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班主任激發學生的藝術
話題一:什么是好的管理
1、管事理人
陳宇老師在本章開篇就談到,要想把班級帶向優秀,就離不開管理。
但什么是好的管理,很多人頭腦中,會出現不同的理念。
管,理。二字,在管,也在理。
很多班主任會把管放在首位,認為管就是約束、控制。管理就是是“管人理事”。
但陳宇老師認為,
無論是按照管理學的解釋還是從班級這個組織的特殊性來看,班級管理都應該是“管事理人”。如果把管事的方法、技巧用于控制人,大方向就錯了,導致的結果也會很可怕。
即通過班級事務的“管”,以在管事的過程中,達到教育人、影響人、引領人的目的。
2、以管育人
從管理思維歷史演進的過程中,陳宇老師說,三種管理方式都有控制的因素在。
科學管理控制行為,人本管理控制情感,文化管理控制思想。
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人力資源的特殊性在于人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還有主觀能動性,而且都不愿意被控制。用或軟或硬的方法把人管住,看上去有效果,但終究違背了發展人的宗旨。人應該是管理的主人,而不應該是努力。教育中如果有管理,也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三種管理思維的區別在于,
科學管理班級,是為了把事情做好;
人本管理要求班主任真正關注班級里的每一個人;
文化管理則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學生做正確的事(基于價值判斷)。
這是把三種不同管理思維運用到班級時,具體化的情況。
班級管理不是不要管學生,關鍵是如何管,是以把人管控住為目標,還是通過管事教育人為目標。
3、好的管理
管理學界的共識是,好的管理不是把人管住,而是激發人的活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掘人的潛能。
不管是企業,還是其他團體,都以激發人的積極性為管理的目標,這樣一個單位才有活力,才有向上的動力,才能不斷走向進步。
班級,作為一個育人的單位,在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更需要不斷通過事務的處理、活動的開展、學業的促進,在此過程中,不斷條理,增進他們對于事情的認識,不斷走向自我的社會化過程,從而達到教育促進、提升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