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生活,不只有生活,更多的是享受生活,只有真正懂生活的人,才不會被生活所左右,而是會盡人力,聽天命;現在的社會,做一個靠譜的人很重要(不是非要保證每個人都靠譜,至少要保證自己能做到,以嚴己寬人的態度生活,方能游刃有余)。
下面我就拿自己開刀了,感興趣的話,希望你們可以把我當做是一面鏡子,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冕的態度看下去,也不枉我們第一次“見面禮”如此接地氣。
既然方向已經確定,何必打聽要走多久。可能是因為星座的問題(愚弟水瓶),做任何事之前總是喜歡計劃一番,且不說執行力能達多少,光是“計劃”這個過程就能讓我很享受的去完成,而且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還要保證和實際的生活接軌,這點自始至終還是很值得堅持和完善的(縱觀孔子一生,直到70歲才算真正意義上完成自己的求學過程,因古時是以德育人,和現實說法不同,現在的“學”多指某項專業或技能的學習,感興趣的可以移步某搜索引擎);說到計劃這里有必要和不知道的人提個醒,尤其是做一些繁瑣的事之前,準備一張紙和一只筆,花上三到五分鐘列上重要的關鍵詞,然后根據時間和重要性排序,未必不能事半功倍,屢試不爽(避免三分鐘熱度的方法就是,當你想放棄或者有退縮的想法時能不能意識到并堅持下去。)
能否做到喜怒不形之于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能控制住你自己。說到這里,愚弟確是有些慚愧,狼人殺、王者榮耀、陰陽師、英雄聯盟、凡事玩過的游戲,看到那個,聽到那個,想到那個,都會忍不住刪了又下,下了又刪,如此反反復復被同事和朋友說成神經病,也是無語應對。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雖說我玩什么都上癮(是有淵源的,自從上了大學,離開家,興趣就突然變得廣泛起來,包括現在的工作也皆因興趣而來,專業不對口更是隔了幾層山,不過還好我都挺過來了,并怡然自樂),但是這些年來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只要保證是正能量的,積極的,有未來的就可以放心大膽去做;如若不是,不管做到什么樣,什么程度,都得放棄,沒有理由,不需要借口,不偉大的說為別人,至少活成你想要的自己(偶爾控制不住自己,不怪你,如果長時間做不到你想要的,只能說是你自己有問題,雞湯灌再多,不開始行動,相當于零,別拿你想象自己努力的樣子和他人在路上努力的成果對比,除了安慰不知努力的自己,你還能得到暫時的虛榮和優越感,庸人自擾,自欺欺人罷了)。控制自己的靈魂,這不是斗爭,而是教會自己一項你未能掌握的技能而已。
量變引起質變,別用錯了方法。用到生活上,總能讓人想起一些什么(忘了要說什么了,略過20個左右)。第一次親身實踐這句話不是學習,而是看書,也是醉了,總是眼高手低,很少做練習,正如成績一樣,忽高忽低,類比來看書可能只求量,過場子,不求甚解的感覺吧,讀了那么多年“課外書”,只盲目求數量,有多少未能真正讀懂其意,未能即使更新書評,未能縫合為自己的知識,又怎能不能說是“浪費了”多少時間,如若不是及早發現,不知后果會畸形到哪里!后來讀的書多了,才知讀書的深意,在我看來,讀書就是讀人,讀的是故事, 思考的確是人生;如若喜好讀到的不能轉化為我們生活所用,讀的太多,也只是紙上談兵,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書的存在,在于讓我們明白一些意義,教會我們一些方法,不是擺設在博物館的藝術品。(要區分開來)
對細節的偏執不是潔癖,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仰。何為生活,蕓蕓眾生,難持一致的觀點,不過說到底,生活不是給別人看的,活在當下,快樂就好,但行前程,莫問好路。衣服的搭配,黑白色的過渡;能否收拾自己的儀表,打掃并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出租屋的時候能否合理對待公共區域;吃飯結束時能不能少給服務員添麻煩;未吃完的東西,能否完整干凈打包丟進垃圾桶里,如若被流浪漢撿到,也算做個善事;易碎的丟棄的易傷手的碎玻璃等其他能否妥善處置后再丟棄;服務客戶時能不能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多思考一些正和博弈的方案;上班能否做到不遲到,提前10到20分鐘趕到(上班不遲到是對上班最起碼得尊重和上班最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