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曾想咸魚一般的我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重新去觸及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事情,重新去追求曾經讓我渴望的東西。
曾經周周轉轉猶猶豫豫是否轉行,而浪費了1年多的安逸時間。直到現在我才重新動起來,走在了轉行新媒體運營的道路上。
接下來我將結合我這兩個多月時間的轉行學習和實踐,來講講零基礎學習新媒體運營所需要做的一些工作。重要內容大綱如下:
內容較長,因為都是滿滿的干貨。篇幅有限,文章涉及到的福利干貨,可找我來領取哦。
一、系統(tǒng)運轉:安逸的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年輕人搞計算機行業(yè),前途無量。卻不知道計算機行業(yè)里面也是有層級之分的,而我就屬于最底層的那一個。
由于高考志愿選擇了計算機專業(yè),整個大學生活都在跟著計算機打交道,而我沒有在這方面的興趣,腦子在這方面也沒那么靈光,大學里學的一塌糊涂。畢業(yè)后也只能找到一個很普通的工作。
水平一般的我,一畢業(yè)就來到了一家制造企業(yè)當IT工程師,這家公司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養(yǎng)老院”,很安逸的氛圍,就像是步入了退休階段,這直接影響了我后面的生活。
我主要負責企業(yè)生產制造系統(tǒng)的運維工作,簡單理解就是系統(tǒng)出現問題,我要及時處理,保證生產能正常運行。有時候下班了電話還是會被打爆。
平時也會制作一些系統(tǒng)的操作手冊,培訓生產線人員。
剛來公司的時候就有在下班后去試著學習Java,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資料,看書,敲代碼,但還是難免帶有那種排斥感。
其實我是在逃避,想通過這個方式來麻痹自己,不想去面對真正的問題。后來我還是放棄了學習。
在第一年里,對系統(tǒng)的使用及問題的處理逐漸上手,工作內容沒有一點成長性和挑戰(zhàn)性,也由于身邊朋友因素的刺激,在晚上閑下來的時候思考了自己的未來。現在的工作雖然并非朝九晚五,但也不是我想要長期做下去的,我也想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因為習慣了現在的生活,不想失去這種安穩(wěn)的現狀,也沒有勇氣去改變,所以打消了這個“想要改變”的想法,然后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
二、系統(tǒng)警告:危機感爆發(fā)
人總是會本能的逃避問題,直到不得不去面對。
直到第二年,疫情的爆發(fā),影響了很多企業(yè),自己的公司也受到了影響,客戶那邊之前下過的很多大訂單都取消了,公司收益一下子就損失了很多。
那么多人還要靠公司養(yǎng)活,公司卻沒有那么多錢,不得不開會討論研究方案,如何開源節(jié)流。公司內部人員太冗余了,導致公司付出的人員成本過高,公司開始找各種雞毛蒜皮的理由裁掉很多人或降職,甚至有人不堪忍受,主動辭職。
公司也開始接各種訂單,不管收益會有多小。從中間介那里雇傭很便宜的人過來生產線工作。
公司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
我開始慌了,開始意識到危機的存在。我在想著,如果離職的那個人是我,那我還有什么資本去求職,得到跟現在一樣薪資的offer?答案是沒有,因為我之前過的太安逸了,根本就沒有積累什么經驗,能力也沒有加強。
不禁想起之前自己曾有過“想要改變”的想法。而如今卻不得不重新去面對。
