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丈夫》收官。
Sir當然沒追。
瞄了兩眼,為一個人——
俞飛鴻。
她依然很美。
你看。
都是姐弟戀。
好多人看《生活啟示錄》,被閆妮和胡歌的吻戲尷尬了一臉。
但在《小丈夫》里,45歲的俞飛鴻跟29歲的楊玏嘴對嘴,我們居然,一點也不滴汗。
俞飛鴻不是第一次談姐弟戀了——
在《策馬嘯西風》中。
即使是和小她3歲,且娃娃臉的吳京,也毫無違和感。
顯而易見,這完全得益于俞飛鴻20年不掉線的顏值——
瞧瞧,她哪里像45歲了。
跟17年前,印象里的“驚鴻仙子”,一點沒差。
《小李飛刀》里的驚鴻仙子,估計是Sir這一代人,關于俞飛鴻的最早記憶。
當時那部劇里匯集了賈靜雯,范冰冰,還有“臺灣第一美女”蕭薔。
但印象最深的,卻是死在泡面頭焦恩俊懷里的俞飛鴻。
后來重看,發現這部劇喜歡把所有人物特寫,都傾斜成一種謎之角度。
而俞飛鴻在這種毀人不倦的角度下,照樣美翻天。
知乎網友@teamoou曾這樣點評過俞飛鴻逆天的美——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她和其他人的合影,大多數女星站她身邊要么透出一股小婊砸小野花的感覺,要么一秒變買菜大媽。
有圖為證——
這是《小李飛刀》中,她和范冰冰的同框。
而事到如今,俞飛鴻每次新戲一出,總能輕松贏得一片“女神”掌聲。
這種近乎魔術的魅力,除了開篇Sir說的,永不掉線的顏值。
或許還有——
氣質。
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重點大學畢業。
這讓她渾身上下散發一種難以模仿的知性氣質。
俞飛鴻的演藝生涯,堪稱一帆風順。
因為長得漂亮,8歲就被挖去演了國產片《竹》。
16歲主演電影《兇手與懦夫》。
18歲考入北影表演系。
長得好看,又努力。
大學室友接受采訪時曾說:
她(俞飛鴻)是我們幾個女孩中最聰明的一個,做什么事情都有計劃。
我們忙著戀愛的時候,她卻學習英語,以至于以后能用英語演戲生活。
我們睡懶覺的時候,她卻天天練晨功沒有一次遲到,最后拿到獎學金。
這種校花+學霸的開掛人生,讓她在念書期間,就贏得進軍好萊塢的機會——
大三,21歲的她被看中,參演王穎的《喜福會》。
拍完,劇組勸她留在美國——
這樣的長相,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
但俞飛鴻拒絕了——
書沒念完。
1997年,她留學回國,剛剛踏進演藝圈。
《牽手》導演就找到她,想讓她當女主,出演“妻子”夏曉雪(后來蔣雯麗扮演的角色)。
她又拒絕了。
堅持要演戲份更少的“小三”王純:
我跟王純更合適。剛剛畢業幾年,也是在異地,一個人要尋找位置、尋找生活,租房子什么的,跟我去美國兩年的經歷很相似,我會比較有感觸。
事實證明,她對了。
她演出一個跟傳統國產劇大相徑庭的“第三者”——
溫柔嫻淑,知書達理。
在成功占領男人的心后,還對他的妻子懷有歉意。
劇中,她遠望蔣雯麗,自己默默流淚的場面。
讓觀眾相信——
這個“小三”只是個追求愛情的少女,可惜沒有遇到對的人。
可以說——
她是內地熒幕上,屈指可數不招恨,反招疼的小三。
俞飛鴻一“出道”,就憑驚艷表現,讓觀眾記住她的名字。
她清醒得嚇人。
演員這個職業,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角色,受形象等各種因素制約,不是你想演什么就能演什么的。
這種“清醒”貫穿她的人生。
2008年吳宇森籌拍《太平輪》之前,邀請俞飛鴻出演一個角色,隨她挑。
看完劇本,她覺得自己最適合“顧太太”。
這個角色戲份不多——
整部電影里出場不超過10分鐘。
但她看中的是角色的“完整性”:
當她發現于真(章子怡飾演)的身份后,她有同情,又對自己的處境十分顧慮,因為顧太太自己也不過就是個二房東或者三房東。
越小表演空間,反而越能考驗一個演員的能力。
比起那些為了一兩場戲爭得頭破血流的花瓶女神,實力巨星,俞飛鴻似乎總是放過“爆紅”的機會。
她與演藝圈,始終有一種,若即若離的疏離感。
我們從來看不到俞飛鴻對知名度、曝光率的追求——
在30到40歲,這段演員“黃金期”,俞飛鴻自學編導。
只為拍一部電影。
這還是一部“不想賺錢”的電影。
2009年的《愛有來生》,根據小說《銀杏,銀杏》改編。
這是她第一次當導演、且身兼編劇、制片。
她選擇了跟“潮流”完全不搭界的“史詩愛情”題材——
因為,她想把“來不及說愛你”的故事,獻給好友。
《愛有來生》片尾字幕中,寫著“謹以此片獻給天上的同學潘云暉”。
這是她多年前,患白血病去世的好友。
當導演并不是我的夢想,拍這個故事才是我的夢想。也許以后沒有感覺了,《愛有來生》就是我惟一執導的電影,我為感覺而說話。
從1980年至今,36年間,俞飛鴻只參演47部影視劇。
其中,主演的作品只占一半。
作品之外,俞飛鴻的私生活更是謎。
跟大部分明星高調公布戀情、結婚相比。
她低調得近乎隱形。
從來不上真人秀;也鮮少上雜志封面。
沒有新戲上映,連采訪都少見。
網上搜她的名字,網友問最多的,是——
對這個問題,俞飛鴻保持了她一貫的任性。
——所以別人的聲音都左右不了你嗎?
——我為什么要讓他們左右我?我覺得人生是自己的。
其實我覺得也不見得一個行業就只有一種標準,娛樂圈就必定要怎么樣。
我覺得人生就是一種選擇。
坦白說,俞飛鴻不是一個好演員。
再怎么喜歡俞飛鴻的影迷也得承認,她的演技,不算頂尖。
她長相端莊,眉眼之間有英氣。
可溫婉嬌弱。
《大丈夫》
也能攻氣十足。
《父親的身份》
但實際上——
個人氣質始終凌駕角色特質。
比如,最大短板之一,耍狠——
就容易破綻百出。
《策馬嘯西風》的高老大,挑眉瞇眼、咬牙切齒,這是典型(老套)的“壞女人”演法。
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大氣,端莊,但心計不足。
即使是《小丈夫》里潑辣的姚瀾,激動起來,也是“太美”。
當然她輸出了一種有別于如今娛樂圈盛行的獨一份的美。
但這種美,在很多時候,蓋過了她所扮演的人物。
有人曾問海明威,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海明威:
需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很殘忍,但是真相。
對于絕大多數創作者來說,苦難,就是財富。
我們都知道梁朝偉的憂郁跟他單親家庭背景分不開。
周星馳如此執著童真,是因為童年過早面對慘烈的現實。
即使是靈氣逼人的周迅,她那種無可拘束的勁,也與她對感情奮不顧身的癡,脫不了干系。
而俞飛鴻的問題在于——
她從一開始就富饒的人生,(似乎)從未面對過物質,或者精神的匱乏。
她在一次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曾說——
我是一個揮霍人生的人,不要拼命追趕,而是走走停停,多看看沿路的風景,不想成為別人設定的人,不想達到大家眼中所認為的名利上的成功,從小家庭的環境就支持我,我很幸運。
這種幸運,能讓她在名利橫行的娛樂圈,保持獨一份的自由與清醒,隨性情,做自己。
抵抗住誘惑,如她一直不變“清澈的眼睛”。
但也因為沒有足夠的渴望,始終無緣一個好演員必要的狂熱與焦慮。
她少了那些能觸碰到真實疼痛的細膩與深刻。
這是俞飛鴻幸運,也是她作為一個演員,最大的“不幸”。
這也是人生吊詭與精彩的地方。
當然,Sir還是會繼續喜歡俞飛鴻。
因為某種程度,她就是我們想卻永遠無法成為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