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我是這樣教學生的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說:“你們這些學生認為我有所隱瞞嗎?我對你們沒有任何隱瞞。我沒有什么行為不告訴你們的,這就是我孔丘的為人。”

宋·朱熹:“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幾及,故疑其有隱,而不知圣人作、止、語、默無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曉之。與,猶示也。”

孔夫子的學問太高深了,諸弟子們都達不到。所以弟子們懷疑夫子講學問,還會保留秘密,不傳給他們。夫子則表示,他絕對沒有絲毫隱瞞,所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做學問容易犯一個毛病,都怕老師會留一手。尤其中國古代學武功的人,老師很可能會留一手。留一手,以防徒弟打老師。正如寓言里,貓在教老虎時還留了一手。

但孔子說,他并沒有保留,他的學問很簡單,他自己就是教材,平時的做人、處世、言行間就是在傳授他的學問。也就是告訴弟子們,千萬不要只在書本上死念書。

學問從生活經驗得來。書本上是求知識,求前人的經驗、見解與心得。但是要把這些知識、見解與心得用到自己身上,就要加以體驗了。

所以夫子說“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沒有哪一次、哪一個地方不表現學問的道理。

不得不說,孔夫子不虧是“萬世師表”,在教育學生方面胸懷坦蕩,不僅重視言教還重視身教。

就像大江大河里,宋運輝教梁思申,也是言傳身教,如果宋運輝只是夸夸其談,卻沒有身體力行,也不會受到這么多人的信任,也不會獲得梁思申的愛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