現在回想起來,才懂得,不能等到生活為難你時才想起來要努力。
如果確實是需要做改變的,一定一定一定要及時行動,不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后悔的程度會越來越高,需要承受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三、故障修復:另尋職業(yè)路
我清楚自己是不會在IT工程師這個方向去走,也不會往開發(fā)方向走,因為我著實是不喜歡。我自己比較笨,找了很多資料,卻苦于無法一一嘗試,實在也不知道該轉行到哪個行業(yè)崗位,干著急。
某一天看到有個我關注很久的公眾號,正在優(yōu)惠的提供職業(yè)規(guī)劃咨詢,可信度很高,于是就報名了職業(yè)規(guī)劃。
從興趣維度、能力維度出發(fā),經過了咨詢師的引導+自我思考+深入探索,最終建議適合我的職業(yè)是運營類崗位。
關于轉行,我這里給出個人建議:
1)為什么要轉行
很多人想要轉行基本都是因為不喜歡現有的工作,但是是否接受轉行后所需要拋棄過去在職場上所學的或者所擁有的知識、技術基礎,因為轉行意味著一切都從零開始。
2)應該選擇哪個職業(yè)方向
確定要轉行后,可以從興趣維度和能力維度去分析自己職業(yè)價值觀,也可以進行職業(yè)興趣測評,看看自己是比較適合哪個職業(yè)方向。我這里有維度及優(yōu)勢分析相關資料,也有職業(yè)興趣測評,可找我領取哦。
3)沒有經驗,要怎么才能轉行成功
想要在沒經驗的情況下轉行成功,這個幾率幾乎為零。并不是打擊大家,畢竟沒有哪家公司會考慮一個沒有經驗的新人,還需要自己去培養(yǎng)。
但是如果你通過學習獲得相關經驗,熟悉對應崗位的要求,有實際操作過、可觀的數據,那還是可以比較順利的轉行。這個就需要大量的學習和實踐,為進入這個行業(yè)做準備。
有了相應的職業(yè)方向,我就去知乎、百度上對運營類崗位進行比對,最終選擇了新媒體運營。
于是我和新媒體運營的故事就此展開了,也開始從程序猿轉變?yōu)檫\營狗。
四、修復選擇:定學習方式
最初,我選擇了自學,因為人總是會偏向于免費的東西,而且還能自由安排時間不受約束。于是,我就開始在網上沖浪:在知乎搜索各種新媒體運營學習的回答,在豆瓣收集推薦的入門書籍,關注公眾號/個人微信領取各種福利包。
從網上得到了學習內容+資料后,開始興致沖沖的學習了起來:從公司附近的圖書館借書;從網上課程平臺學習免費課程;學習領取到手的資料......
然而看似做了很多功夫,等我回過頭來才發(fā)現:誒?!學了之后我壓根還是不知道怎么動手呀?學的東西都是一些皮毛,空有理論還很零散不成體系,也抓不到重點。
看來自學還是有很大的缺陷:需要自己花大量時間去收集并整理資料(整理出來的說不定還不全面),需要自己花費精力去建立知識體系。
所以我知道自學是行不通了,為了我的轉行之路能順利進行,我就忍痛割愛付費報班學習。
報班之后仿佛自己回到了高中時代,那種充實感那種學習氛圍。
就像遇到了新大陸,比起自學,不僅僅有系統(tǒng)化的知識學習,讓自己擁有全面的知識框架;更是有大量的實戰(zhàn)練習,讓自己學到的理論落地變成實踐經驗,還有老師的督促學習和積極解決問題,讓自己不停歇的學習和迎難而上。
五、重構系統(tǒng):學全新內容
報班后就快馬加鞭的學習,只想著盡快轉行,脫離現在水生火熱的生活。因為前期自學一些,對新媒體運營是有所了解,但還不全面。報班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新媒體運營有了更深的認識。
所謂新媒體運營,是指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使得產品在目標用戶群體中得到推廣營銷,并通過一些手段來促使用戶持續(xù)使用產品。
我自己就在琢磨,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例子?
