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殺死」男神從不手軟

繼“在單均昊面前,所有霸道總裁都是部門經理”的論調后,明道久違地再次回到話題中心。

《演員請就位》里,明道海選就被刷了下來。

反選時,各個導演都不要他。

甚至連導師陳凱歌,最終環節都選了陳若軒。

配合明道坦言自己好幾年無戲可拍的境況。

明道,你可能沒有辦法

再演男一號了

以及被刷下場后,那句“我都有點看不起我自己了”和無措的眼淚。

明道的離開,于情于理,都擊中了網友的心疼點。

很多人不解,為什么陳凱歌不選成熟演員明道,反而去選一個bug頻出的新人。

一時間,對陳凱歌的質疑、“陪跑”的陰謀論頻出。

對于這個問題,飄飄有一肚子話,想嘮一嘮。

對于選擇明道還是陳若軒的考量標準,陳凱歌原話是這么說的。

從正式的表演看 明道是好過陳若軒的

但是陳若軒 在通過對他的指導之后?

他的表演有了比較大的改變

所以明道不得不暫時離開

陳凱歌這個刷人的理由,很多人不能接受——比賽場上,誰好選誰,天經地義。

但明道的表現,算得上好么?

有句說句,以他的戲齡來衡量,只能說穩,中規中矩而已。

在“好”的這個標準里,明道有一個指標遠不如陳若軒:潛力。

說得具體可操作一點,即:成長速度。

這對老演員是一件很殘酷的事,但卻是一種正確的殘酷。

新人如果展現出潛力,那就遠比靠著經驗優勢,實現中規中矩的優秀的老人們有價值。

不止在熒幕里的片場,生活中的職場,也同樣存在。

明道和陳若軒,從戲齡上來看,一個15年,一個5年。

一個表演規矩沒有亮點,一個雖然問題明顯、但能通過點撥提升,客觀評估,就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前者成長的平均速度,大概率不如后者。

市場沒耐心,不會等你長大。

這也是華晨宇在《明日之子》上對By2提出這種“超越自己”的要求的意義。

永遠給自己劃一個安全區域

哪怕最后拿到了《明日之子》冠軍

你們過兩年還是會變成

“重新出發”

這類競技綜藝,請來“老人”,意義當然不會是要他們吃老本,靠經驗碾壓新人演員。

而是要他們在專業競技中迸發出新的亮點。

而沒有亮點,也就沒有價值。

其次,白紙好教。

郭敬明在明道和陳若軒中二選一時也傾向于陳若軒。

原因不是明道演得不好,而是他的臺偶式發音和臺詞感有點出戲。

而明道已經演了15年戲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表演的固定模式,這種表演慣性是很難一朝一夕就改變——

至少無法像陳若軒那樣,陳凱歌點一句,就能迅速實現質的飛躍。

所以陳若軒有一個明道沒有的優勢:可塑性。

老演員一定會有自己的表演習慣,而且戲齡越長,習慣越頑固。

更有甚者,按照自己一些不正確的習慣演,還被市場所接受,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那愈發難改變了。

比如李少紅點評楊冪的表演,不過腦子。

這種下意識的程序化表演容易改變嗎,難。

拍了大半輩子文藝片的劉杰,能調教好演了小半輩子古偶的楊冪嗎?

而,像陳凱歌這種大導,更需要的,是可以適應他表演理念和執導風格的,可塑性強的演員。

所以,為明道被刷喊冤,為童年男神發泄情緒可以理解,但陰謀論自己才是絕對正確,就沒必要了。

除了自我貶低,明道也在節目里無不自信地說,拉一個大熱劇的男一女一和他,到大街上問,看看大家是認識他還是認識我。

這說法,真不是自負。

辨識度很高的臉,國民度高到占據一代人的記憶的《王子變青蛙》。

對183club的其他成員,想必大家都失憶了,但明道,想忘都忘不了。

但對于明道的記憶,在《王子變青蛙》和《愛情魔法師》之后,就斷層了。

對臺偶比較關注的,記憶還會延伸到《星蘋果樂園》《天使情人》等劇。

但一直到《櫻野3+1》這部,明恩合體,收視率最高才達到2.88的偶像劇之后。

明道的戲路,有了轉型的初兆。

第一個嘗試,是接了《金粉世家》原班人馬打造,張恨水小說改變的情感劇《夢幻天堂》。

女主角是李曼,演過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怎么評價這部劇呢?大概就是演員演技和劇情被外包裝耽誤的經典案例。

