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有一句網(wǎng)絡(luò)流行語“no zuo no die“成為大眾的口頭禪,翻譯過來就是”不作就不會死”。

何為作死?百度釋義是:不知輕重,自尋死路。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在戀愛過程中,女生對男生要求苛刻,事事不依不饒,最終男友不堪重負,甩手離開。這類女生就是作死的代表。

此前,我對喜歡作的人,是極其不感冒的。直至而今,我才發(fā)覺,自己也是喜歡作的一個人。

在我童年時期,我就開始做一些作的小事。和母親在看電視時,原本一團和氣,但我看她看電視太專注了,我跟她說話也不理我。我就逗她,沒事就撓她幾下。母親在我的再三鬧騰下終于理我了,轉(zhuǎn)過頭來警告我別調(diào)皮。我偏不聽,反而更嘚瑟了,最后壞了她看電視的興致,惹得她真生氣了,開始狠狠的打我。

你看,太作的人,到頭來吃虧的一定是自己。說到底,作就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而作死便是自己跳進了坑,卻爬不出來。

作,并不止于情感方面。比如說生病時非得抽煙喝酒,再比如說明知道自己吃不了辣,還非得要嘗嘗變態(tài)辣。這算是不一樣的作。這類作的人是滿足自我的需要,讓自己感覺正在鮮明地活著。很顯然的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我不禁疑惑:“人為什么要作?且大部分作的人,是有意識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為何就是控制不住呢?“

于自身而言,我在母親面前作,是為了尋找存在感。因為不滿母親看電視看得入迷,忽略了我的存在,在當時我固執(zhí)的認為母親把電視看得比女兒更重要,我非要做一些事情引起她的注意。雖然這種想法真的挺幼稚,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情卻毫無隱藏的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不自信。

那些在戀愛中的作女,就是一種自我的迷失,她們認為:我愛你,我就要求你做一些為難的事情,你做了,說明你也是愛我的。這樣,我們的感情才能長久。這種用極端的方法來證明感情的深度,最后往往會適得其反。一段感情的患得患失,是不是同時反映了這段感情的不穩(wěn)定呢?我想,這大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任何感情中,我們都應(yīng)該接受自我,敞開自我。放下自我的偏執(zhí),無需掩飾內(nèi)心的不安,更不能錙銖必較。一段好的感情理應(yīng)是水到渠成,一切都是自然,如同——我本是自我,有了你之后,自我依舊存在,但我愿意讓“你”融進我的自我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