估計很多人都喝過江小白,江小白曾經做過線上推廣,以一家傳統(tǒng)的酒企的身份轉換成以動漫的形式來做品牌宣傳。
2017年,江小白和兩點十分動漫聯合推出了一部《我是江小白》動畫番劇,以懸疑的故事劇情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從而成功帶動了江小白的銷售。
據說首批500萬瓶動漫瓶身的江小白很快就銷售一空。
所以生活處處有細節(jié),生活處處有案例。
那么讓我們來看看新媒體運營需要做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1)拉新:通過文章內容等形式來獲取用戶流量,其中包括內容創(chuàng)作、渠道推廣、互推、品牌曝光等。
2)促活:讓用戶活躍起來,參與到互動/活動中,其中包括文案編輯、策劃福利活動等。
3)留存:通過定期的活動或內容,留住已有的用戶,其中包括策劃推廣活動、開展公開課、產品內容更新等。
4)轉化:讓用戶消費,將用戶變成顧客,其中包括策劃低價活動、提供試體驗服務等。
5)售后:針對已轉化為顧客的用戶,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包括策劃獎勵活動、產品優(yōu)化迭代等。
六、軟件安裝:懂必備能力
如果系統(tǒng)啥也沒有,就只有“計算機”、“回收站”,想玩?zhèn)€游戲那可就不太可能了。
同樣,了解完新媒體運營的基礎后,就要了解和運用新媒體運營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去實踐。
這個其實可以到相關招聘網看看,新媒體運營崗位所需的技能是有哪些。
我這里列舉出重點技能。這些技能在后面的實戰(zhàn)中都會體現。
1、文案編輯能力
文案編輯基本是每一個運營人員所需具備的,很多到了社會就從沒提過筆了,覺得自己的寫作水平還停留在中學語文水平,所以總是望而卻步,以為寫不出好的文案。
其實這是正常的,寫文案并非要寫的很炫很牛很有文采,你要想想看,你寫的文章主要是給用戶看的,只要能讓用戶看懂,說到他們心上去,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就行。
最重要的是下筆!我自認自己也不太會寫文章,要么是記流水賬,要么就像記筆記。在我報班的課程里,提交了幾次文章初稿,被批回來兩次不合格,經過老師的指導+自我反復修改,終于合格了。
這里分享下一些方法:
1)模仿優(yōu)質文章:不管是結構還是話術
2)定期輸出文章,并堅持:前提是要保證文章的質量
我這里有文案相關的資料,想要的,可以關注我。
2、排版設計能力
文章寫再好,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排版,用戶的閱讀體驗也會很差,直接影響到用戶后續(xù)是否會繼續(xù)關注。
我剛開始為公眾號文章做排版時,并沒有使用輔助工具,直接在公眾號后臺純Word格式的編輯,可想而知,這個閱讀效果并不好。
后來使用了編輯工具后,文章格式就多樣化了,閱讀起來也很舒服,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特色。
這個也是可以多看多練,可以多多使用排版工具,有很多樣式可以讓文章更好閱讀,后面會提供排版工具有哪些。
這里分享下主流的編輯規(guī)范:
1)字體:通常正文使用14字號;小標題比正文略大,推薦使用16字號,重點內容加粗
2)顏色:正文建議使用淺灰色;重點內容使用公眾號常用色
3)間距/邊距:字間距推薦1px;行間距1.5倍;頁邊距12px
4)字數:每個段落控制在100字以內,正文在手機移動端不超過5行
5)圖片:建議頭部和尾部都有引導圖片,引導用戶關注公眾號;
3、渠道拓展能力
寫好了文章,是需要給到用戶閱讀的,并且需要讓用戶感知到我們產品的存在,讓他們持續(xù)關注。
以公眾號為例,主要分為了兩個流量來源渠道,一個是微信內部渠道,比如微信搜一搜、朋友圈等;一個是微信外部的渠道,即其它不同平臺,比如豆瓣、知乎、QQ空間、百度貼吧等。
而如果需要在其他不同平臺發(fā)布文章,需要盡可能地提高曝光率,根據不同平臺特征區(qū)別性的運營。
4、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是一種對自己之前所做工作的反饋,從而調整策略,讓后續(xù)的工作能更好的開展。
有一些好用的數據監(jiān)測工具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獲取數據從而分析數據,工具后面也會列舉出來。
以上能力在公眾號運營實戰(zhàn)過程中都會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
七、運行準備:部署公眾號
因為我們是剛入門的小白,如果要出去找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就需要準備作品,因為面試官需要實實在在的東西來體現我們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積累實戰(zhàn)經驗。
可以拿公眾號來作為作品,因為你的文章點贊數、關注數、閱讀數等綜合上是可以體現出你的運營能力,這里會用到我前面所講的重點能力。
而基于這個原因,我想拿公眾號來做成作品。所以要先把公眾號部署好,才能將用戶領進門,不然主人家里這么差,用戶還怎么停留?