看看海報,一股甲方親手DIY的洗剪吹廉價感。

看看這服化道。身為大小姐的女主,她的臟辮讓我好奇她平時怎么洗頭。

看看這尷尬的口水主題曲,戴耳機都無法遮蓋我的羞恥感,和《暗香》更是云泥之別。

還有這雷人的分鏡效果和造型,仿佛在致敬巴啦啦小魔仙。

注意,那個幾個高頻率閃鏡真的是出自原劇。

包裝廉價如此,還能打出7.5的中高分,實屬不易了。

而明道也第一次證明了,雖然自己是偶像劇男主出身,但也有撐起正劇的演技。

但臺偶式微的那幾年,明道的運氣,還沒有陳喬恩好。

先是,錯過了臺偶末班車之一《命中注定我愛你》。

《命中》的選角,本是屬意明恩情侶檔。

但明道因為《櫻野3+1》和三立鬧不和,一氣之下跑去演了另一部《敲敲愛上你》。

結果,《敲敲》糊了,《命中》破了《王子變青蛙》的收視紀錄。

令人唏噓的是,連阮經天,都是以明道的模子選出來的。

還有另一個小道消息是,《下一站,幸福》的原定主角也不是吳建豪和安以軒。

而是考慮過明道和劉荷娜。

如果消息屬實,那么明道,可以說是,在花期正盛和臺偶式微的這個節骨眼,連續錯過了兩班豪華專車。

此后,臺灣好劇本難求,明道也鮮少接臺劇。

轉戰內地,要么就是在各類流水都市劇里露露臉,但大多是非主角、沒什么記憶點。

要么,就是演一些明顯是拍著玩的電視劇的男一號。

要么,是明恩再度聯手,圈一波情懷。

雖然這cp魔法似乎失效了。

去年,明道本合作謝天華、鄭嘉穎,主演了一部陣容強大的網劇。

但由于資金不明去向,又糊了。

或許正如陳道明說的,演員能不能紅,運氣占比太重。

合格的演員明道,這幾年,確實時運不濟。

除了個人時運問題,臺灣男星進軍內地后的事業發展,普遍達不到預期。

“流量花旦+臺灣男星”的CP模式,一度很時興,小花人手一部。

楊冪阮經天的《扶搖皇后》。

迪麗熱巴周渝民的《烈火如歌》。

景甜陳柏霖的《火王》。

但,除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留下點姓名的趙又廷,其他人的結局,幾乎都是被嘲。

臺偶男星十年后到內地演古偶,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太高估童年濾鏡的圈錢能力的事。

除了要克服臺灣男星本身演技上的“臺味”,還要克服超齡偶像演偶像劇的熒幕不適感。

畢竟,偶像劇起家的他們,如今也已走不了純偶像路線。

浮腫、松弛、面部變寬等歲月痕跡暴露無遺。

這到底是仔仔,還是靳東?

沒有內地小生的鮮嫩皮相,也沒有正劇的演技積累,處境尷尬是必然的。

在這一點上,比明道更有深刻認知的,是彭于晏。

臺偶沒落,男星戲路變窄那幾年,彭于晏和明道一樣,考慮轉型。

不同的是,相比起彭于晏的轉型力度,明道就有點顯得過家家了。

彭于晏轉型的第一個作品,就靠著一身腱子肉嚇壞了一批人。

此后,每一部劇,彭于晏都會練就一項技能。

魔術、海豚訓練師、巴西柔術、泰拳、手語、吉他…….既多且雜。

他是明智的,認真對待每一部戲,每次表演。

同時,也從每一部、哪怕并不算優良的作品中汲取一些好的東西,滋養武裝自己,說不定哪天碰上好機會,就是亮點,就抓眼。

而明道呢,雖然說是“今年第一出戲”這么好的機會,也不能說是完全把握住了。

李少紅一眼就指出,他的握槍姿勢一上來就不能說服觀眾。

第二次再演,他也沒有大改變。

更遺憾的是,明道并不是虛而無才的偶像,射擊、賽車、下廚……很多技能他都有底子,只是偶像劇的慣性表演程式下,沒有那個卯足勁展示的自覺和欲望。?

但當下,似乎由不得他們再佛系。?

這是臺偶男星的至暗時刻,他們的出路,遠比他們本身,及制片方想象的還不樂觀。?

形象標簽、表演模式、臺詞功底、年齡問題等等,隨便一項,都可以成為市場不接受他們的理由。?

每一次露臉,都不該只當做向大眾展示“我是明道,我現在長這樣”的顏值尚在,而是應該努力證明,寶刀還能磨出新鋒芒。?

畢竟,肉雖然很多,但搶的人更多。

回憶固然美好,但這早就是一個情懷無法成為遮羞布的苛刻年代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