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把我唱給你聽,趁現在年輕如花。——題記
煙雨三月,一個人,一盞燈,一杯茶,一本書,回憶一個夢幻般的冬季。
窗外,風吹打樹枝的聲音唰唰作響。光影斑駁,燈火闌珊。雨水和霧氣開始在冬季過后的杭嘉湖平原瘋狂地彌漫四溢,一半綠意一半蕭條的春日三月特有的季節場景終究在江南持續數月的寒冷之后拉開了帷幕。
就是這樣的一個下午,陪伴我的是靜如止水的空氣和余秋雨先生的《霜冷長河》。
心冷如霜,流年若河。這一本鐫刻生命歷程的文字讓我從內心深處去了解從滄桑走來的余秋雨。歷史是一條長河,人的一生亦若長河。過去雖淡之如水,細細品嘗卻香醇雋永,時光流逝仍融融于胸。那是年輪的腳步,那是生命的過程。忽若恍悟人生,稚子之心卻不淡反濃。沒有哀怨,也沒有高興,謹以此來紀念那些漸漸遠去的風景和不復存在的歲月。
一直以為余秋雨是個出色的文人,因為他懂得如何用文字去創造其出眾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盡管歷史是那么沉重。眾生蕓蕓,紅塵滾滾,春雨霏霏,落葉聲聲。那是情思的牽動,不要爛漫,而流淌著真誠。挖掘所有的記憶,搜索記憶的面孔。似流云飛過,有幾許相逢。回首走多的路,不過煙雨迷蒙。是時間把臉龐刻下了皺紋,磨平了個性,卻不甘愿孤獨臨風。月如霜,幾時冷靜;情深重,似水匆匆。
關于名譽,作者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的話語:從被追求的那一刻起,名譽就是一種罪惡。只有那些人們自然擁有而不必強求的地方,它才成為一種美德。顯然,這是作者掙脫世俗洪流的一種見證,是對社會功利化現實的一種抨擊。之于功業,之于名譽,將其作為人生目標奮力追求似乎也并不為過,但前提是要束縛于倫理道德所允許的范圍。文人學者亦如此,懷璞玉之心,方可作道德文章。這讓我想起了文學,今天我們不少的寫作過分欲望化,自私自戀的東西太多,作品中很難看到讓人溫暖感動的人,這不能不說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悲哀。而我,這個生于八十年代末的孩子,經典傻逼,特立獨行,在這場市場意識和文學意識的較量中,始終扮演著捍衛純潔的角色。十多年來,我似乎一直在寫。寫我的快樂,寫我的傷感,寫我的得失,寫我的愛與恨,凡此種種,全當對過去的一種告慰。從沒有成就,所謂市場經濟催生的文字錢財,那我不是我最終的向往。但讓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我從自己印證生命歷程的文字中看到了哪個曾經幼時頑皮無憂的稚子,看到了那個學會自我成長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逐漸堅強的男生,看到了那個心懷夢想懂得為一生去闖蕩的青年。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快樂躍然紙上。無需名利,欲已滿足。
歲月如歌,年華似水。逝者如斯,謹以此銘記那些流金歲月,那些曾經一起分享過生活的人們,那些飛逝而過飄落在風中的故事和我的第二十四道年輪。
感謝生命這條長河,給了我風平浪靜,也給了我駭浪驚濤,讓我體會了人生不一樣的美。
感謝生命給了我如此的寓所,讓我帶著希望,也帶上堅強,站在人生新的起點去迎接又一個多彩的春天。
也感謝那些曾經給過我靈感在我的文字中留下過痕跡并且如今依然還陪伴生存在我周圍的人們。我知道,我生命中綻放過的很多色彩都曾與他們建立過密切的關系。就像那年我們在湖畔為青春夢想而奔波的勞碌和發出的吶喊將永遠定格在心底那一張張彩照的方寸之中,光華不減。
看時針旋轉,物是人非;唯以夢為馬,勇往直前。祝福自己。遠航吧!風作航標我作燈,愿為春天做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