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請不要這樣折騰,還是多一份堅守吧
記得魏書生在做報告和講座時,曾經鮮明地提出,要牢記“守住、守住、再守住”,守住常識,守住本真,守住寧靜,守住長處,守住平凡。他還強調:要尊重規律、敬畏規律,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成長規律;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學以致用。
但是,在現在的教育領域里,筆者認為,該堅守的沒堅守,倒是折騰越來越多了。
比如說學習先進教育經驗。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今天覺得這個好,明天又覺得那個棒,學杜郎口、學洋思、學衡水,學毛坦廠,朝三暮四,跟風盲從,還沒來得及咀嚼、消化、吸收,又進入下一場學習運動之中。學習似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最終學個“四不像”,而且還迷失了自我,把老師折騰得不知所向。
學習他人經驗,我們的先賢早有告誡,切勿步入削足適履、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后塵。要有南橘北枳 、水土不服的意識,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尤其是在當今新經驗多如牛毛的時勢下,既需要不盲從、不盲信的定力,更需要批判力和判斷力。
又比如說課堂教學改革。現在是搞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越來越嚴重,從根本上忘記了教育的本質。有這樣一種傾向,似乎是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有角色扮演、有小組討論、老師不講或少講、學生多活動就是好課堂。評價好課堂就是看是否有熱火朝天的討論、爭先恐后的發言、連續不斷的提問,甚至有人認為,老師多講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只有那些追求熱鬧、花哨、少講多練才是好課堂。
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經這樣一折騰,使得有些教師過于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本來面目。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經驗,來一個領導,說一套教學方式和理論,下面“唯命是從”,按照這個來!過段時間,又來一個專家,提出“xxx教育理論”,好,按照這個來,過段時間,又來一個“指導專家組”,進行教學指導,好,按照這個來!這樣不停地花樣翻新,打著改革的旗號,貼上創新的標簽,把校長和老師折騰得死去活來。
其實,魏書生早就說過:現在的教育理論層出不窮,花樣天天翻新,翻來翻去最后都翻到老祖宗那里去了,一些所謂的最新理論全可以在老祖宗那里找到。比如,我們講“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老祖宗早就講過“有教無類”;現在有些人提倡分層次教學或者異步教學,老祖宗早就說過要“因材施教”;現在講要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輕松學習,還有人提出要搞“愉悅式教學”,其實老祖宗早就說過要“寓教于樂”;現在新課程改革,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老師一起在課堂上成長,老祖宗早就說過“教學相長”……
魏書生告訴我們,教育不管怎么變,我們只有守住我們的根本,守住老祖宗留的經驗,棄其糟粕,取其精華,那么我們的教育方向才不會出錯。
真心希望現在的教育能少一些折騰,多一份堅守!(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