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代理人和我說,我不是不努力,我也不是想混,我可能就是笨吧,總也學不會。我自己壓力也很大。
我說,你知道什么叫做把別人當成自己肚子里面的蛔蟲?什么叫做看圖寫話,什么叫做寫出來的專利像雜貨鋪,什么叫做寫的不是專利,寫的是會飛的鞋子?
他或者說記得,或者說不知道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不是他自己總結的,所以不記得是很正常的。誰也替代不了自己。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學習呢?我們先來講一個關于學習的小故事:
我初中、高中一直在省重點中學讀書,學習很努力,好不容易上了985大學,卻感到學習非常吃力,因此也就更加努力。但成績一直不太好,覺得自己的腦子很笨,老師講什么都聽不懂,英語單詞也記不住。
因此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完全放棄了技術研發,放棄了工科,我覺得就我這個智力,也就只能干點打雜的事了。
剛開始進入專利代理行,我特別羨慕涉外專利代理人,覺得他們外語怎么那么厲害,隨便做翻譯,而我就學不明白。
后來,我也成為涉外專利代理人,慢慢地也能翻譯文件。但總覺得不是特別有把握。每次翻譯完文件,領導會給改改,他給改一塊,我就明白一點。就這樣,學習了三年,還是對英語沒有確切地把握,不敢做中翻英。
就這樣,我一直覺得學習好的人就是聰明,人家比我能力強,我得認命,明白自己只能望別人項背。雖然我一次性地通過了專利代理人考試和司法考試,但是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刻苦努力的結果,并不是我有什么過人的學習能力。
就這樣,由于我的不懈付出和長期的經驗積累,慢慢地我在專業領域也算站穩了腳跟。但是,到三十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我重學專利審查指南,忽然發現,原來之前我的學習方法不對。我把這件事稱作‘’學習的頓悟‘’,自此之后,我就知道該如何學習了。
那么知道該如何學習和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到底能有多大差別呢?
我想以我兒子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我兒子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也還算好。當時,他有句座右銘:考100分總比考99分強。我并不認同他的說法,但是他并不聽我的。
他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做各種練習冊。什么黃岡小狀元,什么東城達標卷之類的。每天一回家就學習,天天學到晚上十點多。
直到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的一天,我發現他做一篇作文,竟然做了四個小時,僅僅是因為老師說這篇作文的成績占期末考試語文成績的百分之五。這件事讓我意識到,他對成績的片面追逐已經達到了偏執的程度。
從此,我不再讓他回家做任何課外書,能把作業糊弄完就行。開始,他非常焦慮,常常在屋里一邊踱著步,一邊說,媽媽,能行嗎?這不行吧,明天有單元考試。我說,能行,你趕緊玩游戲去吧。
就這樣,慢慢地,他終于適應了。他回家很少學習,只有期中期末考試前復習一天。但是,他有時候遇到不會做的題,如果又一時理解不了家長的講解,還是會氣得嘰嘰歪歪的。
他的成績還是和以前每天學到晚上10點的時候一樣,沒有因此而落下。
后來,他上了初中,初一的第一個學期,課業忽然增多,變得很重,他又開始每天學到晚上十點多,不過不是做課外練習題,而是學校布置的作業就做不完。我很心疼他,但也無可奈何。
大概兩個月左右,他就適應了初中生活,慢慢地,他回家又不做作業了,他能在學校把作業都做完。
遺憾的是,他受我遺傳,身體很不好,一個學期大概要請一個月假,平均一周只能上三天課。
就這樣,我看到他每天都在看玄幻,玩王者,琢磨紅石(一種數字電路設計游戲),單片機和編程,很少看到他在家做作業,他更不會去上什么補習班,雖然他的同學有懷疑他不上課不是因為病,而是找名師補習功課去了。
在他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就完成了我的學習頓悟。此前,我幾乎從來不過問他的學習,即便他來問我,我可能也會說,媽媽也不會。我會給他解釋說,媽媽不是不會寫,媽媽能寫,只是媽媽也沒想到學寫作文的好方法,所以沒辦法教你。而頓悟之后,我會經常主動地和他探討各門功課的學法。
到了初一下學期,他經過這兩年對學習方法的研究,終于擺脫了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習狀態,現在他幾乎從來都不問家長題,回家也很少做功課。最近同學們都在買西城區的課外輔導書《學探診》,他不讓我給他買,他說把作業做好就夠了。
他對我說,中學的每一門課,安排的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在訓練不同的思維能力。他說,一個人要想考到年級前十名,必須每一門功課都好才行,那就只能是學習方法好,單憑聰明是不行的,聰明和天份只能學好一種類型的功課。他說,媽媽,生物和語文我的學習方法還是不夠好,別的我基本上都知道該怎么學了。但是我這學期生物比上學期強,因為這學期我想明白了點應該怎么學。
他還說,媽媽,我當不了年級第一。我說太好了,千萬不用當第一,你能考年級第50-100名最好,回家不學習的才是好孩子。他瞪著我,嗤之以鼻。
私下里,我和他爸經常感慨:當年讀省重點的時候,看到有的同學學習就不怎么費勁,成績還比自己好多了,當時也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現在看到兒子,終于明白了!
