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細讀本文需要7分鐘,速讀僅需2分鐘。
有個收藏很久很久的主題,關于天賦。
對于做設計的人兒來說,或多或少都會在心里問過:做設計真的需要天賦么?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梳理這個話題,或者說能夠如何理性加感性地綜合分析這個問題,而不僅僅只是淺顯的表述,去單純的鼓勵。
這一次,我找到了契機,決定試著縷縷看,也歡迎評論交流。
這個話題的前提是,我閱讀完了兩本書:《人類簡史》和《設計法則100》以及,聽了一場大咖青爵在優(yōu)設的講座。
切入契機是,一天晚上與同事的一場對話,聊到最后,留下了個疑問:做設計真的需要天賦么?
我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說。
一我試著,從歷史角度來看待天賦這個話題。
人類誕生之初,是靠采集食物和原物料而活的。但在采集食物的同時,還采集了“知識”。
為了生存,人類需要對所在地了如指掌,每個人都得知道怎樣做出一把石刀,如何修補裂開的斗篷,如何做出抓兔子的陷阱,還有如何面對自然災害和動物襲擊。這里面任何一種技能,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指導和練習。
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所認為的獨屬于人類的技能天賦,都是前人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學習、積累、演變而得來。
我們由于從小受這些行為的熏陶,不需要過多學習就能掌握這些技能。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把環(huán)境的這種熏陶誤認為天賦。
隨著社會的改變,我們現(xiàn)代人專精于自身小領域的知識,每個人懂得的只限于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就可生存,我們說的設計天賦就是無數(shù)個小天地中的一種。
設計方面的天賦又可以具體細分,創(chuàng)作天賦、配色敏感、空間感……而這些天賦都是可以不斷學習的。
或許從生理角度,可能會認為女生邏輯感差,色感強,而男生邏輯感強,配色可能會弱些。
然而,世界上最早載入史冊的計算機程序員,英國數(shù)學家,奧古斯特?愛達?洛芙萊斯(Augusta AdaLovlace,1815—1852)卻是一位女性,人們用她的名字艾達(ADA)作為一種計算機語言的名稱就是為紀念這位聰明的數(shù)學家。而和我關系很好的一位師兄在色彩搭配上,也甩普通女設計師幾條街。
從我們成為“智人”那一刻起,自帶的天賦只有兩種學習和思考。其他的都可以從大自然或者他人身上學習獲得技能,或者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知識。
一旦明白了這點,最基礎的焦慮可以得到緩解。至少于我而言,我不再說,自己在設計這方面沒有天賦了。
二是從青爵和百位創(chuàng)意人的探討的精神層面來說。
這是最艱難,也是魔力無窮的。
青爵在他的講座里,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叫做自信。這個自信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鼓勵覺得自己做不好設計的人兒要自信。
在他的表達里,做好設計的打開方式就是:自己的汗水加上一點小聰明。
聽上去很簡單對不對?可是這兩者我們都很難做到。
前者就是你要比別人更努力,更堅持。我們大多數(shù)人,太渴望付出就得到收獲了,有些,甚至還沒付出就渴望得到回報了。后者就是找對方法,突破瓶頸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梢悦刻炜创罅康脑O計,不僅僅是看,還可以分析下作品,自己動手做做。單就這點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青爵在講座里提到了一點:設計這條路是最公平的,公平的令人發(fā)指。
可是,我們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忘了為什么出發(fā),忘了這條路公平的前提是,一定不能迷失自我,要看清自己,有態(tài)度、有自信……
正如《設計法則100》里佐藤卓所說:好的設計不會無中生有,而是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在一無所有處孕育一件好的設計。
你認為那些有設計天賦的人,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努力鍛煉自己面對所要設計的事物的瞬間靈感,發(fā)現(xiàn)我們?nèi)粘]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你在閑聊,而他們在不聲不響的進步。
這是個悲涼的事實。
沒有人生來就極具某種天賦,即使你認為他們很有天賦,但也不代表他們真的有天賦,他們只是在更小的時候或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天賦和智力有點類似,大家天賦其實都差不多,最后決定你跑得快慢的因素,是方法再加上自身的努力。
無所謂天賦不天賦,但要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通過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來加深生命之中,屬于設計的豐盛體驗。
寫在收尾
不得不說,上周六,青爵老師的講座真的收獲頗豐啊,我已經(jīng)化身老師的小迷妹了。
寫完這一篇,我喝了兩大杯拿鐵,很清醒,即使已經(jīng)接近凌晨。在梳理的過程中,我似乎又給自己在設計這條路上增加了個一定要走下去的理由,難以抑制的激動,這里給每一個提問的你說句謝謝。
每一篇文章,無形之中便成為我在設計這條路上的禮物了。這些禮物里,你可是另一半的書寫者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