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送五福,端午安康!
自我摸索的學習階段,總是會遇到很多的困惑,拿看書來說,剛開始的看書速度很慢,而且常常是一本看完,合起書好像想不到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而且隨著時間流逝,內容慢慢淡忘,隔段時間再看,說不定還會大吃一驚:我居然看過這本書?網上有段話安慰我很長一段時間:看多的書,短時覺得可能沒學到什么,日積月累,終會如食物般,成長為人的血肉。你的氣質里藏著你看過的書。真的是這樣嗎?我始終半信半疑。
李笑來老師曾說,讀書最關鍵的是踐行。看千本不知甚解的書,不如吃透一本并加以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學了學會學習,對這句話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管是哪一種學習方式,最簡單的過程,都可以總結為: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環節。輸入,透徹理解知識要點;處理,將知識要點轉化為自身的知識技能;輸出,檢測自己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
在以往的閱讀過程中,我曾經反復的閱讀,一次又一次,但是也只到此而已,既沒有在處理過程中內化成自己的,更沒有輸出。所以看了這么多書,始終覺得進步有限,還是因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思考的不夠深入啊!
怎樣更加高效的提升學習效果呢?方法一定有!
概念法
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一直在不斷的給大家普及概念,一個概念反反復復說一周,直到讓大家徹底搞明白才罷休。我也曾懷疑過,這樣真的有效嗎?李笑來老師說,人一定要先對這個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到在大腦中形成腦回路、以后只要涉及到這個概念就會這樣理解并相應采取行動,才算是真的搞懂了這個概念。
概念既然這么重要,我們要如何在學習中使用呢?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先生就特別擅命名概念。簡單的說,就是用自己的語言,給以一個事件、一個現象或者一個原理作描述,語言越精煉越簡潔越好。當某一個學習內容完全的被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并且概念出來了,這個內容,還擔心自己沒有掌握嗎?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遇到這樣的事情,當我擔心自己一味的重復閱讀抓不住重點的時候,就有人建議我,每一本書看完,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一句話描述書的重點,寫下來,每次再看的時候都不斷修飾完善。這個法子,其實就是在給這本書做概念。
學會了命名概念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描述這個概念可以運用的場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掌握概念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踐行,能夠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用起來,這樣的概念總結歸納出來才有意義。所以每次命名了一個概念,就好好思考下可以在哪些場景運用起來吧!
模仿法
邯鄲學步大概是模仿學習最早的描述了,但成語中這些基本都很諷刺,類似的還有東施效顰等等。但是在學習上,模仿往往是最重要、最簡單的入門方法。比如說,練字時的臨摹、依葫蘆畫瓢,都是重在模仿。
在今天知識學習、成長的主題世界中,模仿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像通過閱讀、寫作、培訓成名的貓叔、Spenser、阿何等等一系列行業大牛的成功經歷,就非常值得我們去模仿。成年人的學習其實很難空杯,但在自己的能力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不質疑、不討論、不改動,一步一步去模仿。等到自己吸收學習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來根據自身的特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切記切記,模仿的最終目的還是自身的成長,要模仿思維精髓,最終轉為己用,可不是盜版或者盲目的抄襲哦。弄到邯鄲學步或者東施效顰可就太難看了。
限定法
在寫作法寶一書中,作者告誡我們,在寫作之前,一定要盡可能的收集素材、信息。但是一旦選定了輸出的主題,就要當機立斷,馬上開始。
為什么呢?寫作的素材不是越多越好嗎?
素材固然是多多益善,但是素材多了,可選擇的寫作主題也更加寬泛。要想有好的輸出,我們必須鎖定重點,從素材中篩選自己輸出主題相關的、把用不上的放置一旁,千萬別把所有的素材都堆砌在一起。想要面面俱到,搞不好卻是離題萬里。
寫作如是,行為更如是!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學習上,如果什么都想學,多頭并進,往往什么都學的不深。不如給自己一個限定,專注在一個或幾個方向,沉下去學習到掌握。這也是李笑來老師說過的,多維度的前提,是要有一個精深的維度。
輸入、處理、輸出,概念法,模仿法,限定法。學習的方法千萬,技巧萬千,但總的來說,持續的踐行,才是成功真正的不二法門。希望我們,都能做好!
【0530今日話題】你六月的計劃是什么?
我很少在計劃中明確描述具體量化目標,總覺得不想跟很多人說的太過明確,但這大概是我潛意識里給自己留的余地吧。6月份的學習計劃:1、六本書的閱讀,六篇導圖或讀書心得的整理;2、英語賴世雄入門的學習,每天1小時;3、得到李笑來課程四周補課,要寫留言;4、每周運動時間不低于200分鐘,內容可以是慢跑或keep;5、晨讀?話題,已成習慣,需要保持每天的輸出;6、在線課程的學習,五門課每門至少一節,做筆記。目前難度最大的還是第一項,希望6月份的工作不要搶了我太多的私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