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層次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說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有六個層次,從上往下,它們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身份、系統。
一個人的人生策劃,如果只是從下而上,即只是著眼于環境、行為、能力層次目標的追求,即使是排除萬難、全力以赴的去做,也會感到很辛苦。但是從上往下望時或許會發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天下午的班會課,我就利用理解六層次,跟同學們做了這樣一個游戲:給自己種下一顆心錨。
身份:一年后我將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人生?
信念價值:一套怎樣的信念和價值觀最能幫助我達到這個身份?例如:什么是必然肯定的?我要相信一些什么原則和規律?什么是重要的?這樣的人生會給我一些什么?我應該放棄些什么,堅持些什么?
能力:如何實現這些信念和規條,我可以有些怎樣的不同做法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需要掌握一些怎樣的能力?要學什么樣的技能?怎樣去設計一套策略?
行為:怎么做?措施越具體越好,可以編一個時間表及行動計劃。
環境:在現有的環境中,哪些最能幫助我達到這個目標?
活動之前我給每位學生發了一張A4紙,其實就是暗示他要重視這項小游戲。
其實他們并不理解什么是理解六層次,可是按照順序自上而下一條一條寫下來,孩子們的人生規劃好像越來越清晰。
例如我們來看宏烜同學的人生規劃:
他的身份定位是:一年后自己能坐在泰中某個班的教室里。
信念價值:“因為想要好的出發點,有了他,我的人生會好走很多,我要多多做題。”
能力:可以加強自控力、動力,口語能力、文言文能力、閱讀能力、學以致用能力、寫好字的能力(書寫)。不可以乏力、好喝懶做、嘲笑他人。
行為:上課多動筆、多做題。
環境:在家庭里跟爸媽、姥姥姥爺少和他們聊天兒、抱怨。在班里多和香玉、淑涵這些勤勞的人們一起學習。
可以說宏烜同學寫的很實在,他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給自己制定的這個人生規劃,應該說只要他肯努力、按自己所說去做,一定能夠達成。
這里有一個小細節,他說今后不可以“嘲笑他人”,說明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觸動,并想要改變。這些可能是我們老師費好多唇舌,都不一定能夠讓他有所觸動并加以改變的。你看通過這樣一個小的活動,他在自我覺醒、自我覺察。
我們再來看看寧宇宸同學的人生規劃,這時我所見到的他書寫地最認真的一次。
身份:一年后在一中創新班的教室內。四年后在浙江大學校園里。工作后能在辦公室里。
信念價值:我需要堅持,我的敢于質疑。
我要放棄我的粗心,叛逆,得瑟,亂說話,不求甚解。去發揚認真、努力、細心、安靜,做一個有禮儀的人。
能力:我需要具備努力奮斗的能力,去勤于思考,敢于刻苦鉆研,做到“說到做到”。
行為:我應該從現在做起,勤于實踐,樹立大目標的情況下樹立小目標,認真做事,踏實做人,講信修睦,和諧相處,平等待人,優雅做事。
環境:在家內我有媽媽的文化熏染,有我父母的錯誤例子加以警戒。在校內有積極上進的同學,有溫暖陽光的同學,還有一些錯誤例子值得銘記,還有老師的一些警言警語使我不斷成長。通過對過去自身的例子,更能得到更多教訓去迎接未來的生活。
應該說我看到宇宸在這四年中的變化,在初四這一年真的是蛻變、成長。開學后的這三個多月,他在用自己的行動讓老師、讓同學對他大為改觀,我也相信宇宸一定會達成心愿。
時間關系今天先分享這兩位同學的,接下來我會慢慢的跟大家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