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們開著汽車從飛機上疾速垂直降落,汽車在三座摩天大廈中飛躍穿梭……《速度與激情7》絢麗的特技展現了極致的觀影體驗。刺激的動作、火辣的美女、英雄特技,集合了所有成功的元素,票房絕對成功,僅國內就狂卷幾個億。奇怪的是,雖然是一部讓人血脈僨張的電影,我卻在電影院里睡著了2次,除了那些讓人充滿眩暈的特技鏡頭外,還有什么值得回味?
浮華背后的虛空
影片另一大賣點,在于片中英雄扮演者保羅.沃克(Paul Walker)在拍攝期間突然去世,保羅的音容笑貌在電影中成為絕響,很多影迷涌入電影院,懷念在這部電影中去世的男演員,當電影片尾響起“see you again”的主題曲時,很多人潸然淚下。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沒有老友你的陪伴日子真是漫長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與你重逢之時我會敞開心扉傾訴所有
We've come a long way from where we began
回頭凝望我們攜手走過漫長的旅程........
據國外媒體報道,《速度與激情》男星保羅-沃克發生車禍時的車速可能接近93英里每小時,遠遠超出事發路段的限速。超速行駛是導致沃克與好友羅杰-羅達斯(RogerRodas)車禍喪生的主要原因。
據媒體報道,沃克與好友羅杰-羅達斯發生車禍時正駕駛一輛2005款紅色保時捷CarreraGT跑車,調查者通過當時的主要路段標示測出這輛車失控撞毀之前的車速在80.59英里每小時至93.97英里每小時之間。事發地點擁有多處彎道,最高限速45英里每小時,也就是說,當時由羅達斯駕駛的保時捷跑車車速達到了限速的兩倍。
保羅的去世,讓人們不禁惋惜。一個參加宣揚“速度和激情”演出的電影明星,卻死于超速駕駛,這不能不說是個悲涼的反諷。而他的去世連同這部電影打出的傷感懷舊牌,依然被影院、觀眾、影迷消費著。再次應證了我們這個世界“娛樂至死”的殘酷。
《速7》的出現,一如既往地引發人們對保羅的懷念,一如既往地引發網絡和朋友圈心靈雞湯亂飛。人們或感嘆和惋惜保羅英年早逝,也許借著他的故事抒發自己的情感。處于名利雙收的人生的巔峰卻撒手人寰,如同《傳道書》作者描述的那樣:虛空,一切都是虛空,如同捕風。不是嗎?
再完美和成功的電影,也無法換回一個生命的逝去,無法挽回破碎的家庭。影片結尾特意安排了保羅和家人在海灘一起嘻戲的溫馨鏡頭,那恐怕是保羅的內心渴望,如果保羅在世的話,如果他還有選擇的話,我相信他寧愿和家人安然度日,共享天倫之樂,也不愿享受名利場的鋒芒和輝煌。電影院里的你,在消費速度和激情的時候,當你在為一個生命惋惜的時候,可曾想過,電影的浮華和保羅的去世形成的極大反差,帶給我們一個警世寓言:
人若賺得全世界,丟掉自己的生命又如何?
時代的眩暈癥
這是一個追求速度與激情的時代,我們周遭所經歷的一切,經濟、高科技、生節奏,都在快速地發展,速度帶給前所未有的便捷,帶給我們快感,也帶給我們眩暈。當你剛剛適應2.0或3.0信息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撲面而來,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人被快節奏的生活裹挾,身體和心靈,受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與過去的價值觀框架與知識體系相沖突,因此有點飄浮的感覺,這是身處現實世界產生的虛幻感。
你故鄉熟悉的街道被拆遷,高樓大廈平地而起,造就了一批成功的地產商;某網絡公司突然上市,造就一批億萬富翁,一部電影突然走紅,一個你還沒來得及記得名字的明星,突然死亡;當你還沒來得及悼念的時候,另一個明星已經開始了新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如此等等,讓我們有眩暈的感覺,也帶來眩暈病癥。
速度帶給我們時代的眩暈病無處不在,而我們追求速度的同時,除了眩暈外,也在逐漸窒息我們的生命。速度帶給我們的激情也是如此短暫易逝,我們也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再美的速度與激情,也掩蓋不了人生的虛空和悲愴。很多的時候,我們的人生不就是一輛從天而降的汽車嗎?加速度地墜落,我們不過都是匆匆過客,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身處巨大的漩渦中,被淘洗和旋轉,目眩頭暈,身不由己,最終將被甩出,哪里來一個降落傘能拽住急速下墜的你和我,讓我們平安落地呢。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未來的震蕩》中就預言了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加速度,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眩暈的改變,如今已經一一應驗。即便我們的身體還能跟上這種變化,但我們的靈魂卻早已被丟棄。
誰的道路
據媒體報道,保羅-沃克離世前已完成了《速度與激情7》大部分的拍攝工作。他的去世導致拍攝一度中斷,重新開拍后,劇組曾考慮以保羅-沃克以死去的方式告別,但片商為了更好地安撫影迷的情緒,安排了讓保羅-沃克以隱退江湖的方式與觀眾道別,以好萊塢一貫的含情脈脈煽情的方式,充滿溫情。
影片最后用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保羅和他的伙伴開車分離,在一個岔路口,那是兩條方向完全不同的路,相同的深情回望,卻成為陌路。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你眼睜睜看著你的親友,從另一個岔路口離去,飛速朝著另一個不可挽回的方向駛去。而我們卻無能為力,不能象好萊塢的英雄一樣,展開最后一秒營救。
我們還能see you agian嗎?
每個人都有屬于他的道路,這是安慰人的心靈雞湯,還是真這樣?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尋找自己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關于道路,古今中外各種作家都有非常優美的文字來詮釋和描述,毋庸贅述。
在一個眩暈的時代,加速度帶給我們震蕩,各種價值觀的沖突,各種糾結和抉擇,如何抗時代帶給我們的眩暈病?現實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小岔路口,等待我們做出抉擇,或向左,還是向右?
既然我們指導了自己的選擇,知道我們要去哪,知道道路的盡頭等待我們的是什么。就讓我們緊握方向盤,內心永存篤定,腳踏大地,活在那份永不動搖的平安和喜樂中。
文 /馬浩宇
資深品牌策劃人
漫游家
·
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道路。
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
都在尋找自己的道路、真理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