但是,他并不是什么天才,也沒有多聰明,他也曾苦學到半夜十二點,只是他找到了學習方法,較早地擺脫了錯誤方法的桎梏而已。
現在,我會經常和兒子探討,如何學習一門新知識。我們互相促進,一起成長。
通過上面這個小故事,我是想說明:學習重在研究學習方法,而不是靠刻苦努力去給自己硬塞知識。我們總說反對應試教育,其實更關鍵的是要首先反對掉自己身上的應試教育。
那到底什么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就是不以實用和提高學習能力為目的,而是通過灌輸的方式讓人們記住更多的知識點來應對考試。這樣就會導致高分低能。
因此,就像我兒子說的,他覺得下學期生物學得好些是因為找到了一些學習方法,并不是因為他花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背誦了更多的知識點。
終于,我要點題了,學習方法到底是什么?
學習方法其實就兩點:總結和尋找規律。
比如,我兒子會說,媽媽,上課的時候,好多同學抄筆記,他們抄的什么筆記呢?就是老師的板書。板書沒有邏輯,亂七八糟的,以后怎么看呀。這種筆記是沒用的。我也做筆記,我是下課做筆記。上課我全神貫注地聽講,老師講的課最經典,如果漏掉五分鐘的內容都麻煩了。下課我就趕緊拿出來一個本,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自己按照一定的邏輯總結一遍。
我說,你就不能下課歇歇么,這樣多損害身體呀。他嘿嘿一笑,并不理我。
這就是他的總結。
再比如,我兒子會說問,媽媽,你學過幾何么?我說,學過呀!他說,你畫輔助線么?我說,畫。然后就聽見他自言自語地說:畫輔助線就是把未知的幾何圖形變成已知的,熟悉的幾何圖形。
這就是他找的規律。
又比如,我兒子會說,媽媽,好多人做數學題都是靠試的,試成了就做出來了,否則就不會了。我說,媽媽以前就這樣。他說,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做題不是先看條件,而是先看問題。比如問題是求角的值,我會先去想,這種題有幾種答法,比如用180度減去,比如等分線角相等,平行線角相等之類的,其實就只有這么幾種答法。然后,我再去看條件,很容易就找到用哪個方法了。
這就是他利用他的總結找到了解題的規律。
又比如,學習專利審查指南,不看書肯定不行,而從頭向后翻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學也不行。要先看看目錄,弄清楚書的結構,然后找到一個重點篇章,如創造性三步法篇章,反復看,研究其規律,做出總結,再研究下一個篇章。這樣才行。
又比如,參加司法考試,一個法條一個法條地背誦肯定不行。要先研究法理,因為法理是法律的綱要,然后把法理總結出來,例如總結成人身和財產兩個大綱要,再把各種法律規定往里面套。期間,還要不斷琢磨法律規定的規律,總結出幾十條規律,再對法律按照規律進行分類。
又比如,學習外語就更加明顯了,要找到語言的規律,不用看太細的語法書,要自己總結語法。
最近,我兒子正在和我商量編程語言的規律怎么找。他說,不入門是不可能找到的,我只能是一邊學一邊找。目前,我能想到的是,按照語法規則進行總結,而不是按照編程語句進行總結,會更好一些,我的筆記就是這樣做的,并且我要給語法分類,否則就糊涂了。
我說,語法比語句上位,用語法肯定比用語句強。另外分類是很對的。除此之外,媽媽認為肯定有比編程語法更上位的綱要,媽沒學,媽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媽敢肯定有這個存在,是因為碼農的水平差別很大,高手一定是抓住了更上位的東西,才能融會貫通,成為高手。
兒子想了想,說,嗯,應該是有的。但是我現在找不到。我會一直記著這件事,等我把這本書看一半,我可能就找到了。
而最近,我正在和我兒子商量學習仲景先師的《傷寒雜病論》的規律怎么找。
兒子問我都有什么內容,我說有病,脈相,癥狀,藥方,和藥本身。他說,應該是用一個東西做主線,把別的內容穿起來,你說用哪個當主線好?我想了想,說,我想試試藥方。他說,好啊,你試試吧。找規律不會一次成功,但只要是總結,都會有收獲,不斷逼近成功。
專利,法律,和外語這些我們都會在后續的文章中展開了慢慢講。小孩的課程不會講,畢竟我們不是研究補習班教育的機構。
因為我終于明白,我要做的是提高大家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傳授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我要通過講專利,法律和外語的方式,讓大家看到如何總結規律,也請大家自己去總結規律。
請拿起筆或下載為知筆記應用,開始您的總結和找規律之旅吧!用不了多久,您就會發現,學習真的革命了。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最好地保護您的技術,幫您授權
聯系電話:13621041371
QQ:42967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