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客觀評價一個人的分析推理之前,首先必須找到他的分析推理之所在。這樣做看起來易如反掌,實則不然。要成為會批判性思考問題的人,第一步就得培養照準論題和結論的能力。
?????????“是什么”問題和“應不應該”問題
一般在教材、雜志、互聯網、電視節目中較為常見,反映了我們對時間萬物存在的形式和秩序的好奇,這類論述題都屬于描述性論題。描述性論題是指對過去、現在或者將來的各種描述的精確與否提出問題。社會爭論就屬于規定性論題,是在有關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問題。他到底在說什么啊。進行客觀評價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結論之所在——這常常也是較困難的一步。我們只有找到結論才能進行客觀評價!
?????????他想讓我們相信什么結論。要找到結論,批判性思考的人首先要問:“作者希望證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這個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同樣,作者或演說對這兩個問題的任何解答都是結論。你相信一個陳述(結論)是因為你認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撐,這就是在進行推理。
?????????找到結論有線索可循
- 線索一:問問論題是什么。
- 線索二:尋找指示詞。
- 線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下。
- 線索四:記住不可能作為結論的東西。
- 線索五:檢查一下交流的語境和作者的背景。
- 線索六:問一問“所以呢?”
?????????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寫作之前先將論題的范圍盡量縮小。引導讀者得出你的結論。
?????????有時候問題很容易找到,因為它會在證明中明白無誤地表述出來。找下指示詞有助于我們找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