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人體微觀世界執行者 作者:珜守約
? ? ? ? 德國只有8200萬人,但是截至2018年,已經有104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是排名全球第三位的國家。很有趣的是,德國人注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憲法禁止學前教育,不允許過早、過分的開發兒童智力。而恰恰相反,中國人卻熱衷于“因材施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準備各種各樣的培訓。尤其當“天賦基因檢測”在市場的包裝下出現后,可檢測的結果包括:音樂、文學、表演、美術天賦,速度爆發力,舞蹈表現力,智力水平,性格類型等方向,讓不少的家長抱著把孩子培養成下一個“愛因斯坦、拜倫、莫扎特、貝多芬、梵高、劉翔、姚明…”的心態,給自己的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想根據基因的結果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培養,試圖來完成新時代下的“因材施教”,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 ? ? ? 天賦確實存在著生物學基礎,比如在《第08章 天才病馬凡綜合征,也是“巨人殺手”》中提到的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擁有一雙先天的大手,在鋼琴演奏上形成天生的優勢。但是,聚焦于試圖尋找孩子在藝術、智商、情感、運動等多個方面的“天賦”的基因檢測,卻完全不具備它所設想的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過去的一些結論不準確,樣本容量過小,僅僅是科學研究的范疇,結論多屬于一些趣味性的內容,并不可靠,而且很難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