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我也就在運營著公眾號,所以這里分享下我的經驗。
其實我兩年前就開通過公眾號,只是作為學習、日記的記錄。后來畢業(yè)后就沒再寫過了。哈哈,現在重新拾起來,就像跟好朋友久別重逢一樣,興奮的想要帶他吃好喝好,為他塑造好的形象。
1、定位
首先是需要公眾號定位,這就是你要做什么樣的公眾號。
要考慮的要素有三點:
1)能夠輸出
我自己也在學習新媒體運營,所以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經驗分享出去。
2)感興趣
這塊毋庸置疑。
3)能持續(xù)性輸入
畢竟后續(xù)還是會不斷接觸新媒體運營,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認知,也就有更多的輸入。
我最終選擇了新媒體運營方向,因為也想著能夠幫助像最初的我一樣脫離小白身份。
2、昵稱
接著我開始琢磨自己的公眾號昵稱。因為上大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叫我“濤兄”,這個可以體現出個人元素;對于體現定位左思右想,想不出一個可以區(qū)別于別人的名稱,“運營說”?“運營記”?好像比較常見。
上班的我都不無在思考,什么名字好呢?然后有個同事詢問我一串代碼,其中包含有“集合”變量,我靈光一現,以前的詩歌不也有叫什么集什么序的嗎,不如公眾號昵稱就叫做“濤兄運營集”好了,覺得通俗就通俗吧。
取公眾號昵稱我有以下建議:
1)好記、好傳播
“濤兄運營集”不會很長,很容易懂,也沒有生僻詞。
2)有特色
“濤兄運營集”包含了自己的形象綽號。
3)針對特定人群
“濤兄運營集”一看名稱就知道是做運營這一塊的,是針對想了解/學習運營的用戶。
3、頭像
頭像這塊如果單純手工制作/畫畫,或者任何圖片疊加,又或者拍照,都不太合適,要么很難做,要么花的時間多。所以我選擇了使用輔助工具創(chuàng)客貼。
我一直在構思應該要作成什么樣的才好,卻沒有想出個結果來。我只能先翻看下創(chuàng)客貼有哪些模板,然后自己再動動手,復制一下這個元素,刪除一下那個元素,修改下文本內容,成品就出來了。
頭像可不能隨隨便便就做好的,雖然我的看起來也是。
不過頭像還是有幾個標準可以參考下:
1)看得清楚
用戶都看不清楚你的頭像,很模糊,這樣的話就會減弱用戶對公眾號的打開率更不會關注你的公眾號了
2)簡單直接
頭像的要素要簡單,越簡單用戶越容易記住。
3)顏色不多且鮮明
顏色盡量不超過3種,顏色要夠純夠亮夠飽滿,盡量少用暗色,盡量不要模糊不清。
4)展現定位
將公眾號頭像展現出定位后,能讓用戶看到頭像就能知道你大概是做什么的。
4、簡介
這個就容易多了,只要能在用戶即將關注你的時候,用戶可以快速了解到你的公眾號內容會是哪個方面的就可以了。
簡介也是有幾個要素的哦:
1)簡短
簡短的文字能讓用戶快速掌握公眾號內容的核心,文字控制在50個字符以內。
2)易懂
一眼就能讓用戶讀懂公眾號的內容,看過后基本能夠記住。
3)陳述利益
為了讓用戶能通過公眾號簡介中的內容感覺到對自己的用處,來引發(fā)用戶的關注,我們需要在簡介處陳述利益。
5、設置
這部分主要包括回復內容。其中回復包括首次關注回復、自動回復、關鍵詞回復。
1)首次關注自動回復
「首次關注自動回復」是指用戶第一次關注公眾號時,公眾號后臺自動給用戶發(fā)的一個內容。
你去看別人家的公眾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說上一句話就完事了。
對于剛開始運營公眾號的新人,主要是以引流為目的。建議在文案中強調個人人設,然后制作一些誘人的福利,或者讓用戶添加微信領取,這樣也可以跟用戶有個互動。
2)自動回復
「自動回復」是針對用戶在后臺發(fā)送內容時作出的回應。
