演義》、《復活》等。
? ? ? 確定母題,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基于文本
提煉母題必須以文本為基礎,一定要基于文本自身的內容和結構,不能只抓某個片段,某些細節就斷章取義地去定。
二、是學生本位
如今的很多語文教學,都著力服務于考試,尤其是畢業班,所以讀名著很多不是因為想讀,而是因為要考,或者為了尋找寫作素材的心態去讀書,這是一種短視的、投機性的“素材心態”,是偽學生本位。同時也不能把教師的讀書感受強加給學生,就如常常聽老師說上了名著閱讀專題,可是老師概念上了其實就是大家不翻原著,沒有讀過原著,就在課堂上把名著專題探究完成,這其實更多的是老師在那灌輸,毫無學生本位可言。真正的“學生本位”應該老師帶領學生一頁一頁地去讀名著,讓整本書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豐厚的文化和精神資源。
三、人生關懷
整本書閱讀我們不應耗費極大的經歷在于知識和結構,而應該引導學生對人生圖像和生命形式的思考。讓學生通過經典看人生。因為一本書,只有當它能夠與現實的人生發生深刻而豐富的關聯時,它對讀者的價值沖擊和思維的撬動才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而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記憶最深的,收獲最大的。母題的確立,應該考慮作品與人生的深層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