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本名的由來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剛剛包產到戶。由原來的大鍋飯改為家家戶戶的小灶煮飯。雖生活有些改善,但人們還是缺衣少吃,水深火熱。我就出生在那個時候。
農村人對名字不太講究,認為就是個代號而已。男孩一般就叫二狗,大牛、楞子;女孩一般就叫春花,春燕、秋容、冬群等。
婦產醫生在家里為我剪斷了臍帶,憑她多年接生經驗,根據我的骨骼分析,海拔不會太高,嘴角上揚肯定是位積極樂觀之人,臨走時還特地囑咐父母,此女帶文昌,能吃筆墨飯,好好培養。
外婆雖沒有太多的文化,但還是識字的。聽接生醫生如此說,就給我取名“小敏”,因為小巧,所以敏捷。
外婆希望我雖是小小的個子,但聰慧,靈敏。
后來的事實證明,靈敏,敏捷倒談不上,皮膚過敏卻一直伴隨著我。
接生醫生的眼也挺毒的,不管我吃再多,個子就不像同齡人那樣瘋長。走出去,不用過多介紹,八九不離十都能猜出我是四川人,好像“矮”是四川人的代名詞。至于吃筆墨飯,兜兜轉轉,拿筆桿的工作沒干多久,就因生病而離崗。反正我就是對文字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感情。
“小敏”這個名字我還是喜歡,至少沒那么土氣。
2.曾經我都用過哪些網名?
后來,網絡開始進入了我的生活,需要一個網名。那時候的我雖然年紀輕輕,倒也經歷了一些波折坎坷。
臨近中考時得知母親患癌,在家務和學習兩者兼顧的情況下,考上高中。一邊是年幼的弟弟,一邊是病重的母親,再三權衡之下放棄高中,而選擇中專好盡早就業,給家里減輕負擔。
學校推薦就業并非專業對口,包身工奴隸般的生活維持了一年多,找專業對口的急切心情把我卷入了傳銷的黑洞,沒死,也脫了一層皮。后逃難一樣回了家。
回家的兩個月后我去了深圳,在那剛謀到一份好差事“廠長助理”,也通過自考拿到了大學本科文憑,正憧憬美好時,一場腎病又差點要了我的命。
網名我起名是“沐浴陽光”,我想不管生活有怎樣的磨難,我始終心向陽光,做一個向日葵般的女子。
這個網名跟隨了我很多年,在積極的心態感召下,我的生活也有了起色。結婚、生女、創業都在那幾年完成。
后來我們創業拓展了項目,由養生會所到綠色種植再到餐飲經營等。由于合伙人涉及到民間借貸,融資跑路,最終我的產業也受牽連。
那一段時間,我和先生茶不思,飯不想,憂心重重。為了熬過那個難關,我們互相打氣,相互鼓勵。思索之后,我把“沐浴陽光”的網名改為了“敏銳”。希望自己能敏捷應付一切,且銳不可擋!名字似乎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讓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來我女兒上小學了,深知學習環境和氛圍的重要性。因為環境改變人生,人生創造環境。我和老公商量把女兒送去了外國語私立學校。
學校老師建群,為了方便稱呼,示意我們用本名。從此不管是QQ名,微信名都以“小敏”二字出現。
3 偶知簡書,進群竹桃苑
今年6月12日,一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簡書,刺激了我的寫作欲望。我立馬下載到手機里,當晚我無心睡眠,異常亢奮。一口氣就寫了《淺談我與養生的緣份》后,馬上投稿。那已是凌晨兩點多,早上醒來,全是拒稿信息。我的熱情和激情全被這泡尿燒滅了。
分享到朋友圈的,卻得到一片好評和稱贊。我一直想把自己經歷的過往,用文字的形式分享給大家。我也特別喜歡閱讀給我帶來的寧靜與思考。這么多年了,為了生活,我把自己給丟了。
我決定要重拾自己的愛好,不為別的,就為自己喜歡。緊接著我又寫了好幾篇,當收到投稿通過的短信提示時,我比中了彩票還高興。還專門把信息截屏收藏,無事時,翻出來讓自己得瑟一下,陶醉其中,怡然自得。
我在看別的簡友文章時,有一個叫斷鸝的作者,深深吸引住了我。他的文章細微之處見功夫,一景一物皆有文。如《向苦瓜老師鞠躬》一文,讓我深有以下頓悟:
看似平凡常見的苦瓜用童話般擬人寫法使文章鮮活起來。從苦瓜的弱不起眼到茁壯成長再到后來的碩果累累它都不忘感恩,這是一種美德。從苦瓜談到了人生的苦盡甘來,折射出人性:
一.再平凡的人也要努力綻放,活出人生的精彩。
二.即便再渺小的生物,都不要漠視它的存在,說不定哪天就成了遮擋風雨的參天大樹。
三.人與人之間互補所長,都有值得學習的閃光點……這是拜讀苦爪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示!
看完送個小紅心,還情不自禁打個賞。從此他也關注我。
對寫文他給我提了諸多建議……每篇文章從標點符號,邏輯順序,文章結構都幫我細心修改指正。
我有一篇《一碗牛肉碗面》在他的修改下,被編輯推到首頁,和少兒金話筒錄制成了音頻,這讓我好生歡喜。
斷鸝告知我,有個美文鑒賞群,寫文達十篇,才能進。從此我就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為了激勵自己,還發了朋友圈。
有了這個目標,我很快就進群了。不進不知道,一進嚇一跳,大神們文思泉涌,才思敏捷,隨便一寫,洋洋曬曬堪稱大作,我只有獻膝頂禮膜拜了。
4.最終筆名敲定“吻塵”
昨天下午五時許,群主斷鸝(我師傅)私信微我,問我是否考慮一下筆名。其實他正說到了我心里,這幾天我也正考慮此事。
師傅斷鸝對唐詩宋詞頗有研究,請他為我斟酌一二。
他問我:“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我回復:“我雖是一株長在巖縫無人問津的野花,即便這樣,我也要心向陽光,盡情綻放且芳香四溢。”
片刻,斷鸝老師回復于我“吻塵”,一個吻字惟妙惟肖。同時發來了一首陸游的詩。
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對于這首詩,我專門到百度查詢了意思如下: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哪怕碾作塵土,也依然芳香如故,是何等大氣和倔強,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與我的個性簽是多么的吻合。與我的人生經歷又是多么的神似。
人最終會歸于塵土,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吻塵”是我,不一樣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