自動回復內容一般設置比較簡單,內容最好不超過50字。可以留個聯系方式,方便用戶直接與你聯系。
3)關鍵詞回復
「關鍵詞回復」是指用戶在公眾號的聊天窗口回復某個關鍵詞,然后公眾號自動推送內容給用戶。
關鍵詞主要用于2個目的:
1)自動化推送:有的時候,公眾號無法發(fā)送某個內容,但是這個內容對用戶有價值,因此你可以作為關鍵詞回復,比如讓用戶回復「福利」,那么公眾號會自動推送內容給用戶。
2)營銷渠道:用來做渠道識別的。比如你在知乎推廣了一篇文章,你在文中說,關注某某公眾號,回復「知乎」,領取「大禮包」,但是在另外一個簡書也發(fā)布了這一篇文章,但是關鍵詞修改成為了「簡書」,你可以從后臺的關鍵詞的多少,來判斷那個渠道的引流效果比較好。
我自己有整理出資料包,所以放在了關鍵詞回復中,如果你也想要的話,記得關注我哦。
純操作的方面,可以關注我,我手把手的教你。
6、文章發(fā)布
做好公眾號基礎部署后,就需要用文章來裝飾咱們的公眾號了。
我自己寫過一些文章,但是含金量不是很高,擔心前期吸引不到用戶,這時就需要采用“轉載”方式了。
所謂轉載就是將別人優(yōu)質的文章發(fā)到自己的公眾號上,但前提是經過作者同意并開白,也要遵守與作者約定好的轉載要求。
我第一次轉載文章的時候花了一個晚上對文章進行排版,對標題用了這個樣式,還需要調整為自己公眾號的風格;對正文使用背景色,看起來文字不清晰;對圖片使用外框,不太適合......
反正各種嘗試,各種修改,后面才能把文章排版好看。
有兩點一定要記住:
1)多嘗試不同樣式,嘗試出適合自己公眾號,讓文章看的舒服,而不是全都是純樣式
2)保存或者收藏自己設計好的樣式,下次再編輯文章時就可以直接套用了,非常適用
那么怎么轉載文章呢
1)獲得【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授權:
首先聯系要轉載的文章的公眾號運營負責人,獲得轉載同意;
然后發(fā)送公眾號名稱/ID給該公眾號運營負責人,添加到該原創(chuàng)文章的轉載白名單中。
2)進入自己的公眾號轉載文章:
首先新建群發(fā),選擇【轉載】;
然后在【轉載】窗口中搜索需要轉載的原創(chuàng)文章,再將文章修改發(fā)布。
這里我說一下自己的做法:實際上我是在網頁上打開要轉載的文章,然后復制全文到文章編輯工具中,再進行排版;
排版完后,進行上面第二點的操作,在公眾號編輯器中,把全文刪除掉,然后將排版完的文章復制到公眾號編輯器中,預覽檢查沒問題后再發(fā)布。
如果有什么疑問都可以聯系我,我隨時為你騰出時間解答。
八、使用備注:注意項須知
1、新媒體運營必備工具
我們在運營過程中都會使用到工具來提高我們的效率,這里我分享下匯總好的工具大全。
2、新媒體營銷和新媒體運營之間的關系
在實際工作或者招聘中,比較少會去區(qū)分這兩者的區(qū)別,他倆都是互通的。如果非要區(qū)分的話,新媒體營銷是偏向前端的工作,就是售前拉新;而新媒體運營是偏向后端的工作,就是售后促活。不管是售前還是售后,都沒有太大的區(qū)分,可以去招聘網看看,很多標注新媒體運營崗位的工作內容就包含了營銷部分,說法不同,其實是同一個崗位。
3、運營崗位所具備的能力基本都通用
在學習過程所習得的能力基本都適用于所有運營崗位。
總之,從零開始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選對學習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動手實踐,還有就是堅持了。
碼字不易,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你動動手指點個贊收藏唄。當然,如果想知道更多新媒體運營相關內容或者領取免費福利的,歡迎來關注我,我會持續(xù)更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